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對2021年全國農業農村工作進行部署。會議指出,“三農”的工作重心已發生歷史性轉移,即從過去“脫貧攻堅”邁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但仍將對擺脫貧困的縣設立5年過渡期。會議還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討論稿)》。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已連續17年圍繞“三農”問題出臺“中央一號文件”。分析人士認為,鄉村振興或將是2021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面對2020年不斷發展的宏觀局勢,會議也從新的角度對“三農”問題進行闡述。會議強調,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
“三農”工作重心已發生歷史性轉移
會議指出,“三農”的工作重心已發生歷史性轉移。從過去“脫貧攻堅”邁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分析人士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全面小康的關鍵,亦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補短板”之舉。此外,鄉村全面振興,有利于推動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多富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對于推進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高質量的完成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亦是關鍵之舉。不過,會議也強調,盡管未來“三農”的工作重心已發生歷史性轉移,但鞏固脫貧攻堅的成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仍需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準施策。此外,中央還決定,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會議指出,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在12月2日國新辦舉行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表示,在過渡期內,將繼續實行“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同時,主要的政策措施不會“急剎車”,即無論是幫扶的資源,還是幫扶的力量,在未來5年將總體保持穩定。在糧食安全和糧食生產方面,會議再次提出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事實上,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年豐收”。分析人士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我國農業農村的穩定發展為應對風險挑戰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十四五”時期,保持全國糧食生產的穩定,亦可為我國經濟社會更好發展帶來助推作用。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一個新亮點,是提出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特別提及“種子問題”。對此,中金公司認為,國內如玉米、蔬菜等農作物,在種質資源儲備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將是行業重要發展方向,并借此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與此同時,12月28日,農業農村部前部長韓長賦撰文指出,完善的設施裝備、先進的科學技術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其中包括,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聚焦生物育種、農機裝備、綠色投入品等,布局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重大科學設施裝置,突破一批關鍵核心和“卡脖子”技術。構建多元互補、高效協同的農技推廣體系,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推進產學研用企深度融合。培育推廣優良品種,推進農作物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加快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高效設施農業,健全病蟲害和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推動農業節本增效提質。
鄉村振興在于縮小城鄉差距
會議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主要包括七個方面。一是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二是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三是要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保持戰略定力,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復。四是要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尊重基層和群眾創造,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五是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持續發力,注重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要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抓好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要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分類,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加強分類指導。六是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七是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綜合來看,分析人士認為, 無論是在脫貧攻堅時期,或者鄉村振興時期,發展鄉村產業均是重中之重。但會議提到,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即農民如何更好的參與到產業效益的分配機制中,是鄉村產業持續推進的核心和結果導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農村生態文明是緊隨產業之后的第二和第三要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與近年來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相比,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還有一些差距,一些污染問題也需下大氣力治理。另有分析人士認為,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首先是要解決城鄉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二元結構問題,即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只有補上短板,整個國家才能更好的發展。會議還提出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三農問題專家、成都市社科院原副院長陳家澤稱,盡管大城市正逐步放開落戶限制,但基于鄉土情結、房價等多方面考慮,縣城仍是很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中選擇的落戶地點。“這就強調了縣域發展的重要性,如果各方面資源條件與農村拉不開差距,與大城市縮小不了差距,則很難真正成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承載地。”陳家澤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