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發展規?;洜I、社會化服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加快新時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對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意義十分重大。
第一,我國新時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
近些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發展,各類服務組織增多,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服務手段日益改善,服務機制逐步健全,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了有力支撐。實踐表明,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大任務。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生產力發展和農村社會變遷的產物。伴隨著新型城鎮化加快發展和新階段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村人口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進城,以及農業科技含量逐步提高,農業規模化社會化程度不斷提升,這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體系產生發展的主要動因。目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由單一化向多元化多層次發展,由本地服務向區域服務拓展,由單環節服務向全鏈條服務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不斷創新,服務新模式新機制不斷涌現。截至2023年10月末,全國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總數超過107萬個,服務面積超過19.7億畝次,服務小農戶9100多萬戶。
目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眾多,類型多種多樣。主要有:
一是全國農機系統服務型。近年來,我國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迅速。截至2022年底,全國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19萬個,農機作業服務面積8.8億畝,作業服務收入3676億元,鄉村農機從業人員接近5000萬人,農機服務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元左右。農機服務組織已成為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特別是一些專業化的農機服務組織服務手段先進,服務及時高效,服務質量精準,開展糧食生產耕種收全環節全鏈條服務,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隨著國家制定出臺扶持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的政策措施,扶持力度持續加大,農業生產托管和“智能化+農機作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等農機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涌現和發展。
二是國有大型涉農企業服務型。農墾、農產品加工、農資等各種類型的農業企業,是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力量。比如,北大荒農墾集團等農墾企業,積極開展與地方合作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全國農墾企業營業總收入7770.51億元,同比增加124.36億元,增長1.6%。截至2022年底,全國農墾系統獨立核算企業5408個,其中農場1787個。2023年農墾社會化服務規模超過1億畝次,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新機制不斷涌現,服務領域正從生產服務向全要素、全產業鏈延伸。
三是全國供銷系統服務型。經初步測算,2022年,我國供銷社企業數量突破2.3萬個,2023年供銷社系統內綜合服務社數量增長至51.9萬個,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2022年,全系統生產性全程托管服務面積8657萬畝,同比增長25.6%。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等農業社會化服務規模6.42億畝次,同比增長35%。2022年全系統新增冷庫庫容244萬噸,累計達790萬噸,指導有條件的地區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流通服務網絡,加快重點業務數字化轉型。2022年,全系統實現農產品銷售額2.8萬億元,同比增長2.2%?!?/span>
四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型。我國農村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如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日益發展壯大。許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受相關農戶委托,以土地流轉或代耕代種托管方式,為其他農戶提供農業經營服務。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面積超過5.5億畝,流轉率達37%,土地規模經營正在形成。目前,我國有家庭農場達390萬家,各類農民合作社達222萬家,合作社聯系農戶數超過50%。
五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型。截至2022年底,全國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萬多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59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能夠充分發揮帶動作用。有的實行產加銷一條龍,有的實行貿工農一體化,積極開展生產、加工、植保、流通等各項服務。據統計,2020年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引領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輻射帶動農戶1.2億多戶,吸納就業中農村戶籍勞動力接近7成,有效帶動了農民就地就近就業。
從目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和運行情況看,雖然服務組織類型、服務業態多種多樣,但是其服務手段大都依靠農業機械化及農業裝備現代化,并逐步向數字化農機及農業裝備轉變,呈現農業服務組織結構機制多元化與服務手段現代化的發展態勢。服務手段現代化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物質技術支撐。農業機械化是服務手段現代化的主要內容。以農業機械化為抓手,以服務三農為宗旨,是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共同特征。以數字技術賦能農業機械化及農業裝備現代化,是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的新動能新趨勢。
第二,新時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黨的二十大對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社會化服務作出重要部署。中央多次下發關于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文件,作出一系列制度性安排。這些重要指示和部署,進一步指明了構建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戰略性和重要性。
一是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新時代我國農業經營方式的重大創新。總的來看,當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因組織類型、服務機制、服務對象的不同,呈多元化、差異化的特征。但從全國數據看,生產托管服務占主導地位。所謂生產托管服務,即農業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部分或全部作業環節委托給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完成。其中,大多數是以契約方式獲得服務對象的委托,實行聯耕聯種、代耕代種、半托半管或全托全管,按合同合理處理承包者、經營者與服務者的權責利關系。實踐表明,生產托管是一種不動地、不流轉、不納流轉費的有利于促進專業化種養、規?;l展、集約化經營、區域化布局、現代化引領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新模式。
