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習近平同志從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嚴重滯后的實際出發,親自調研、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了浙江“千萬工程”,并以此為龍頭,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年來,“千萬工程”以習近平同志提出的“要把整治村莊和經營村莊結合起來”的精神為指引,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從以“鄉村建設”為主,到“鄉村建設與鄉村經營”并重,并不斷提升“鄉村經營”的比重和水平,讓浙江千萬鄉村蝶變為美麗鄉村,繼而迸發出美麗經濟的強勁活力,造就了“千村未來、萬村共富”的美好圖景。
把村莊整治與發展經濟結合起來
人類需要在開發利用自然的過程中實現與自然的和解。馬克思認為,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因此,人與自然和解并不意味著人類不能開發利用自然,但人類在索取自然資源的同時也要創造實現自然可持續性發展的條件,將自然保護融入人類歷史發展進程,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解。人與自然和解的理念要求在鄉村建設中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浙江農村在改革開放后的工業化過程中,曾經在一段時間內嚴重破壞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與自然對立的局面。2003年啟動的“千萬工程”從環境整治起步,為扭轉這種局面創造了良好條件。但是,如何在環境整治中平衡好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從而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解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和深化的過程。
鄉村經營是實現“千萬工程”中環境整治與經濟發展平衡的紐帶。鄉村經營是指以村集體為主導的多元經營主體根據鄉村功能對鄉村環境的要求,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政策,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對鄉村各種可經營資源進行市場運作,通過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等途徑,將社區公共品轉化為市場品,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通過鄉村經營可以把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轉化為經濟資源從而推動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則為環境整治中的基礎設施維護和可持續利用創造良好的經濟條件,也為進一步的建設提供資金保障,最終實現鄉村建設投入和產出的良性循環、鄉村功能的提升,以及鄉村社會、經濟、環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2003年9月,習近平同志視察寧波灣底村時指出,要把村莊整治與發展經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習近平同志特別強調“千萬工程”實施的兩個結合,即“把整治村莊和經營村莊結合起來,把改善村落村貌與發展生產、富裕農民結合起來”。這一富有遠見的倡導,成為浙江“千萬工程”的重要指導思想,把村莊整治過程變成了開發利用鄉村特色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的過程,讓更多的村莊成為了充滿生機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麗鄉村。
美麗鄉村對鄉村經營提出要求
自改革開放至21世紀初,浙江經濟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但還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農村環境臟亂差非常突出,呈現“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景象;農村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落后,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發展滯后。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成為當時最重要的任務,鄉村經營的需求并不迫切。習近平同志在2003年1月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增加農民收入的任務最迫切,發展現代農業的任務最艱巨,改變農村面貌的任務最繁重。因此,2003年啟動的“千萬工程”從以消滅垃圾村為核心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入手,推動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現代文明向農村延伸、覆蓋、輻射。
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經營奠定了基礎。“千萬工程”持續推進,浙江農村的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得到根本性改變,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市民向往的休閑旅游樂園。節假日自駕到鄉村休閑觀光、放松身心逐漸成為大家共同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千萬工程”為鄉村經營、建設富麗鄉村創造了良好條件。
