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3月15日,羅家墳村迎來了物業公司,作為海淀區首個農村引入準物業管理試點村,物業進村管理已經“滿月”。對大多數城市居民來說,物業管理不算新鮮事。而在農村,這還屬于新興事物。通過專業團隊與村民自建隊伍結合的方式,物業進村也在探索著一條適合農村物業化管理的道路。
據悉,今年初海淀區制定出臺了《海淀區村莊準物業化管理試點工作方案》,上莊鎮羅家墳村是該方案出臺后第一個實行“物業進村”試點的村。2019年2月開始,該村引進專業的物業公司。從運營模式來看,“物業進村”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實踐經驗表明,“物業進村”在羅家墳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效。
首先是環境之變。“村中的道路寬敞,路面整潔無雜物,家家門前都擺放著兩個垃圾桶。不時有巡邏車與垃圾車在村中駛過,隨時發現村中的異常。”這得益于“物業”的職責定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維修維護、保潔、垃圾清運、村莊綠化養護、公共安全、社會治安、控違等,以促進農村社會治理水平和生活環境面貌全面提升。
社會治安也更有保障了。據介紹,沒有引進物業公司之前,村里的治安防范主要依靠村治保主任帶著村民治保積極分子在街上轉轉、看看,除去特殊時期,夜里基本上就沒人管。物業公司成立后,經過專門培訓后上崗的物業保安員24小時在村里巡邏,而且村里重要的交通節點還有物業保安專人值守。如此,村民的安全感大大增強。
另外,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比如,物業公司進駐后為了解決本村的就業問題,共聘用了24名村民作為保潔員、維修工、垃圾清運員,物業公司派駐4名專業人員,對村莊物業服務進行管理與引導,派出6名保安與7名保潔人員,對村子進行不間斷地巡邏與衛生清掃。這就實現了專業團隊與村民自建隊伍相結合,更有助于為村子提供物業服務與管理。
“物業進村”是鄉村治理的一種新模式,具有多重積極意義。當然,正如相關專家介紹,聘請物業公司為村莊進行服務需有一定投入,大面積推廣的資金問題或成為一個難題。故此,在推進“物業進村”模式時,有必要尊重廣大村民的意愿,政府也有必要審慎決策、科學規劃,形成適用性的配套機制。物業管理行業也應認識到農村是一片藍海,發展的視野不妨關注農村。
把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推廣到農村,讓“物業進村”推進村莊服務與管理,不失為可行性舉措。據悉,今年海淀區“物業進村”試點工作將在6個村莊進行,可以預見,準物業管理的引入將有助于提升村容村貌,美化鄉村環境,期待其他地方也能夠學習借鑒,讓“物業進村”在因地制宜中穩步推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京報 2019-04-2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