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錢示范是一種過時的鄉村工作方式,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今天有百弊而無一利,需要反思與拋棄。
所謂堆錢示范,是我國鄉村發展中最常見的一種工作方法,各地方各部門在執行中央有關農村發展的重大戰略時,往往選擇幾個點作為示范,一二把手親自掛帥,財政撥出巨額資金,金融不計成本放貸,抽調精兵強將,在物資短缺時代還優先供應物資,試點當然搞得有模有樣,鶴立雞群。不過,這樣的試點并不具有推廣價值。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有的地方試圖重走堆錢示范的老路。陳文勝最早提出批評。他在《求是》雜志2018年第6期撰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指出:“過去一些地方只注重搞‘示范村’,樹立典型樣板,結果加劇了鄉村之間發展的不平衡,造成了鄉村之間在政策上的不公平。這種“背著錢袋去喂養”的做法,也弱化了鄉村自身發展的原動力,導致鄉村發展對外依賴性越來越強,越來越喪失自主能力和創造能力,城鄉之間發展越來越不平衡。“
那么,鄉村振興再搞堆錢示范錯在哪里?
首先,錯在指導思想上存在著脫離現實的形式主義目標。在那些堆錢示范者心里,既然是示范,就可以脫離現實,就要搞的好一些。實施新農村建設時,我曾經下鄉調研時看到有的地方搞的政府資助個別農戶蓋的別墅,三層樓,樓頂用紅瓦,確實氣派,在當地村莊里非常顯眼刺眼。如果有的村民自家有錢,他怎么蓋房是他的權利,只要在合法范圍內,而現實是當地政府出錢,資助的是個別農戶蓋別墅。在這些當地政府官員看來,新農村的樣子就是農戶住別墅,至于這樣的別墅是不適合農戶需求、是不是農戶的真實愿望,他們卻沒有調研征詢農民意見。有的農民告訴我,這些當地干部心里想的是試點樣板若不顯眼,上級官員下來檢查工作看不見,顯不出自己的政績。
其次,堆錢示范點周邊人普遍不服氣、不愿意向他們學習。與堆錢示范點們的主觀意愿相反,周邊的人都對堆錢示范點存在著一種很深的逆反心理,普遍不服氣、不愿意向他們學習。我曾經多次在過去堆錢示范點的周邊村社進行過調查,詢問對堆錢示范點的看法,被詢問者無一不流露出反感與厭惡之情。他們說,如果把錢給他們,那么他們做的將比現有堆錢示范點更好的結果。我問起原因,他們說,他們會更注意精打細算,不會浪費,不會給上級工作組回扣,更重要的是會按照他們的實際需求來干。
其三,堆錢示 范點導致社會不公平。堆錢示范點導致的社會不公平,一方面表現在過去我們的農村工作由于政策、戰略和中心工作多變,政府部門搞的堆錢示范點也多變,從而導致除堆錢示范點外的其他社區由于攤不上示范,也沒有輪上推廣,引起政府的投資極大不公平。另一方面是政策上給予了堆錢示范點以傾斜,除了對堆錢示范點財政撥款吃偏灶、物資白送等外,還在政策上給以照顧,例如在全國整頓治理關閉“五小企業”過程中有的試點村社的“五小企業”不但沒有關閉,還得到了大發展;更為荒唐的事,有的試點村社對向金融部門貸的款賴賬不還變成了他們的“利潤”,最著名的當屬那個全國聞名的村,前些就欠農業銀行的貸款高達17億元不還。
其四,堆錢示范偏離了政府資金主要用于公共服務品的職能。改革開放以來,大家逐步認識到政府的主要職能,既不再是搞“你死我活”式的階級斗爭和“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也不再是自己直接從事競爭性的經濟項目,而是向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品;而且,主要來源于稅收的政府資金,應該是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里說的“民”,是以下兩個特指:一是社會公眾,即大家都能受益,例如環境保護、道路交通、國防安全等;二是社會弱勢群體,例如貧困者、殘疾者、暫時失業者、遭受天災人禍者等。顯然,而在農村地區能夠享受堆錢示范的村莊和村民,肯定不是一般的農民,而是那些先富起來的村干部、農民企業家等極少數人。特別是貧困地區政府入不敷出的財政開支,首先要量力而行的做些社會公眾普遍受益的公共品,而且要分清輕重緩急;其次要瞄準那些極需扶持的貧困戶、鰥寡孤獨者、上不起學者、醫不起病者。至于那些先富起來的村干部、農民企業家等,他們要蓋別墅,政府可以在道義上支持,但是不可把本不富裕的財政資金通過堆錢示范給了這些人。
其五,堆錢示范一般都導致基層干部腐敗。我們看到,過去的鄉村堆錢示范具有兩個特征,一是效益普遍低下,二是經濟賬目很少公開透明,一筆糊涂帳。運行中上級下派的實施干部不但弄虛作假,而且普遍在鄉村吃吃喝喝,索要回扣。我國反腐敗斗爭的經驗表明,凡是貪官都是經濟賬目不公開透明;凡是經濟賬目不公開透明的地方和單位,必有貪官。
其六,堆錢示范導致政府信譽降低。黨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規定政府的職能主要是“要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而不是直接介入微觀經濟活動。過去許多地方搞的堆錢示范成功的不多,社會影響負面,而且由于違背了市場化配置資源的原則,脫離了改革的大方向,導致政府信譽降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新浪博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