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是以實現居民美好生活,推動社會和諧有序發展而提供的各種公共服務。應從體制機制、意識形態、人才培育、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優化社區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武漢考察時指出,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優勢就是把城鄉社區基礎筑牢。本文以服務為切入點,研究社區服務的效度與溫度,并從什么是社區服務、為何強調優化社區服務以及如何加快社區服務優質化三個角度進行論述。
什么是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的內涵。社區服務是以實現居民美好生活,推動社會和諧有序發展而提供的各種公共服務。它以居民美好生活為愿景,回應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強調以黨的領導為前提,以多方協同為關鍵,以民生福祉為核心,以服務質量為保障。
社區服務的構成要素。根據《“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社區服務現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公共服務,主要包括政務服務和基本公共服務。二是便民利民服務,包括社區15分鐘服務圈,以及物業、交通、維修、家政、餐飲等一系列生活服務。三是志愿服務,通過設立志愿服務站點,提供家政、文體活動、心理疏導等服務。
社區服務的特質。社區服務的特質體現為全周期、多樣化、非營利性和專業性。全周期特質即社區服務貫穿人的生命全周期;多樣化特質指服務主體、服務對象、服務需求、服務方式、服務感知的多樣化;非營利性特質即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具有明顯的福利性與非營利性。專業性特質指由專業化社工隊伍提供的物資援助和專項服務。
社區服務的關鍵環節。一是以居民訴求為導向,在服務內容設計上要聽取民意、挖掘訴求。二是以承載力為基礎,需要考慮如何將基礎設施、便民服務等與人口、空間相匹配。三是以參與格局為保障,強調黨建引領下的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居民參與、企業嵌入、法治保障。四是以科技支撐為關鍵,強調數字賦能、智能服務、人機交互、平臺共享。
為什么強調優化社區服務
“十四五”時期,社區服務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這需要我們來探討背后的原因:為什么強調社區服務的高質量?
不斷滿足居民對更高生活品質的需求。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針對這個變化,社區服務要回應居民關切,實現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必須要強調服務的高質量。
適應社會轉型,增強社會凝聚力的需求。在社區治理中,如何增加社會融入、社會凝聚、實現價值共創是夯實基層基礎的關鍵,社區服務可以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盡管目前存在村改居、單位老舊住房、新興年輕商品房等不同特征的社區,但均可通過社區服務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從而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促進優質共享,實現共同富裕的需求。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優質共享既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也是其著力點。這需要加快公共服務優質共享與實現共同富裕互動共融,不斷提升城鄉基層公共服務能力,打通公共服務與居民美好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加快社區服務優質化
堅持社區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促進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發揮黨員服務群眾帶頭示范作用。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回應群眾新期待新需求,努力做到群眾有需求、社區有服務。三是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則,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構建多方參與格局。四是堅持城鄉統籌原則,科學把握城鄉發展差異,推進社區服務制度的城鄉銜接、要素共享、互通互融,推動社區服務機制城鄉聯動、基礎設施城鄉銜接、基本公共服務城鄉統籌。五是堅持分類指導原則,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問題導向,精準把握。
完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社區存在兩個重心,即治理和服務,兩者雙向互動、互相保障。要充分發揮城鄉社區貼近居民、貼近生活的優勢,將社區服務的重點落到分類供給、優質高效等方面的有效提升。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完善城鄉社區服務格局,健全黨建引領機制,完善多方參與格局;二是增強城鄉社區服務供給,強化為民服務功能,強化便民服務功能,強化安民服務功能;三是提升城鄉社區服務效能,優化服務設施布局,創新服務機制;四是提高數字化政務服務效能,構建美好數字服務新場景。
完善城鄉社區服務格局。一是健全黨建引領機制。壓實鄉鎮(街道)黨(工)委責任,全面健全村(社區)黨組織引領,全面落實黨領導下的城鄉社區協商制度,全面落實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制度機制,推動有物業服務的社區建立健全黨建引領下的協調運行機制,健全黨建引領社區社會組織工作機制。二是完善多方參與格局。強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保障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基層黨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用,健全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激勵政策,支持引導駐區單位開放資源,支持社區服務企業發展。
探索社區服務布局優化與機制創新。優化服務設施布局主要包括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補短板工程,完善城鎮老舊小區社區服務設施。創新服務機制主要包括完善服務統籌機制,完善即時響應機制,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完善服務評價機制和村(居)民自我服務機制。促進社區服務全周期、全方位。從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幸福權,人的感受、發展等維度設計社區服務項目,圍繞為民服務、便民服務、安民服務啟動社區服務計劃,實現社區服務的全方位、全覆蓋。
加快社區服務的數字化轉型。一是提高數字化政務服務效能,建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覆蓋,裝配政務通用自助服務一體機,完善村(社區)政務自助便民服務網絡布局,進行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二是構建美好數字服務新場景,進行網上服務項目應用開發,建設智慧社區信息系統。
加快社區服務標準化、場景化。要讓社區服務公平可及,讓居民享受同等同質的基本公共服務,需要對社區服務標準化(可對標“十四五”時期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主要指標)。加快社區場景化。包括構建便民惠民社區服務體系,建立社區服務清單,打造無盲區安全防護網,建立社區安全防護和社區應急救援機制等。
促進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專業化。一是選優配強社區工作者隊伍。進行社區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規范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資格聯審機制,建立村(社區)黨組織后備人才庫,確定社區工作者配備標準,選拔優秀人才充實社區工作者隊伍,建立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二是加強社區服務教育培訓。進行社區服務人才培訓管理,完善社區工作者能力指標體系、分級培訓制度、培訓基地和在線培訓平臺,有條件的院校開展社區服務相關人才培養和社區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
(作者系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官方網站)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