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諶中和:公有制還是私有制?

[ 作者:諶中和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8-05 錄入:王惠敏 ]

最近一兩年,國內關于生產資料應該公有還是私有的爭論一下子讓人緊張起來。人們的緊張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這種爭論不再僅僅是理論家們的唇槍舌劍,而且還伴隨著關于升級版公私合營將要或已經展開的種種傳聞。實際上,從當代文明發展的歷史視野來看,這種關于公有還是私有的爭論已經持續差不多兩個世紀了,而且時常伴隨著大規模迫害性的社會運動,包括左翼的和右翼的。

公有還是私有,姓資還是姓社,貌似不僅是文明在當下的重大問題,尤其還關涉到人類文明的未來。但我對此有一些與當下兩種對立的主流意見都不相同的看法,寫出來供大家批評。

馬克思是當代文明關于公有制思想的鼻祖。在他三十歲那年完成的不朽文本《共產黨宣言》中,他對當時如日中天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率先提出了最具世界歷史意義的深刻批判。馬克思說,生產資料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財產私有制度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分裂,即大部分人的貧困與少部分人的富有,因而是不公平的,而且還導致不可克服的經濟危機與社會動蕩,所以實際上也是沒有效率的。他認為,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是資本主義所有問題的總根源,所以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將是消滅私有財產,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按照他的設想,共產主義不僅是公平正義的,而且也是更有效率的。

馬克思

馬克思對私有制的批判及其共產主義理想激勵了好幾代人為之前仆后繼,從而極深刻地影響了他身后的世界歷史。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實驗卻非常不盡人意。生產資料公有制不僅在效率上遠遜于私有制,而且很可能并沒有帶來預期的社會公正,而是導致了一個比資本家階級更不具有道德正義性的權貴集團。

可以肯定的是,資本主義一直是當代文明的主流,私有制也是當代占主導地位的制度和思想。私有制的擁護者們認為,財產只有掌握在私人手中,才是既有效率的,也是個人自由的保障。對此做出最經典論斷的是哈耶克,他說:只是由于生產資料掌握在許多個獨立行動的個人手中,才沒有人有控制我們的全權。他批評公有制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

哈耶克的論斷經歷了冷戰時期世界歷史正反兩方面的檢驗,因而在蘇東社會主義陣營崩潰之后,除了中國的左派理論家仍然在教條主義地重復馬克思一百多年前發明的那些結論之外,既缺乏對私有財產制度的新的有見地的批判,也沒有對私有制未來命運的創造性思考。雖然人們仍然處處發現私有制的弊端,如兩極分化和經濟危機,但它不再能激起人們奮起推翻資本主義的豪情。似乎資本主義是人類不能擺脫的宿命。

但是我不相信。

我既不相信馬克思所預言的那種共產主義的公有制能夠最終取代當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因為哈耶克對公有制的批判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很難被推翻。我更不相信當下少數人占有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文明永恒的制度安排,因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所具有的真理性絲毫不遜于哈耶克對社會主義的批判。我是一個人類理性的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任何一種重大的制度設計都一定有其歷史的合理性,我尤其相信,如果一種制度設計的弊病已經被充分揭示了,人類就一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稍微審視一下這兩種貌似形同水火、冰炭不容的理論傾向,我們很容易發現它們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認為,生產資料不僅在現階段是要大規模集中使用的,而且未來也注定要集中使用。當下的主流思想對社會化大生產持無批判的肯定態度,把小生產形式看作是落后保守的象征。它們的分歧只是,那些大規模集中使用的生產資料到底是應該由少數人私有還是應該由全社會公有。

但是問題在于,由于當下的主流思想對技術進步的歷史節奏及其意義缺乏洞察,沒有把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與技術進步的節拍統一起來進行思考,他們實際上并不真正明了大生產與小生產的本質。他們在給予大生產過多榮譽的同時,給予小生產過多的侮辱。

