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您覺得在 “ 十四五 ” 規劃中,鄉村振興主要實施路徑應從哪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加快城市化進程,以城市化帶動鄉村。首先要解決進城農民市民化問題。同時城市的技術、資本、人才等要素要進入鄉村。另外,鄉村自身空間需優化,要相對集聚。
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補短板。習近平總書記說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存在短板,主要集中于農村,體現在公共保障、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方面,要在鄉村空間優化的同時考慮補短板問題。
三是鄉村治理。首先要構建農村治理體系,實現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局面,達到治理有效。再次,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經濟,構建使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農民真正成為市場主體,收入不斷增加,財產權利更完整的體制機制。
Q2:對于人才外流嚴重、基層干部缺乏的鄉村而言,實現振興的途徑有哪些?
對于人才外流問題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人才振興的指示。不同人才通過不同渠道解決。一是內部培育,通過政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二是外部輸入,科技、管理、黨政干部等人才外部輸入,還有大學生選調、支教等多種渠道。三是人才政策配套和市場激勵。
Q3:您覺得南北方農村在哪個歷程或階段使得兩者發生差距,應如何減小發展差距?
因為自然資源差異,上世紀六十年代北方農村是比南方更富有。南北方農村主要在改革開放時期拉開差距,改革開放時期浙江地區農民開始從事非農產業,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同時民營經濟發達,激活農民市場活力。而東北國有經濟比重高,改革進程較緩,機制不夠靈活,效率較低。
東三省農業農村的發展,要堅持走城市化、工業化道路,農村勞動力要向非農化發展,這樣才能發揮其農業的規模優勢。如今農村勞動力剩余,尚未發揮規模效應,勞動生產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還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Q4:南北方的鄉村振興的發展側重點應該如何?
鄉村振興從南北來看確實存在不同模式。長江以南和以北自然稟賦、鄉村建設、產業結構等多方面具有差異,需要從當地特點出發來走自己的振興之路,形式多樣。現在普遍存在學習浙江經驗的現象,事實上由于資源環境、發展階段差異的存在,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謹慎借鑒。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希望山東省打造鄉村振興 “ 齊魯樣板 ” ,山東是農業大省、糧食主產區,山東省的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對整個國家農業農村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同時南北方鄉村振興都需要把握規律、體制創新。
Q5:您覺得在推進農業組織化、品牌化、電商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是什么?
當前品牌化主要存在后續運營的問題。品牌效應具有階段性,一開始打響品牌效用明顯,但之后很難增值,同時政府打響公用品牌之后需要交給市場主體來營運,涉及到政府運作和市場營運結合。
電商發展勢頭良好,但是電商的問題是能不能真正帶動農民,而不是替代農民,如今線上發展快而線下蕭條,互聯網很重要但是在農村要注意帶動農民,而不是替代。
組織化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合作社規模偏小,服務農戶的能力不夠。第二,服務功能不夠完善,只有生產、經營、營銷功能,沒有抵押、保險、信貸、融資等金融功能。第三,存在合作社異化現象。要規范合作社發展,鼓勵合作社聯合,賦予更多功能,全面深化“三位一體”的農合聯改革。
Q6:對于浙江來說,很多農村戶口不愿意遷入城,通過規劃手段如何實現城鎮化的目標?
新時代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需要放在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統籌考慮,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就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而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仍然存在16%左右的差距。
這實際就是農民問題,進城農民不穩定,需要通過城市化消化。浙江農民不愿意搬遷主要是權利問題和利益問題。權利問題是農民的權利不能交易。房子不能買賣,土地承包權不能市場化交易,如何搬遷呢?利益問題是搬遷到城市有什么好處呢?即使可以交易但沒有很好的交易價格也不愿意搬遷。
農民不愿意搬遷,但我們可以對鄉村空間進行優化。通過集聚打造鄉村群,形成生產生活生態一體,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有效覆蓋的空間。當然也需要分類規劃,一是保護特色村;二是城中村、鎮中村改造;三是重點建設中心村新社區;四是撤掉一些村。另外還可以結合省里的全域土地整治。
Q7:最后,希望您能給我們剛入行的年輕設計人員一些職業建議!
我認為規劃既是技術也是產業,既是事業也是業態,要以產業理念來做規劃,了解規劃產業鏈有哪幾塊組成,核心是什么。不僅能規劃,還能解決運營、投資等問題。
年輕人在規劃領域要有視野,有雄心壯志,規劃絕對不是圖紙上畫畫,同時也需要多了解政策。所以規劃院要有不同知識結構的人加盟,年輕人在規劃領域大有作為!
(作者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浙江大學規劃院 2021年2月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