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小城鎮直接聯系廣大農村,與“三農”密切相關,與鄉村振興息息相關。小城鎮一般是建制鎮或中心集鎮,為基層政府所在地;同時也是當地教育、醫療中心地,農資農技集散推廣地;同時還是當地農村經濟、文化和生活服務中心。小城鎮是服務“三農”的最前沿,是鄉村振興、“三農”發展的主要載體,是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的直接平臺。和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鎮與農村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更具有直接帶動鄉村發展的意義。小城鎮在產業結構、交通網絡、公共服務體系、資源要素聚集等方面的帶動和輻射功能助推鄉村發展,小城鎮發展與鄉村振興互促共進、相輔相成。
現階段小城鎮發展分析
1.產業結構:部分小城鎮或由于地處交通網絡節點、產業發展和產業園的興建,以產業為契機進行了產業聚集,或由農產品的加工、集散而發展。多數小城鎮面臨整體產業結構落后、傳統農業后勁不足、現代農業發展不均衡、勞動力外流、就業環境差等局面,經濟發展速度不快和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同時存在,經濟增長與經濟轉型高度融合,經濟增長直接依賴經濟轉型。
2.交通網絡:大部分小城鎮現有的交通基礎設施規模還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瓶頸依然存在。一方面農村普通公路建設相對滯后,總量不足、結構不優、安保設施不完善,部分通村公路路面寬3.5米,技術標準低,同時小城鎮聯網路、瓶頸路、出口路問題亟待解決,與重要交通節點(大中城市、高速路、機場、港口等)的銜接需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地域特點和交通優勢沒有挖掘,比如旅游公路、水運航道和物流網絡,相關產業交通運輸鏈條發展不充分,如鮮活農產品運輸體系、冷鏈運輸體系等。
3.公共服務體系: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公共服務的供給普遍存在“重縣城輕鄉鎮”的供給制度問題,城鎮公共服務(教育、醫療等)存在較大差距,小城鎮公共服務水平(農技、農機等)難以滿足農業農村發展的需求。小城鎮現有公共服務體系對周邊農村和農業生產的延伸和輻射作用較弱,如農村電網設備差且用電成本高,農村集中供水比列低,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等。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鎮和村兩級自身財力和提供產品能力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
4.資源要素聚集:小城鎮對市場投資、資金流入、優質人力資源等資源要素的吸引力不強。小城鎮普遍存在規模偏小、帶動能力偏弱、功能不完善等問題,但有主打產業、園區建設的小城鎮聚集作用顯著。小城鎮一頭連著工業化,一頭連著農業現代化,要通過不斷加強小城鎮的聚集作用,積極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向農村,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養老、文化等多元產業,將小城鎮建設成為農村對接資本、人才、創新創業等外部資源的重要平臺。
鄉村振興戰略下小城鎮發展對策建議
1.抓住國家政策機遇,依托農村資源優勢把小城鎮發展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一方面,以鄉村振興為契機,把小城鎮自身優勢、特點與國家產業政策,以及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實現錯位發展。充分發揮小城鎮的平臺價值,對周邊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在保護和繼承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種養植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轉變,持續推進一批鄉村特色產業,加快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吉林省兆南市福順鎮利用地域優勢,發展辣椒種植加工,形成產業鏈條,產品出口韓國。同時,深耕產業發展,發展工業提取辣椒素,供應遠洋輪船制造,全鎮種植、加工、物流、工業全產業融合發展。
另一方面,小城鎮建設要緊緊依靠周邊大中城市、城市群、經濟帶等經濟體的龍頭帶頭作用,提升承接產業轉移能力,發展與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增強就業吸納能力,提高小城鎮發展速度和質量,實現以產融鎮、以產興鎮,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湖南常德市灌溪鎮,中聯重科集團建設有主機基地和配套園,灌溪鎮有居民約3.5萬人,其90%的勞動力實現了當地就業,其中1.2萬人成為產業工人,昨日的農業小鎮已成長為“中國塔吊第一鎮”。而以長沙為起點一路向西,中聯重科集團在長達267公里的沿線,形成了一條每隔35公里就有一個園區的工業走廊,一座座昔日破舊冷清的小鎮脫胎換骨,煥發勃勃生氣。
2.加快改善小城鎮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充分發揮交通對小城鎮發展格局的支撐和引導作用。一是加快改善小城鎮的對外交通條件,加強沿江沿河小城鎮的沿岸碼頭和航道建設,暢通與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的連接,縮短通行距離、提高通行能力。隨著貴州烏江構皮灘水電站三級垂直升船機年底調試,貴州已打通烏江航道,水運可直達長江,形成烏江全流域綜合立體交通網,融入長江經濟帶,水運運量大、運輸成本低的優勢被充分發揮。二是繼續加大對農村公路的建設投資和現有農村公路的提質改造,加快完善農村公路體系。同時,深挖地域特色和旅游要素,建成一批旅游公路和精品路線,構成城鄉旅游交通網絡。2018年7月,廣東省旅游局、交通運輸廳聯合發布了十條首批廣東最美旅游公路,其中清遠銀英公路,成功入圍并被譽為北江畫卷。長達99公里的銀英公路途徑14個景點,其中就有上岳古村(廣東省人文歷史類最美鄉村旅游示范區)、鐵溪小鎮、連江口鎮(2017年中國特色小鎮)3個景點。三是加快構建農產品流通網絡,加強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冷鏈物流、優勢產業物流相關設施的網絡建設,打造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成為農產品市場的有機組成
3.提高小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小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一是科學制定小城鎮發展規劃編制,統籌安排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圍繞農村水利工程、電網設施、能源網絡、人居環境等多個領域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教育、醫療、郵政和文化等公共服務品質和便捷性,扶持商貿服務、住宿餐飲、家政服務、健康養老、社區服務等生活服務發展。二是加大城鎮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引導市政公用設施、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向小城鎮布局,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健全城鄉公共安全體系和應急處理機制。三是鞏固小城鎮涉農公共服務機構基礎條件,培育多元社會化服務組織,圍繞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大力培育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安徽省明光市石壩鎮現代農業示范區推廣“互聯網+智能制造”系統,其中“智能配肥”廣受歡迎,就是將配肥機裝上“大腦”配肥機可以按照各種指標自動配肥,既科學精準又省時省力。
4.以加快構建資源要素流通市場、服務平臺、培育體系為抓手,逐步提升小城鎮吸引投資、集聚資源、引資發展的功能。一是建立市、縣、鄉三級區域城鄉資源要素統一流通市場、大數據信息平臺,使農村的資源要素適應市場投資需求,吸引鄉村以外,尤其是城市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形成“新上山下鄉”運動。二是積極轉變職能,以服務產業發展、產業集群為重點,加快小城鎮創新創業、投融資、信息、技術、市場等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三是以各級政府為管理主體,以科研院校、專家團隊為教學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職業經理人,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隊伍。為了進一步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四川啟動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市場意識和管理能力、較高生產技能和經營水平、層次結構合理的農民“白領”,和農民“金領”等優秀人才。農業職業經理人按照高、中、初三個等級,按照省統一認定標準,進行認定,并且辦理相應等級的《四川省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四川對農業職業經理人的政策支持包括三個方面:產業扶持、社保扶持和金融扶持。為了提高農業職業經理人身份的含金量,四川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探索對農業職業經理人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開展信用貸款、創業擔保貸款、扶貧產業貸款以及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在經批準的地方探索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為符合條件的農業職業經理人等新型職業農民提供金融支持。
作者單位:湖南省桃江縣三堂街鎮人民政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研究與決策》2018年第8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