社會化大生產是工業時代迄今占主導地位的生產組織形式。不過,在此之前的生產形式并不是大生產,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占主導地位的都是家庭小生產——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還有另外一個也許更加重要卻一直沒有被理論家們予以正確理解的歷史事實是,農業時代的家庭小生產也并不是從來就有的。就中國歷史的情形來說,家庭小生產在春秋時代才開始出現,此前無論是農業還是工業,都是大生產。西周有可靠的文獻記載,是貴族莊園經濟與工商食官制度。甲骨文告訴我們,商代很可能是工、農業尚未完全分離的國家莊園制度——雖然當時的國很小。

千耦其耘

這就是說,農業時代的早期曾經長期存在過大生產組織形式,到后來才演變成家庭小生產。對于這一重大歷史現象,以往的理論家要么缺乏自覺,要么沒有對之進行有力的說明。我個人的理解是,早期農業社會是農業文明的技術化時代,那一時代的主要任務是發明在特定地理條件下生產生活的各種技術。由于技術還在發明與進步的過程之中,大眾還缺乏自主生產所必要的全部知識,只有在少數勤快、聰明、有知識的精英分子的引領之下才能進行有效的勞作,所以早期農業社會必然采取大生產形式。由于大生產的管理通常會演變為壓迫,而且制度性的貧富差別也在所難免,所以當進行生產所必要的各種知識和工具都被發明出來,而且日益穩定和普及之后,大生產就顯得既沒有效率,而且讓人憎惡,于是家庭經濟就不可阻擋地成為現實的生產形式。在技術穩定的前提下,家庭經濟不僅是最有效率的,而且也體現了那一時代最高水平的公平與自由,因為家庭經濟最符合人性,家庭是人性的根源。 

農業時代從早期的大生產形式到家庭小生產的變化是與其技術的發展狀況高度相關聯的。我把農業時代早期大生產時代的技術稱為大技術,與家庭經濟時代的小技術相比較,其特點是工具粗糙、知識體系不完備,而且工具和知識都處于不斷變化或完善的過程之中,因而也不普及。

因此,農業時代早期的大生產形式是在技術進步處于上升時期,人們為了盡快實現農業時代的技術進步而進行的一種制度設計。后來的家庭小生產則是在技術進步趨于停滯之后,為了實現歷史時代的公平、正義與自由而發明的制度安排。

但問題是,農業時代的技術為什么沒有持續地進步下去,而是進步到一定的時候就不約而同地停止前進,而且,所有的古代文明在進入完全或不完全的家庭經濟時代之后都開始自覺地抵制技術進步。

這就與技術進步的邊界有關。

技術主要可以理解為在特定地理背景下人類生存現實需要的各種工具手段與知識的總和。在農業時代,人類最終實現的是各個有明顯特征而且相對穩定的區域性文明,主要包括東亞文明區、南亞文明區、中東文明區與歐洲文明區。雖然這些區域性文明之間在某些時候可能會有很頻繁的聯系,甚至還會有合并的短暫經歷,如羅馬帝國時代的歐洲與中東,尤其是蒙古帝國,但很快都會回復到原來的那幾片相對穩定的區域性文明。

因此,傳統時代的技術可以理解為區域性技術,區域性文明生活的需要即區域性文明家庭經濟的實現實際上構成傳統技術進步的邊界。

東西方文明各有特色的區域性技術曾經穩定地維系了至少上千紀的時段,直到西方人因為被迫另辟蹊徑地去往印度和中國,誤打誤撞地完成了地理大發現。地理大發現的結果是使西方人的生活世界突然空前地擴大了。面對這個擴大了的新世界,傳統的區域性技術已經遠遠不夠用了,他們要想駕駛這個新的生活世界,就必須創造新的知識體系、發明新的技術手段。當他們開始這么做,他們就開創了一個新時代,這就是工業文明。 

工業文明開始發展

我們可以用這樣一組高度相關的關鍵詞來概括當代文明的主要特點:大技術-大機器-大生產。

當代的“大”技術首先表現在支撐當代技術的知識體系極其復雜龐大,需要通過漫長的專門學習才能勉強掌握其中的一個片面;其次是工具也很大,這就是大機器。機器不僅大,而且貴,家里既擺不下,家庭也買不起;尤其是機器的種類樣式也特別多。這就使家庭不再能夠成為社會生產的基本單位,社會生產要通過各種分工精細的大工廠才能完成。社會化大生產在當代再一次成為占主導地位的生產組織形式。