二是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對我國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重要完善。自1978年我國農村土地改革以來,實行的是“家庭承包經營,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多年來,“分”的問題解決得比較好,但“統”還遇到一些新矛盾新問題。如何解決耕地零散化,實現農業規?;?、集約化經營;如何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如何在承包到戶基礎上大規模應用現代農業要素,都需要通過“統”來解決。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行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較好地解決了一些“統”的問題。不同地區不同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往往“統”的內容也不同,有的實行統一整地、育秧、播種、植保、收割、烘儲等服務,有的實行統一耕、種、防、收等服務。從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看,在一定程度上,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聯耕聯種、代耕代種、全托全管實質上就是一種生產經營上的“統”。而且這種“統”,往往是一村一鄉眾多農戶、多經營主體或跨區域的“統”,是應用現代農業新要素的“統”,是農業規?;?、集約化經營的“統”,是覆蓋農業生產全鏈條的“統”。這不僅豐富了“統”的內涵,提升了“統”的層次,而且提高了“統”的質量和效率。從一定意義上說,構建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對我國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統”的重要完善。
三是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重大舉措。目前,我國農村人口和農業勞動力呈加快減少態勢,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明顯提高,需要進一步解決好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問題。2021年末我國鄉村人口數量跌破5億(4.98億人)。2022年我國鄉村常住人口4.91億人,比2021年減少731萬人,其中鄉村就業人員2.74億,減少459萬人。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農村老齡人口較快增加。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農村65歲及以上人口共9033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35.5%。2020年我國農村60歲、65歲及以上人口分別占農村總人口比重的23.8%、17.7%。農業勞動力季節性、結構性、區域性供給不足,農業經營者老齡化,制約了現代科技要素的應用,承擔農業現代化建設任務面臨新的困難。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解決誰來種地、怎么樣種好地問題的重大措施。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與小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結成生產利益共同體,聯耕聯種、全托全管,既可以緩解農村勞動力不足和老齡化的矛盾,又可以有效應用現代農業技術和投入要素,形成科學種田和建設現代農業的新機制新動力,對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黑龍江時指出:“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要從我國國情農情出發,建設具備中國特色的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按照這個目標,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要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實現“三大”“五強”和“兩基本”的目標任務,必須建立一個體系性、機制性的載體和平臺,依托這個載體把農業科技落實到鄉村,憑借這個平臺把各項措施輻射到田間地頭。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具有連接農戶、轉換應用、輻射帶動、實施助力等功能,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體系性、機制性載體和平臺,是實施建設農業強國任務與措施的重要抓手。
五是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小農戶與大市場、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紐帶。據統計,2022年我國約有2.1億農戶,小農戶經營仍是我國農業經營的主要經營方式。引領小農戶進入大市場,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重大舉措,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健全面向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性服務,開展面向小農戶的產銷服務,可以提高小農戶的組織化、規?;潭?,增強小農戶進入市場的內在動力,把現代農業投入品和生活要素投入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之中,促進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六是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促進城鄉資源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橋梁。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可以促進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促進城鄉產業融合、資源融合,促進城鄉市場融合、服務融合。特別是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既可以把城市科技、人才、資金等資源要素帶給農業農村,又可以把農業農村某些資源要素帶給城鎮,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促進公共品供給均等化,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第三,大力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
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最根本的是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現代化水平,即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F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與傳統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比較而言的,是具有現代經營機制和現代科技裝備、服務手段以及應用現代農業投入要素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
近些年來,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關鍵是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提高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能力。要進一步解決農業社會化服務現代化水平不高、機制不完善、服務手段落后、體系不健全和服務能力不強的問題。當前,我國正在加快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鄉村振興正處在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關鍵階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任務仍相當艱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任務還十分繁重。所有這些,都迫切要求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高質量發展。
一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要堅持“兩山理念”“兩化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底色和主線。農業社會化服務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堅持農業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兩化發展”路子。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化保護和治理。農業社會化服務要堅持綠色低碳、擴綠增產、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發展原則,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農業資源,保護農業農村生態環境。
