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
劉忱
今年的一號文件中提出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強調的首先是領導機制建設。文件中對各級黨組織指導鄉村振興的具體任務做了深入細致的規定,如省、市級定期研究、建立基層聯系點和三級干部輪訓制度等,這就是省市級把握全局的工作,縣委書記的主要精力放在鄉村振興工作上來,可見今后整個縣域工作要圍繞著鄉村振興工作來開展。
文件同時強調五級書記抓振興,講得很具體。主要是為了扭轉過去那種由主管副職來抓三農工作的慣性思路,地方和基層領導的精力要從抓經濟發展轉到以鄉村整體振興為引領,形成以鄉村振興帶動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格局。
各級黨組織領導鄉村振興工作,要義在認清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扎實做好農業農村在國民經濟發展大局中的穩定器、壓艙石作用。首先必須立足本地的特殊環境和本土本色,促進綠色特色。黨的領導工作重點應該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加快在農村各個領域的發展機制和政策體系建設,把黨的領導向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延伸。切實銜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系,統籌推進農村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黨的自身建設這六大建設。
通過組織和金融促進農村產權有效
李昌平
城市人可將房產買賣、抵押貸款、入股等,能夠死錢變活錢,帶來持續收益和可支配的現金流,視為城市產權有效,農民房產則很難買賣抵押,不能帶來經營性和財產性增值收益,被認為農村產權無效。
農村產權有效表現為:第一,能將分散資源整合,整合經營收益增加;第二,農村產權能夠抵押融資、作股,可資本化經營運作;第三,能支撐農民組織能力提升,提供服務,改善治理。
如何實現農村產權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問題。在路徑上,要通過組織有效和金融有效來促進農村產權有效。村社是個組織,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穩妥規范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試點,可以此為契機,在村社內部培育內置金融,服務鄉村資產的抵押和融通,能讓村社組織有能力,金融變得有效,一舉兩得,同時為農民經濟組織提供金融服務,打通組織有效+金融有效=產權有效的可行路徑。
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內生推動力
潘家恩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鄉村人才振興,對此,我們要從整體角度考慮,人才為什么沒有振興,或者人才外流的原因是什么?從客觀上看,一是城鄉差距,特別是經濟上的差距帶來機會上的不平衡;二是文化差異,城市和鄉村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社會形態,青年人在文化價值上長期被城市文化塑造。
受疫情和經濟下行雙重影響,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逆城市化,同時中央提出構建國內大循環新格局,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大環境。網絡化辦公或者靈活工作成為另一種可能,今天在城市和在農村,只要有WiFi的地方,工作差異縮小。對應著鄉村多業態產生的巨大人才需求,使青年人能夠將生活和工作在鄉土空間實現雙贏。
為此,需要進一步完善人才回流的機制,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整體支撐。第一方面是要建立城鄉融合和多元化發展的價值觀及思維方式,加強宣傳教育和文化引導,轉變人們對城市和鄉村的觀念,使回到農村和從事農業成為有尊嚴的工作,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而為人才振興營造寬松包容的社會環境。第二方面是要在從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到研究生教育的不同階段中,融入更多勞動教育、自然教育、傳統文化等,改變長期去鄉土化的教育模式,與鄉土社會建立基礎銜接,使青年人回鄉具備思想認同和生活技能。第三方面是需要有配套的政策和創新制度,逐步在適合的村社建立本土化的教育、醫療體系,能夠享有基本的社會公共服務,解決青年人回鄉的后顧之憂,同時考慮土地、宅基地等用地制度的創新,使青年人與村社建立財產關系。
我們應該為主動下鄉開扇門,為被動返鄉留條路,化危為機,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內生推動力。
(作者劉忱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李昌平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中國鄉村規劃設計院院長;潘家恩系重慶大學高研院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重慶日報》2021-02-26第017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