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只有安居樂業,廣大農民才有充足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鄉村產業發展,多次強調鄉村產業的重大意義。2016年7月提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2018年3月提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只有產業振興了,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2018年9月強調,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產業興旺了,鄉村才能聚攏人氣、帶動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2022年12月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沒有產業的農村,難聚人氣,更談不上留住人才,農民增收路子拓不寬,文化活動很難開展起來”。從根本之策、物質基礎,到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再到重中之重與實際工作的切入點,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鄉村振興規律的系統論述,是對產業振興重要性的系統闡釋。我們要深刻理解、科學把握、全面落實。
首先,產業振興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和切入點。鄉村產業可以吸引資源要素向鄉村匯聚,在鄉村就業創業,能聚集人氣財氣,資源要素可以活起來、農村能人可以留下來、外部資金可以流進來,鄉村生產生活條件就可以改善,從而奠定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實基礎。一要看到鄉村產業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產業。農業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極端重要的國家安全。“豬糧安天下”,只有糧棉油肉蛋奶有保障,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才有充足底氣和戰略主動。二要看到鄉村產業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解決當前農業經營效益低、農村居民增收致富難、鄉村建設發展滯后等問題,基礎和前提都是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三要看到鄉村產業是保持農村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受國際金融危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曾出現大量農民工返鄉,但農村社會保持了和諧穩定,根本原因是農民工回家有地種、有活干。
其次,鄉村產業是最復雜、最艱巨、最緊迫的發展領域。進入新時代,“三農”工作成就巨大、舉世公認。鄉村特色產業持續壯大,產業集聚態勢不斷形成,特色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帶農增收能力鞏固提升。但受制于人均資源不足、底子薄、歷史欠賬較多等原因,“三農”仍然是薄弱環節,農業農村現代化明顯滯后。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困難挑戰。第一,鄉村產業現實短板十分突出。一是業態雜、鏈條短、成本高。有些村子農業生產種啥算啥、不分主次,各家各戶購買的農資成本較高。2011—2020年十年三種糧食平均總成本年均漲3.5%,價格只漲0.6%。二是只生產、缺營銷、低效益。一些縣培育了不少產業,但很多都處在種養環節。經營性收入是農民務農積極性的標志性指標,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經營凈收入占比由2013年的41.7%降至2022年的34.6%。三是短平快、同質化、風險大。部分地區發展了不少“短平快”項目,集中進入盛產期、集中上市,面臨巨大銷售壓力,產業發展存在一定風險。四是基礎薄、科技弱、后勁小。丘陵山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偏低,農業技術推廣的主渠道“最后一公里”問題亟待解決。第二,鄉村產業特殊使命空前艱巨。一是從鄉村產業體系來看復雜性。鄉村產業既要考慮資源稟賦、又要適應市場變化,既要培育新型主體、又要建立帶動機制,既要加強政策支持、又要激發內生動力,既要著眼當前需求、又要謀劃長效發展。二是從農民穩定增收來看艱巨性。產業是促進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造血功能長遠之計。經濟活動有虧有贏、有賠有賺是常態,但鄉村產業則同時受到經濟風險、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多重制約,小農戶的抗風險能力極低。三是從提高產業發展質量來看持續性。一些產業鏈條短、效益低,產銷銜接不夠緊密。四是從脫貧地區鄉村振興來看緊迫性。產業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最直接的銜接點,當前脫貧地區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需要盡快提升。五是從激發農戶內生動力來看根本性。避免“政府干,農民看”現象,需要重構動力機制。第三,五級書記特殊挑戰前所未有。鄉村振興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五級書記擔當了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如何帶領億萬小農戶發展產業,對黨員干部、市場主體、政府部門具有空前的挑戰性。一是爭取投入“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學者潛在地認為,投入鄉村建設“太浪費”“低效率”,一些決策者和企業家在這樣的“理論”面前只能畏首畏尾。二是多重風險擔心多。中央要求脫貧攻堅的資金要有60%以上用于發展產業,但不少地方用于產業占比遠遠達不到。對于發展鄉村產業,一些縣鄉同志干部存在不會、不愿、不敢的心態很濃,既反映了基層干部的本領恐慌,更說明產業發展導向仍有缺陷。三是傳統套路不能用。相對于其他鄉村工作,發展鄉村產業必須面對小戶碎田、雙重風險、需求異構、二元結構等特殊農情國情,西方經濟學理論、城市化工業化路徑、招商引資邏輯等套路不完全奏效。四是思想武裝機會少。不少基層同志期待參加鄉村產業振興理論學習。只有修好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這門必修課,才能夠把眼前賬和長遠賬、經濟賬和政治賬一起算好。
最后,盯緊產業振興落腳點、著力點、創新點和突破點。第一,種糧賺錢就近就業是落腳點。只有種糧務農不虧本,絕大部分農民投入鄉村產業的積極性方能調動起來。產業要興村富農必須立足“三留”:產業更多留在鄉村、就業崗位更多留給農民、產業鏈增值收益盡量留給農民。第二,激發主體活力是著力點。要把農產品價格預期作為激發主體活力源動力。產業發展是農戶實現自我價值、融入社會、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的主要手段,依靠自己勞動成果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被動接受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三,新理念新布局新路徑是創新點。要把綠色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改變原料在鄉村、加工在城市,勞力在鄉村、產業在城市的狀況,引導產業進村,倡導就業在村。順應農業農村發展動能轉化,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的動能,到農民工進城“流”的動能,再到新時代技術與產業交互滲透“合”的動能,跟上融合聚變趨勢,讓鄉村產業與農民緊密結合、同步發展。第四,加快補齊欠賬短板是突破點。要破解農民買貴賣難,增強國有企業服務小農戶的影響力,升級改造縣域自由市場為主體的流通體系,建立幫助小農戶面向大市場具有對等談判能力的保障機制。要破解鄉村融資難,鼓勵中央涉農金融保險機構帶頭回到鄉村設點,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重點支持鄉村產業。要破解產業用地難,針對鄉村產業發展需求實行“點供”用地,重點支持生產服務、初級加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要化解鄉村留人難,確保農業推廣、鄉村教師、鄉村醫生等人才隊伍穩定,強化高素質農民培育,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力度,引進一批沉得下、穩得住的專業人才。要破解政績評價難,參照海洋經濟、數字經濟統計模式,探索構建鄉村產業核算體系。定期發布鄉村產業增加值變化,彰顯鄉村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核算鄉村產業利潤稅收漲跌,反映鄉村產業對地方發展建設的貢獻;監測就近就業發展水平,引導就近就業;考核農戶經營性收入占比,提高農民種糧務農積極性。
鄉村產業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大有可為。隨著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將會釋放巨量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黨中央下大力氣補齊農業農村短腿短板所作出的重大戰略安排。只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落到實處,產業興旺目標一定能夠按期實現,農村一切問題必將迎刃而解。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23年10月14日05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