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萌山等:建設農業強國 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 作者:陳萌山?普蓂喆?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11-10 錄入:王惠敏 ]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國家要強,農業必須強。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多地少、大國小農”的基本農情不會發生根本改變,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腳步不會停歇,還需要加快步伐。

確保小農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不掉隊,將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充分有效銜接,既是新征程上全面提高農業競爭力需要破解的難題,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現實要求;既涉及進一步深化農村體制改革的理論創新,又需要充分發揮基層實踐的不斷探索。

目前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已經成果卓著,但離農業強國仍有差距。以往關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方式的討論,基本局限于生產經營服務組織來銜接小農戶。其實,二者銜接的渠道應是多元而豐富的,對象也不僅局限在規模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在建設農業強國的征程上,要確保小農戶成為建設的關鍵力量,不僅需要新型經營主體、專業服務組織來銜接小農戶,還需要創造技術環境、制度條件,進一步釋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空間,讓小農戶在發展中成長、從發展中獲益。

促進“主體銜接”,夯實提升規模化經營成果和質量

土地“三權”分置后,小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方式進行“自我改造”,形成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新型主體,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全國家庭農場超過390萬個,農民合作社超過220萬家,各地涌現出帶動小農戶的多種典型模式,例如江蘇省鹽城亭湖區在黃尖鎮、便倉鎮率先試點了“小田變大田”。當地通過田塊置換合并,零碎土地整合,不僅讓所有田塊與路相連、與渠相通,實現農田“優質、集中、連片”,而且改變過去散亂插花式的種植布局,升級成清一色的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格局。試點鎮農民稱贊這樣做有三個“好”:種好田,讓愿意種田的農戶種上條件最好的田,種田意愿更強;好種田,全程社會化服務讓種田更高效,種植成本更低;種田好,糧食品質和產量得到提升,農民增收更多。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強化其帶動小農戶的能力,是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主要途徑之一。可以國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為契機,加快提高新主體發展質量。開展土地整理、農田設施建設,提高規模經營抗自然風險能力。引導補貼、保險、信貸等政策優惠,向實際種糧的新主體傾斜,推動物流、網絡零售、物流、科技等現代服務措施與新主體共享,提升經營水平和市場適應能力。建立規范運營制度,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建立交流學習平臺,培育“耕耘者”“領頭雁”,促進新主體全面發展。

促進“服務銜接”,提供更豐富的現代專業化服務

在不改變承包關系的前提下,各類專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蓬勃發展,把先進生產技術、生產模式帶到田間地頭,讓小農戶經營“外掛升級”。務工農民不用農忙返鄉,留守農民無需費心,就能享受到先進技術服務。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已有95.5萬家,服務面積16.7億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面積10.6億畝次,服務小農戶7800多萬戶,約占全國農業經營戶總數的37.7%。在實踐中,一批有技術、有情懷的帶頭人牽頭建立社會化服務組織,有力發揮了帶動作用。江蘇泗陽史家耀曾是當地城廂街道鄉村工作局局長、揚州大學農學專業科班出身,2011年開始領辦城廂惠豐家庭農場,不斷引入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領著農民賺,讓農場成為農民的試驗田”,在新技術試點1年后向周邊輻射推廣了1.9萬畝,使該地區新技術普及率達到80%-90%。安徽望江縣農資有限公司黃經理培養了一支年輕、熱情、專業的飛防隊,80個飛手承包了周邊數萬畝農田的病蟲害防治、統防統治,而且將服務費從過去的8元降低到6元,有效幫助農戶節本增效。

建設面向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增強體系服務小農戶的能力,是當前最符合國情、發展勢頭最快的銜接形式。可拓展服務主體,活化利用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與商業化服務主體一并,形成功能互補、覆蓋全面的服務體系。拓展服務范圍,針對大田作物、果蔬、養殖等不同農業生產方式,開發多樣化的服務方式,促進服務專業化、精深化。創新服務方式,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營銷理念、服務意識,培育一支專業化服務隊伍。

促進“技術銜接”,為發展現代農業創造技術環境

惠農技術補貼也是重要的銜接方式,已經實實在在地推進了農業生產方式提檔升級,創造了小農戶采用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技術環境”。一方面,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截至2020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392億元,扶持3800多萬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各類農機具4800多萬臺(套),全國農機總動力10.3億千瓦,農機保有量2.04億臺(套)。大型農機具不是大戶的專屬,每年麥收時節,跨區機收隊伍從南到北推進、一路浩浩蕩蕩,讓普通小農戶也享受了機械化的紅利。另一方面,中央每年下撥資金,支持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尤其突出麥稻主產區,重點支持黃淮海小麥主產區開展“一噴三防”,遏制病蟲害暴發流行,促進糧食生產節本增效。不少小麥主產區農業主管部門表示依托中央專項技術補貼資金,開展小麥全區域統防統治、技術推廣,有效穩定了小麥品質,而且讓老百姓種小麥省事、品質好、有錢賺。

在現代農業建設中,政府可以從幕后“默默付出”走到臺前,通過一系列惠農補貼,降低現代技術、現代經營方式的進入壁壘,推動現代要素落地小農戶。加強急需技術調研,專項補貼集中育秧、農機農具、智能裝備等基層需求大、呼聲高、潛力大的技術,以國家之力幫助小農戶使用到現代科技技術。復制小麥統防統治經驗,加大對重要農產品重大病蟲害系統性研究,總結發生規律和特征,及時下撥專項資金,開展協作聯防,以科技之力建立病蟲害防治“長城”。

促進“制度銜接”,為發展現代農業破除制度障礙

農業從業人口老齡化,對新技術、新經營方式的接受度較低、學習能力較弱,也不利于吸收運用現代要素。我國農業勞動力規模不斷減小,過去30年里累計減少1.4億人,55歲及以上農業從業人員占比超過1/3,《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也顯示農林牧漁業35歲以下就業人口占比為13.6%。2021年筆者調研的甘肅會寧縣高陵村,留在村里最年輕的村民56歲,60歲的在耕種,70歲的在澆水,75歲的在除草,80歲的還想干活沒人敢要。通渭縣石川鎮的種糧大戶李強苦笑道:“我老丈人都80歲了,還在負責操作微耕機、旋耕機和拖拉機”。因地制宜推動承包地自愿、有償退出,能夠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提供良好的“制度條件”。

實際上,一些有條件的省份,已經開展有償退出試點。例如蘇州形成了“退得出、守得住、管終身”的虎丘區土地改革模式。承包地退出后,經由集體接手整合、整理,不僅克服了現代要素下鄉的障礙,而且推動村集體自身發展,成長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理想組織載體。

從經濟發達地區入手,審慎、穩步建立種糧農民退休制度,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各出一半,建立退出農民社保體系,保障種糧農民養老收入。嚴格管控退休后退出耕地的用途,種糧農民退出的土地必須繼續用于農業生產,堅決防止非農化、非糧化。推進土地流轉、土地整理,促進先進生產技術落地,推動農業發展轉型升級。

 

(作者陳萌山系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研究員;普蓂喆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科普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正在播放亚洲一区 |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 亚洲另类sm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簧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