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也對鄉村經營提出了高要求。“千萬工程”實施中,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如何讓美麗鄉村建設可持續,讓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轉化為美麗經濟?通過鄉村經營,可以很好地發掘鄉村資源、激活多元價值,從而推動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高水平的鄉村經營是“千萬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達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要求。
鄉村經營為美麗鄉村提供動力
近年來,在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取得巨大成績的基礎上,浙江的鄉村經營呈現出良好勢頭并不斷深化。
一是經營主體日漸多元。2020年,“強村公司”正式被寫入浙江省委、省政府文件,截至目前,全省已成立2278家強村公司,并由此帶來了多元化的經營主體,“鄉村創客”已漸成主流,他們身份各異,有的是設計師出身,有的來自高校、媒體、律師行業,也有在外創業成功的返鄉“鄉賢”。他們不僅帶來團隊、資本、信息,也帶來各種暢想:用文創、休閑、旅游、養生、運動、培訓等,給鄉村發展注入新的力量。
二是經營模式不斷創新。全省各地對經營模式的探索成果豐碩,余杭區通過招聘農村職業經理人,激活村莊發展潛力;臨安區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運營公司,推動村落景區化運營;紹興市政府通過購買服務,開展整村性、系統化、多維度經營;嘉興市將村一級用地指標進行統一歸集,實行“飛地抱團”發展;溫臺地區利用民企發達的優勢,創新鄉賢參與村莊建設與運營的模式……各地各顯神通,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為鄉村經營打開了新思路、積累了新經驗。
三是黨建引領組團發展。在黨建引領下,鄉村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姿態,進行資源整合、抱團發展,發揮出1+1>2的效果。
四是品牌鄉村大量涌現。各地抓住品牌化核心,提煉價值、突出個性、彰顯形象,涌現出諸如紅色旅游村淳安下姜村、安吉余村;特色產業村余杭永安村、紹興棠隸村;歷史文化村落浦江新光村、武義壇頭村;特色文化村落上虞晉生村、越城壩頭山村;生態優勢村落余杭小古城村、天臺后岸村等大量具有差異化特征的品牌鄉村,產生了重要影響。
通過多年努力,浙江的鄉村經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并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的良性發展。通過發展景區經營、物業經營和配套服務等產業,村級集體經濟年總收入20萬元以下、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的行政村全面消除,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超過50%。全省村級集體總資產8800億元,占全國十分之一強。經濟的發展,也推動了鄉村整治與建設中投入與產出的良性循環,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持續動力。
高水平鄉村經營推動建設高質量富麗鄉村
20年來,全省先后投入2000億元用于村莊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已創建美麗鄉村示范縣70個、示范鄉鎮724個、風景線743條、特色精品村2170個、美麗庭院300多萬戶,形成“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線一風光、一縣一品牌”的浙江美麗大花園,鄉村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進入新階段,我們需要持續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將“生態紅利”變為“民生福利”,以高水平的“鄉村經營”推動高質量“富麗鄉村”建設,以進一步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鄉村經營是村莊社會化服務與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的專業化運作方式,在鄉村建設和發展中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因此要進一步提高認識,高度重視鄉村經營工作,組織有關部門加強調查研究,并通過宣傳發動在全社會形成鄉村經營的良好氛圍。
二要創新政策,形成體系。積極創造條件,出臺系列支持政策;更好地發揮政府建設資金的作用,在政府資金使用績效評價體系中,增加衡量業態培育發展方面的指標,讓前期建設與后期運營緊密結合;加快制定鄉村經營的地方標準,對鄉村經營進行規范引導。
三要引育人才,強化支撐。鄉村經營人才不僅要具備組織管理與溝通協調、資源分析與整合、產品營銷與品牌策劃、產業策劃經營與業態招商、資金運營管理、建設工程管理、新媒體及電子商務運營、數字鄉村建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而且要具備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情懷。因此,要整合分散在農業農村、文化旅游、人事勞動等各個部門的資源,在教材編寫、師資建設、方式創新、成果驗收等方面形成獨具特色的體系;結合“綠領”人才培育平臺,大力培育鄉村經營人才;引導大學畢業生、鄉賢能人、企業家等鄉村人才到鄉村經營領域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完善人才服務鄉村的激勵機制和鄉村經營人才評價制度體系,為人才干事創業提供條件。
四要推動品牌經營,數字賦能。要引進專業機構,挖掘在地文化,系統制訂品牌化經營規劃,就鄉鎮(街道)、組團、重點村等進行個性化、差異化定位,有序展開包裝、推廣、傳播,避免重復,引領創新,最終形成縣域與鎮街、組團、鄉村之間科學的品牌矩陣,構成各具鮮明特色而又相互賦能的經營格局;通過數據分析、數字挖掘,打造治理、服務、產業和運營四位一體的智慧化平臺,實現數據共建共享。
(作者系特約研究員,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浙江日報》理論周刊 2023年6月1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