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為什么鄉鎮村和城市社區不能建中小學和各種所有制的專科小醫院、中醫院和小診所?
為什么鄉鎮村和城市社區不能多建中小學和各種所有制的專科醫院、小醫院、小診所?為什么都要去縣城和特大城市、三甲醫院?當然,辦中小學需要有正規資質,但義務教育,首先要全國均等和普及,不能有差別,不能稀有貴遠,學生上學不便。
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從特大城市化以后,出現的最大的社會問題,還是很大難題,日積月累、積重難返。那么,特大城市化究竟帶來什么問題?
全世界一共有人口一千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四十座,中國就有三十座,還在快速增加,僅山東省就快六座,全國各地幾百個地級市都在躍躍欲試。如果好處多多,發達國家為什么不一窩蜂推動特大城市化?除了紐約市總人口八百萬多一點外,絕大部分大城市也就二三百萬人,一百萬以上的城市也屈指可數、寥寥無幾,絕大部分特大城市都是發展中國家、交通擁堵、污染嚴重或地區城鄉差距非常大,問題多多的國家。
首先,特大城市化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不可能均衡發展,只不過是把所有人口資源堆積在一處,總量平衡定律告訴你,一處虛高,另一處或多處必然衰敗荒蕪,一時繁榮只不過是急功近利,推高房地產泡沫經濟。特大城市化的初始紅利總有盡頭,緊接著就會面臨全國各地的凋敝衰敗和荒蕪化。
第二,特大城市化一化變多難,一難百難。五年前,經過深思熟慮,曾經警鐘長鳴,不能推動特大城市化,要全國一盤棋,通過城鄉互動融合一體化,振興鄉村,發展小城鎮和小微城市,實現均衡可持續發展,現在,現實正在一步一步證實這個預測。
警示理由很簡單,一是全國各地,發展不平衡,發展就不可持續,一處繁榮昌盛,另一處中小城市鄉鎮村就會凋敝衰敗。二是人口稠密,交通、污染、購物、住房、上學、看病、治安等條件都會加倍緊張和惡化,年輕人壓力大,就可能躲避現實,不婚不育,現在出現了躺平現象。三是拉大兩極分化貧富差距,因為有的人賺錢太容易,有的人生存都很困難,這個群體為數眾多。四是發生疫情,特大城市的防疫極為困難,治理成本倍增,讓國家傷筋動骨、傷痕累累。
黑龍江省總人口3900萬,實際上可能比統計數少一千萬,哈爾濱總人口已經超過一千萬,一處通過堆積人口資源,通過房地產經濟,實現虛高的經濟繁榮,另一處或多處必然衰敗凋敝荒蕪,哈爾濱的房價每平米兩萬五,這一平米兩萬五,在遠處鶴崗市可以買一套房,昔日一百多萬人口的鶴崗市,將來有可能變成十萬人口的小城鎮,不是不可能。這就是由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總量守恒定律所決定的最好見證。
特大城市化,帶來的最大最直接的沖擊,就是地方城市和鄉鎮村的凋敝衰敗和荒蕪化,沖擊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義務教育和醫療衛生體系。
全國各地鄉鎮村和各社區的凋敝衰敗荒蕪化,首先就是人口減少,中小學辦不下去,為規模效應,都集中到縣城和城市。醫院辦不下去,也都進城,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生一場大病,將一夜回到解放前,一貧如洗。文化生活枯竭匱乏,就業渠道變窄,收入低,低收入,生計都很艱難,年輕人待不住,人才更留不住,也都紛紛逃離中小城市和鄉鎮村。人口減少,各種生活基礎設施越來越差,治安越來越不好。
中國中小城市鄉鎮村衰敗凋敝荒蕪,是特大城市化的副產品和后遺癥,是必然產物。特大城市化是發展過程中的權宜之計、急功近利,推動房地產經濟,只顧眼前利益,看不到想不到長遠前景的直接后果,是短期行為,不可能走得遠。
熱衷和執迷于特大城市化,不愿意亡羊補牢、急流勇退和有錯必糾、知錯必改,是由既得利益集團和官僚主義的阻撓所致。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振興舉步維艱,難上加難,阻力重重,就是特大城市化的頑癥、阻力與負面遺產。
為什么說,鄉鎮村和社區,必須要建中小學和小診所?這是問題導向型課題研究,因為這兩個問題是現在面臨的眾多難題的核心關鍵要素。我們不妨從不建有什么不好,建有什么好來入手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從不建中小學有什么不好分析。如果沒有中小學和醫院診所,在這里工作與生活的年輕人都不安心,如果沒有醫院診所,在這里居住生活的所有人不安心。能充分滿足社會需求而生活便利的中小學和醫院診所,是所有居民成家立業后能不能安居樂業的最重要生活保障。如果沒有這種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就會出現擇校熱、學區房、高房價、擠破頭、看病難、上學難、出行難、上學貴、住房難和看病貴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如果沒有建中小學和醫院,人們會爭先恐后,卷起擇校熱,買學區房,每天送孩子跨區遠距離上學,擠破頭掛號看病住院,更加劇人群密集出行,引發交通擁堵出行難,汽車尾氣污染環境,拉高房價,造成住房難、出行難和生活難,一難百難。年輕人一看生活這么難,就逃避現實,不婚不育,直接導致人口大減少,更加劇這些問題,引發社會動蕩。
再看看,建了有什么好處?為什么說,在人民群眾家門口建中小學和醫院小診所,居民就可以足不出戶、村和社區,就能就近就地上學和看病,尤其能及時治好頭疼腦熱、小病小災的專科小診所、中醫院,花不了幾塊錢,不用去大醫院排大隊掛號小病大治,勞民傷財,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解決了最大的后顧之憂,是搬掉壓在全國人民心頭上的三座大山五座大山中,最重要的關鍵環節和措施,綱舉目張,其他難題將隨之大大緩解或化解。
通過在鄉鎮村和各社區建中小學和醫院診所,解決了年輕人在這里工作與生活的后顧之憂,前邊所說的眾多社會難題,就有可能迎刃而解。生活開始恢復正常,安靜舒適而便利,還會錦上添花,年輕人開始考慮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老齡化少子化人口銳減問題會得到緩解。
解決了年輕人的后顧之憂,大家就不會一窩蜂擁擠到特大城市,擠破頭,搶資源,一難百難,而是自覺自愿到中小城市鄉鎮村工作與生活,城鄉互動融合一體化,鄉村振興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通過全國一盤棋,實現均衡可持續發展,全國各地全國人民共同富裕,就少了很多阻力和重重障礙,也能逐步順利實現。
綱舉目張,在人民群眾家門口建中小學和小診所,小成本,小投入,簡便易行,容易操作,輕而易舉,卻能解決全社會最大難題,何樂而不為?您想過嗎?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