二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要堅持中國特色。我國要走中國式農業強國之路,推進中國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因此,農業社會化服務也要走中國特色之路。要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承包地“三權分置”政策。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財政扶持,自負盈虧”的經營機制。堅持“一主多元”,鼓勵社會資本、龍頭企業進入農業農村服務領域。采取政府購買或農企契約的形式,為農業農村提供服務項目。要認真執行強農惠農政策,貫徹落實耕地等農業資源保護制度和政策。要堅定執行糧食安全方針和政策,防止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要樹立為三農服務的思想,盡心盡力服務三農。按有關規定,正確處理承包者、經營者、服務者的權責利關系。
三是農業社會化服務要轉型升級、完善功能。轉型升級是強化完善功能的基礎。依靠科技創新與應用,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要由傳統服務型向現代服務型轉變。要不斷豐富農業社會化服務內涵,既有農業生產性服務,又有農民生活性、農村管理性服務。應加快發展輻射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經營成本低的涉農大企業型、供銷合作型、產業化龍頭企業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型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領域要從單環節服務向多環節服務轉變,從產品生產服務向產業生產服務轉變,從短鏈條服務向全鏈條服務轉變。通過轉型升級強化功能,進一步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適應性和適需度。
四是把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辦成大產業。要大力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產業化程度,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生態化、現代化。要把農業社會化服務產業作為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產業,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業與現代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應支持有條件的服務組織發展成服務型龍頭企業,實行農業服務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業服務產業化發展,形成專業化社會化綜合化系列化的農業產業化服務。
五是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和標準。服務機制和標準是構建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要注重動態解決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與農業農民需求不對稱問題。要依據農業生產經營、種養結構、區域布局、風險防控的特點,因地因作物因季節制宜,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要把握農業農民需求的發展變化,不斷改進完善服務機制,增強服務機制的適需性、穩定性、針對性和科學性。要制定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體系標準、組織標準、服務標準,提高服務標準化程度,規范服務行為,提升服務質量。
第四,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支持力度
處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正面臨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新任務新要求。在這一大背景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賦予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新的戰略定位、功能內涵和服務職能。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扶持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就是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因此,應以中央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更高的戰略定位、更大的扶持力度,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領導,把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擺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位置。當今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已成為農業農村服務市場主體、新型經營主體和現代生產生活要素的重要載體。加快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現代化水平,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是解決誰來種地、怎么樣種好地的有效途徑,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有力支撐。要加強領導,擺在重要位置,抓細抓實抓出成效。要制定專門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協調發展,優化服務,保障需求。
二是縣鄉統籌,大力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縣鄉兩級農業社會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突出短板弱項。對于一家一戶和服務組織解決不了的基礎設施應由政府統籌統建,為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基礎性支撐。應實行縣鄉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布局,推進農技農機、網絡數字、物流倉儲、集采集配等現代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并向鄉村覆蓋延伸。加快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為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社會化服務提供基礎支持。全面推進縣城商業體系和縣城集采集配中心建設。加強新能源汽車下鄉、智能家電下鄉配套設施建設。
三是突出重點,大力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提升行動。當前,要抓住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點和關鍵環節,加快促進提升。要大力扶持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質增效。開展服務主體人員培訓,提高綜合素質。要重點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更新裝備和提高科技含量,增強帶動農業科技集成組裝綜合應用的能力。要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科技創新應用,加快服務裝備、技術和手段現代化。依托社會化服務把現代生產要素和生活要素嵌入農業農村,帶給千家萬戶。
四是創設政策,加大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扶持力度。要把扶持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作為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政策措施,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制定創設新的政策措施,在資金、信貸、稅收、保險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特別是對服務能力強、科技含量高、服務規模大、帶動農戶多的服務組織應重點支持。加大支持面向“一小兩大”(即小農戶、農業大縣、大宗農產品)的社會化服務。對實行糧棉油糖大宗農產品生產服務托管、經濟作物托管、畜牧業托管的應加大支持。按照補齊現代農業建設短板要求,大力支持深耕深植、工廠化育秧、烘干倉儲、統防統治、秸稈還田、農膜回收等服務項目。
五是加強管理,切實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進一步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管理辦法。建立健全企業管理制度,針對服務標準、質量、價格、信用等方面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強化規范引導項目實施。建立健全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體系和機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實行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維護農民和服務主體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和效率。
(作者系原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