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書評|陳軍亞:為“三農”問題研究提供三重貢獻

[ 作者:陳軍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07-11 錄入:王惠敏 ]

書評|陳軍亞:為“三農”問題研究提供三重貢獻(圖1)

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4月2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只有深入自身實踐活動和過程,探究社會實踐的成功經驗,解決社會實踐的重大問題,以實踐為依據,在實踐基礎上形成體系化的理論成果,才能真正建構自主知識體系。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進程是在一個農業大國的基礎上開始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陳文勝教授所著《中國鄉村何以興》應運而生,這是陳教授繼《中國農業何以強》后的又一力作,從三個方面為“三農”問題研究作出了貢獻。

一、貢獻了知識生產的方法

自主知識體系側重于內生性,也就是強調自主研究,即以自身實踐為依據的自主構建,這就要求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應該以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為依據,而不是從既有理論出發?!叭r”問題研究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成為一門顯學。中國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實踐從農村開始,“包產到戶、鄉鎮企業、村民自治”被稱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三大創舉,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學者開展研究。陳教授有14年的鄉鎮工作經歷,并擔任過鎮長和鎮黨委書記,在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從事“三農”專職研究14年,親身經歷并參與了鄉村社會發生的一系列歷史變遷。該書置身于實踐當中來研究“三農”問題和領域,針對農村改革中出現的社會熱點問題展開研究,不僅客觀反映了農民和基層的呼聲與愿望,而且積極回應了黨和政府的戰略決策需求,在推動“三農”政策和理論成為社會共識的同時,產生了一批重要的原創性成果,引起社會的重大關切并獲得黨中央的高度重視。

二、貢獻了行之有效的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只有抓住前所未有的中國式實踐當中的中國問題,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才能形成中國方案,進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式現代化是“不以犧牲農民利益為代價、不以拋棄農業發展為路徑”的現代化,這是最重要的特征。中國的“三農”研究從研究之初就是一門“實踐中的學問”,一方面以實踐作為理論研究的對象,另一方面將指導實踐作為理論研究的目的,主要形式為政策研究或對策研究。在該書中陳教授直面當前中國鄉村“為何要振興”“振興的方向”“振興什么”“怎么振興”“誰來振興”,以及“從哪里突破”等經典問題,通過對這一系列經典問題的回答,提出了觀點鮮明的針對性建議,探索在實現工業化的同時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大國小農的全面現代化貢獻了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案和認識成果。

三、貢獻了緊密聯系實際的理論

中國式現代化最重要的實踐特征,在已有的知識體系中有待豐富,或者說缺乏充分的理論支持。西方社會科學誕生在工業化基礎之上,在工業化進程開始之前,已經通過商品化和市場化同步解決了以農業為主體的傳統經濟形態的問題。工業化和經濟增長模式問題、韋伯的科層制和理性官僚理論、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關系問題等,都源于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和商業社會所提供的知識資源。顯然,在這樣的實踐進程基礎上產生的經驗,沒有辦法回答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農業化與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不同步問題。

將基于西方經驗的社會科學中的經典理論用于認識和思考中國的現代化實踐,就會產生一個適用性和不適用性的辨析問題。從中國實踐當中尋找“不適用”的方面,或者說理論失靈的方面、中國實踐還沒有得到既有理論闡釋的方面,也許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方面。該書在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抓住這些“關鍵命題”,回答這些“關鍵命題”,為建構自主知識體系提供了視野空間和知識來源。陳教授在該書中致力于將理論、政策與農民的根本需求較好地結合在一起,使理論與經驗相對照,最終提出了以和美鄉村為目標構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框架與路徑選擇。

 

(作者系華中師大政治學部副部長、中國農村研究院教授,該文系作者在《中國鄉村何以興》新書發布會上的演講的錄音整理,作者原文已刊發《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年6月2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另类bd | 日本亚洲欧洲无免费码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久久 | 亚洲成AV人影院在线观看网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