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化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我們既要圍繞激發改革創新動力活力,在高水平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突破瓶頸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化調整工業結構和布局等發展“硬件”上不斷完善,也要結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生態環境等全面優化,不斷“硬化”高質量發展“軟”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具備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引來“金鳳凰”。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初步實現了“一窗受理”“只需跑一次”目標;提出了2020年底基本實現行政許可事項“應放盡放”,2020年底前實現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全部通過“單一窗口辦理”,5年內將企業開班時間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等任務,旨在讓“放管服”更多釋放改革的紅利。但從目前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不少“短板”。有的領域仍然存在手續繁瑣、效率低下問題;有的政府部門缺乏誠信,有的干部新官不理舊賬;有的部門不依法行政,隨意執法;有的市場準入門檻高,搞地方保護,各種隱性壁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這些問題群眾意見不少,企業不堪重負,是阻礙構建良好營商環境的“毒瘤”。我們要結合黨政群機構改革,全力謀劃營商環境機制體制改革,著力構建“親”上加“清”的政商關系,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切實增強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
保護生態環境。生態文明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定要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把文章寫好”“把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位置”。近年來,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環境質量穩中向好。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我們在打好藍天保衛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方面還有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待解決,一場又一場的硬戰需要攻克。我們必須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工程來抓,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既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當前的環境突出問題,又要抓好基礎性、經常性、長遠性工作,著力構建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提升人文環境。精神文化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一個民族和地區越來越重要的軟實力。習近平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些重要論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彰顯了當前堅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從我國先行地區實踐經驗看,經濟發達有利于文化建設,文化建設又會促進經濟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硬化”人文環境,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大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使全國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凝聚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站在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讓我們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一步“軟”“硬”兼施,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中區泊水街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