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向全世界的莊嚴承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短腿在三農,鄉村振興的總方針就是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總目標就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現在世界上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不到40個,而這其中有不少是沒有農業,或者農業農村占比很小的國家,真正稱得上實現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國家不到20個。與這些國家相比,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面臨一些全新的挑戰。
一是要徹底打破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城鄉二元制度。這個根深蒂固的制度孕育出了一個二元社會,進而衍生出一種二元文化,要消除二元文化的影響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二是要賡續傳統的文化。中華文明的源頭在鄉村,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主體是鄉村文化,載體是村莊,要在保護中建設、在傳承中發展。三是要在農村集體和農戶承包經營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下建設現代化,國與家、公與私利益交織,國家糧食安全這個“大公”的利益、村級集體經濟這個“小公”的利益和農戶穩步增收這個個體利益,三者如何兼顧,是一個極其復雜、需要不斷探索的大課題。四是要利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成果,以并聯、疊加、迭代的方式同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而國外已有的經驗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信息化以串聯式的順序推進;時間的濃縮、進程的加速、路徑的選擇、方法的探索都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考驗。五是要在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巨大的場景下展開。我國有2.3億戶承包耕地的農戶,美國的農業經營主體是230萬個,英國是23萬個,我國的農業經營主體是美國的100倍,是英國的1000倍。要把這樣一個龐大群體帶入現代化,談何容易!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減少農民,是現代化國家共同的選擇。私有制國家的農民進城,大多是失去土地、失去家園,從此與鄉村徹底了斷;當今的中國農民則與土地及鄉土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僅根在鄉村扎得既深且廣,而且在城鄉二元體制下要想轉為真正的市民也并不容易。是兼當農民還是專當農民或者不當農民,在現實背景下,想做出選擇比較困難。
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又面臨諸多世無先例、史無前例的復雜挑戰,每位三農領域的研究者和實踐者都需要以敏銳的眼光、立體的視角、創新的思維,深刻、全面、系統地領悟中央的戰略部署,對一些重大問題,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不斷探索、作出回答。例如,城鄉發展差距大、農村發展不充分是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如何重塑城鄉關系,解決好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這一民之所盼的共同富裕問題;食物保障、生態保育、文化傳承是鄉村獨有、城市沒有、未來必有的三大功能,如何發揮好鄉村獨特功能,確保三大安全這一國之所安的底線思維問題;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如何內外兼修,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強化糧食安全這個事關生命安全、生存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頭等大事,增強我國在國際風云變幻中的自主、自立、自強,確保我國現代化事業持續推進的“壓艙石”問題;鄉村是生態文明的主戰場,如何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生態發展觀、生態消費觀和生態道德觀,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綜合治理的環境綠色化問題;農業農村現代化實質上是以縣域為城、鄉、村全域現代化的切入口,如何實施縣域空間重構,通過城鄉融合發展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縮小城鄉之間的縱向差距和村莊之間的橫向差距的全域現代化問題;農耕文明是中華文明之根、之魂,如何在鄉村振興中既塑形又鑄魂,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推進的“兩手都要硬”問題;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一是農民二是干部,鄉村是農民的鄉村,鄉村振興,農民既是受益者,也是參與者、建設者、創造者,如何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讓農民成為主體主力的關鍵動能問題;“‘三農’工作領域的領導干部要抓緊提高‘三農’工作本領”,如何抓緊提高,提高哪些本領和怎樣提高的領導能力、領導方法問題。
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中國方案”,是時代的使命,是歷史的重托。我們欣喜地看到,眾多有識之士“吾心歸處是三農”,長期投身于三農事業,執著于三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記得在201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在北京召開“劉奇三農觀察”專題座談會,國務院原副總理回良玉致信祝賀,座談會云集了數十位三農領域的領導和專家,我因隨領導出差未能到會,作了書面發言。這次座談會還推出了《劉奇文叢》六卷系列叢書。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國農業出版社又編輯出版了劉奇同志的《問道鄉村振興》《問道鄉村文化》《問道鄉村產業》《問道鄉村治理》《問道鄉村和美》五本系列叢書,收錄了劉奇同志近年來撰寫的200多篇研究文章,出版社邀我為這套叢書作序,我欣然應允。翻閱上一次座談會上我書面發言中的一段話,放在這里作為序的一部分還很合適,茲錄于此:
“劉奇是我的老朋友。在三十年的交往中,劉奇同志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非常勤奮,非常務實;他很少嗜好,就是持續不斷地思考問題。他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寫出了大量有思想、有見地、有分量的好文章。最近又結集出版了一套厚重的叢書,這是他長期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結晶。這些文章我大多讀過,從中得到很多啟發,其中有些具體見解和建議得到領導同志的首肯或成為相關文件起草時的參考。劉奇同志是我國‘三農’戰線一位頗有建樹的研究者,他的勤奮,他的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的‘三農’情結和研究‘三農’問題的方法值得我們敬重。
劉奇同志的文風活潑,寫的東西可看性、可讀性很強,觀點鮮明,深入淺出;他研究的都是大問題,講的都是大道理、大思路。劉奇的研究視野開闊,角度新穎獨特,貼近基層,深入實踐,善于總結概括,他的不少研究成果都是既有思想性、理論性,又有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少中央領導同志對他的研究報告都有過重要批示。作為一位在地方從事‘三農’領導工作的同志來說,確實很不容易?!?/span>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三農領域已經有了不少從0到1的實踐創新,但還缺乏從0到1的理論升華。讓我們在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國方案”的進程中,攜手共勉,努力彌補這一缺憾。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24年2月2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