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農業農村部1995~2017年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數據為基礎,對家戶農業生產的投入、產出、價格等信息做詳細整理,規范計算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并研究中國農業生產結構變遷等問題。本文研究發現:(1)樣本期內,全國整體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速在1.87%~2.68%之間。(2)農業生產結構變遷明顯,分工程度上升,中間品投入對農業生產越來越重要,農業增加值率從78%降至52%。從要素彈性系數來看,中間品投入系數從0.24升至0.40,土地投入系數從0.38降至0.22,勞動投入系數從0.28降至0.24,資本投入系數始終維持在0.02左右的較低水平。(3)農業生產資源配置效率逐年改善,但模式和制造業相比有較大差異。本文的研究對于我們深入理解中國農業生產方式以及結構轉型等問題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農業生產 全要素生產率 結構轉型 資源配置
一、本文研究背景與意義
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是發展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問題,其對農業生產、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經濟結構轉型等均具有重要影響。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可以提高整個農業部門產量,加速農業部門發展;同時可以釋放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工業和服務業發展以及經濟結構轉型。傳統發展經濟學文獻認為,農業生產率的增長是工業革命的必要條件,低速的農業生產率增長導致了國家工業化進程的緩慢推進,而結構轉型時期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對于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5畝,人多地少的約束與迅速上升的農產品需求量并存。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業勞動力持續向非農部門大規模轉移、小農經營老齡化加劇等現實也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這一多維度農業效率,能夠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有效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并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內容 本文以農業農村部1995~2017年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家戶數據為基礎展開研究。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數據是是中國農村最大的家戶跟蹤式面板數據調查,該數據特別重視調查農戶農業生產活動,對農戶不同作物的生產經營情況做了全面的記錄,包括詳細的投入產出數據,這為我們測度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本文主要關注家戶層面的種植業全要素生產率。我們首先設定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作為農戶農業生產函數形式。其次,基于樣本數據,對家戶各種作物生產的投入(包括資本、勞動、土地、中間品等)、產出、價格等信息做詳細整理并構建家戶農業總產出。隨后基于農業總產出及各類要素投入信息估計要素彈性并計算家戶全要素生產率。最后,基于估計得到的全要素生產率與要素彈性,研究農業生產動態變遷與資源配置效率演變等問題。 三、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的研究主要有如下幾點結論:第一,樣本期內,根據不同算法,全國整體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速在1.87%~2.68%之間。第二,農業生產分工程度上升,中間品投入對農業生產越來越重要,農業增加值率從78%下降至52%。就估計彈性系數來看,中間品投入系數從0.24上升至0.40,土地投入系數從0.38下降至0.22,勞動投入系數從0.28下降至0.24,資本投入系數始終維持在0.02左右的較低水平。第三,農業生產資源配置效率逐年改善,但模式和制造業有較大差異。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年度分解中,資源配置效率改善的貢獻從19%上升至31%;這種配置效率改善主要來源于持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之間的資源流動,即資源由低效率農戶流向高效率農戶,而進入退出的影響非常小,在2%到6%之間,明顯低于制造業部門。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政策啟示意義:農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有基礎性意義的經濟部門,當前經濟轉型階段更應注重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研究發現,小農層面農業參與率持續下降,農業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改善空間較大,因此未來應繼續發揮制度性層面優勢,提升農業絕對技術水平的同時,注重資源配置效率改善對于提升整體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作用。持續提升土地流轉市場化程度,充分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對于小農經營的支撐作用,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四、邊際貢獻與未來拓展 本文的研究從數據收集與清理、方法討論與改進、文獻比較、變量處理、典型實施挖掘、拓展研究討論等方面,對我國家戶層面的農業生產全要素生產率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并得到了一些有意義的結論,在當前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加速,鄉村振興戰略逐步實施,農村勞動力資源持續向非農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對我們深入理解中國農業生產方式以及結構轉型等問題有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然,作為一項基礎性研究,本文旨在說明一些基本事實,很多問題還需要做更為深入的探討。在后續研究中,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和拓展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第一,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問題。受限制于數據等因素,本文的研究聚焦于農戶層面的農業生產全要素生產率,而這只是農戶行為決策和農業總體全要素生產率的一部分,對此我們需要有更為清醒的認識,也希望在后續的研究能做更深入的探討。比如,企業決策是在給定資本、技術、勞動等約束條件下最大化利潤,這個過程相對簡單,而在農業生產效率的研究中,首先要有家戶農業就業與非農就業的決策,要有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分工,這與工業、服務業發展情況,與城市化進程等都密切相關,不可分割,后續研究中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外部沖擊。再比如,從事農業生產的主體包括家戶個體、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多種類型,要素流動、價格沖擊等在不同主體之間都是相通的,資源不只是在農戶之間進行分配,同時也會在其他農業生產主體之間分配,同樣需要一般均衡視角來思考。未來研究中應細致農業生產各類資源的流向分析,更為準確的研究農業生產效率問題。第二,政策含義挖掘問題。三農相關問題對于中國非常重要,從政策層面來看,現階段主要關注各類政策對于農業績效、農村發展、農民福利,以及整體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來綜合評估相關政策的效果,但本文的研究還是聚焦于較為宏觀的層面,聚焦于典型事實的詳細梳理,還沒有就具體的政策沖擊做深入研究,下一步可以做更為細致的工作。 五、寫作、投稿、修改的過程和心得體會 后疫情時期糧食安全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新形勢下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對解決三農問題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長周期中國農戶農業生產全要素生產率的估計,能夠幫助我們厘清典型事實,系統評估小農經營效率動態演變與資源配置等問題。農村固定觀察點家戶數據中包含詳盡的農業投入產出信息,這為我們系統估計農戶層面全要素生產率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感謝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固定觀察點辦公室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謝兩位匿名審稿專家的寶貴意見,這對于我們不斷完善論文內容,提升論文質量具有重要幫助。最后,由衷感謝《管理世界》編輯部老師高效細致的工作,本文的完善和發表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 (作者王璐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楊汝岱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吳比系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管理世界》2020年第1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