社會化大生產是當代文明的主要標志,當代文明的主要優缺點都與之高度相關。當代文明的主要優點是技術進步快,財富增長貌似也很快,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工業文明這幾百年來最偉大的成就是開啟了人類文明的第二次大規模技術進步運動,而且還在如火如荼地展開之中。技術的快速進步顯然是因為當代的大(工廠)生產組織形式,尤其是當這些大工廠相互競爭的時候。大生產是當代技術進步的推手,沒有聽說有哪項重大技術進步是由家庭生產發明的。

但大生產就難免帶來管理、壓抑甚至壓迫,尤其是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導致的過于顯著的兩極分化與階級壓迫,不僅讓人感到不快,而且很可能導致社會危機。馬克思本來希望通過公有制大生產克服資本主義的缺點,但公有制大生產由于競爭不足,背離了大生產制度設計的初衷,它既沒有實現過任何原創性技術進步,而且似乎也沒有帶來更多的公平正義,更沒有實質性地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與壓迫,這就使它在與私有制大生產比賽中的失敗不可避免。

工業文明

有一個叫馬爾庫塞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他不是很在乎資本主義大生產所帶來的兩極分化,因為發達工業國家的無產階級大部分已經中產階級化了,他更在意大機器生產對人造成的壓抑。按他的意見,當代文明的主要缺點是技術理性對價值理性的強勢,使人們雖然也許衣食無憂,卻并不真正感到幸福快樂。他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當代文明的技術缺乏價值與藝術的因素,他因而主張在進行技術設計或發明時應該注入更多的價值與藝術因素,但他的這個主張肯定只會讓技術設計家們一臉茫然。

既然私有制大生產制度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和財富增長,公有制大生產并沒有人們曾經預期的那些優點,那為什么私有制大生產仍然不是最后的制度安排呢?

那是因為當代文明的技術進步應該也是有邊界的,從而使當下以實現工業時代的技術進步為主要使命的社會化大生產制度也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制度安排。

如果傳統時代的技術本質上是一種區域性文明的技術,區域性文明家庭經濟的實現是其技術進步的邊界,那么,工業時代的技術作為一種全球化時代的技術,全球化時代家庭經濟的實現很可能是這一次技術進步的邊界。雖然當下的技術主要還是大技術,但技術的小型化與家庭化趨勢已經初現端倪。最明顯的是以電腦、手機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產業,還有汽車和各種家電行業,它們都已經深度進入家庭。

汽車生產

技術的家庭化既是技術人性化的尺度,也很可能是技術邊界化的標志。那些還沒有家庭化的大技術則是一種處于發展過程之中的不夠先進、不夠穩定、不夠人性的技術。我預期,未來技術革命的方向是發明各種適合家庭生產使用的小機器,使當下的各種粗糙而且富于壓迫性的大機器轉變為未來精致且人道主義的小機器。當工業時代的技術實現了這一偉大轉變,就達到了它進步的邊界。那時候,技術就要重新開始進入停滯狀態。

人們經常對技術的停滯抱有偏見,實際上,技術的停滯一定意味著技術發展的巔峰狀態,就像一個人不再長高的時候一定是他身高最高的時候一樣。當技術停滯并且普及之后,當代通行的社會化大生產形式就會轉變為新型的家庭小生產——雖然任何時代都注定會有一定份額的大生產,正如不是所有的機器都能小型化一樣。

到那個時候,當代由少部分人占有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取代它的將是由每個家庭大致均等地占有并自主支配基本生產資料的家庭生產制度。實際上,農業始終在頑強而且成功地擊退了大生產的入侵。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落后國家,家庭小生產(雖然經營的土地可能很大)一直在農業生產中占主導地位。考慮到農業對于人類生存的基礎地位,農業對于小生產的堅守可以視為未來小生產復興的基地與源頭。

不過,如果這次技術進步的邊界不是全球化,而是太陽系化或是其他什么系的宇宙化,又或者未來的人不是人他(她)媽生的,而是由工廠批量制造的,那我上面對未來的預期就都不算數。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與子諶說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看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 | 香蕉精品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8 | 人妇乱系列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