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金祥:發揮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對鄉村振興的助推作用

[ 作者:劉金祥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3-11 錄入:王惠敏 ]

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并在“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部分中強調,“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支持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新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此前,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指出“加強規劃引導、典型示范,挖掘培養鄉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農耕文化產業展示區,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鄉鎮、文化產業特色村和文化產業群”。這不僅為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增添了新的維度,而且賦予了鄉村振興戰略新的內涵。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把鄉村特色產業作為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

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恰逢其時

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是圍繞鄉村民間文化傳統和獨特文化資源,利用現代經濟理念和產業經營模式而開展的經濟活動。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我國鄉村產業結構和經濟布局開始調整和重塑,整個鄉村經濟呈現出升級換代的趨勢。對于文化資源較為豐富的鄉村而言,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可謂正逢其勢、恰逢其時,其實現穩步健康發展,將加快轉變鄉村經濟發展方式、加速優化鄉村經濟結構、加大鄉村經濟競爭力提升力度。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有助于調整鄉村產品和產業結構,能夠增強鄉民增收的穩定性和長效性;有助于深度挖掘鄉村文旅資源,能夠賦予鄉村旅游資源以豐富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有助于提高鄉民素質和增強鄉民創造財富的能力,能夠有效有序地推進鄉村城鎮化進程;有助于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增強鄉村的軟實力和競爭力;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能夠有效避免鄉民盲目流動引發的諸多社會問題。

須正視和解決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當前,鄉村蘊藉的豐富文化資源、城市不斷擴張的文化消費市場、各級政府出臺的扶植政策和社會資本的大幅下鄉等有利因素,使得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呈現出可行性和可期性。但是我國城鄉二元社會格局,為我國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帶來諸多須正視和解決的現實問題。如區域發展不平衡、鄉村文化企業規模較小實力弱、管理上大都處于放任自流狀態、缺乏投融資平臺和渠道、民營企業參與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的熱情還不夠高,及一些民營文化企業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視野狹隘、投資盲目且急功近利,導致企業缺乏戰略規劃和發展愿景,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對此,我們應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積極探索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的路徑,努力解決鄉村文化產業面臨的諸多問題。

應積極探索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的路徑

一是打造特色文化產品和服務。要以體驗經濟展現鄉村特色文化的魅力,通過將鄉村生產、生活、民俗、農舍、休閑、養生、田野等系統加以鏈接,構建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鏈條,創造新的價值增長空間。要立足于資源稟賦和民俗風情,組織開展鄉村歌舞、鄉村競技、鄉村風情、鄉村婚俗、鄉村觀光、鄉村耕織、鄉村喂養等表演活動,為外來游客提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文化服務。要組織開展鄉村休閑娛樂、地方風味餐飲、感受鄉村生活等活動,為城市老年人、為國外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務和自助式生活服務。要組織開展鄉村文化歷史文化展覽,生動系統地反映農耕文化、游牧文化、漁獵文化的特色和歷史,辟建以中小學學生為對象的鄉村文化教育基地。要注重以農為本、以鄉為魂,突出鄉村旅游的鄉土性、特色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品、住宿、娛樂等,搞好旅游產品開發和營銷,在一定范圍內把旅游要素聚集起來,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項目和旅游文化產業。要在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過程中,堅持以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為重點,把握和處理好生產、生態與資源開發利用的關系,通過“綠化”“美化”“規劃”等措施,努力實現鄉村特色文化產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實現鄉村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

二是構建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地。要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的“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農耕文化產業展示區,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鄉鎮、文化產業特色村和文化產業群”的要求,依托鄉村文化稟賦,整合鄉村文化資源,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辟建文化企業為載體,以引進培養文化人才為保證,加快建設地域特色鮮明、產業優勢明顯的鄉村文化產業基地。要注重鄉土文化特色的挖掘,加大無形文化資源的轉化,有計劃分階段地啟動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培育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傳統工藝產品,培養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弘揚和踐行工匠精神,促進鄉村傳統工藝提高品質、做大品牌。要著眼于近遠郊獨特的文化、生態、民俗等資源,遵循“生活即體驗、生活即旅游”的時尚理念,尋找將鄉村文化資源轉化為鄉村旅游吸引物的有效途徑,通過設計導入、整理風貌、微調空間、再造功能,將近郊鄉村打造成文化遺產活態博物館和藝術家村落,將遠郊鄉村辟建為現代都市農業公園和休閑觀光度假區,逐步使傳統村落向體驗生活樂趣、感受四時變化的現代旅游景點轉變,以此促進鄉村文化的賡續傳承和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

三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和政策要求,通過深入調研,研究制定本地區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的規劃與政策,建立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介入鄉村特色文化產業。要通過差別稅率、稅金減免、先征后退、貸款貼息、項目補貼、補充資本金等方式方法,扶持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建設。要按照普遍服務原則,加快出臺并切實運用市場準入、資格認定、價格調節、財稅優惠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城鄉各類市場主體進入出版物發行、電影放映、文藝表演、旅游商服、教育培訓、健身休閑等領域,增加創意,延伸鏈條,積極開發鄉村文化市場。要簡化準入程序,減少審批環節,特別是在立項審批、政府采購、投資核準、融資服務、土地使用、人才引進、資源分配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進一步改善優化營商環境,為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四是深化鄉村文化企業改革。鄉村文化企業由于產權不清晰,往往人浮于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低下。因此,應推進鄉村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公司管理機制,采用科學合理的股份制改造方式,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降低鄉村特色文化產業企業成本。要允許民營文化企業以投資、參股、兼并、收購、承包、租賃等形式參與鄉村文化企業的轉企改制,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聯合兼并,以資本為紐帶實現資產重組,共同組建股份制文化企業,形成對鄉村文化企業發展的倒逼機制。要組織鄉村文化企業參加文化項目對接會、投融資洽談會、文化產品展銷會等,引導鄉村文化企業加強與政府、銀行、市場及相關社會力量的有效對接,更好地提供具有廣闊市場需求、符合主流價值標準的鄉村文化產品、文化精品和文化服務。

五是加大文化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各地要加強與高校和文化培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多層次、多渠道培養和引進文化人才,特別是通過營造“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優良環境,吸引從事文化資本運營、文化經紀代理、文化旅游開發和產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優秀人才。要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文化企業人才納入各級政府人才管理體系,通過開展集中培訓、學習考察等方式,推動鄉村文化企業經營管理者學習和利用先進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加快鄉村文化企業創新發展。各級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鄉村現有文化人才的教育和培訓,重點培養一批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帶頭人,使他們成為發展鄉村文化的生力軍。

作者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政北方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天堂网手机版 | 综合久久性色AⅤ | 性色开放主播在线直播 | 香蕉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极品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