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的十九大首次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正逐步展現于世人面前。而真正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推進改革激發鄉村的內生動力。
近15年來鄉村建設概要
鄉村振興實際上有一個發展過程。第一個階段可以說是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始的,當時明確提出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24字方針,從此之后,中央資金對三農的投入大幅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也逐步增大、支持的范圍也逐步擴大,陸續包括了水、路、電、氣、房等。可以說中國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較大規模投入是從這個時點開始的,但總的來看,那時候新農村建設的深度和質量還是有局限性。客觀看主要原因還是當時經濟能力有局限。
第二個時期是2012-2017年,中央繼續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提法下啟動了新一輪推進工作,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領域學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經驗,掀起了新高潮。在浙江桐廬召開了全國第一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現場會,之后每兩年召開一次全國現場會,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同志出席并進行工作部署。住建部具體負責牽頭,會同許多部委協力推進。這一階段力度大大增強,一是地方強有力的領導機制建立起來了,各省都建立起了以省委書記或省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中央的指導檢查機制也運轉起來了。二是與第一階段以中央投入為主的狀況相比,這一階段地方特別是各省級的投入明顯加大。這一階段是我國農村人居環境面貌變化十分顯著的時期。比如2014年全國60%的村莊垃圾處于無人管的狀態,到2019年垃圾得到了收集轉運處理的村莊達到了90%以上,全國各地村容村貌明顯改觀。
2017年之后,十九大和十四五規劃相繼提出了鄉村振興,今年又頒布了《鄉村振興促進法》,相信鄉村振興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
農村建設三階段規律和我國所處的階段
日本、歐洲學者總結本國農村建設發展歷程,發現一個共性,即各國都分別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如水路電等,第二階段環境治理階段,如垃圾污水治理和農村生態治理,第三階段是鄉村景觀和鄉村文化及觀光旅游發展階段。
我國農村建設過程也符合三階段規律,總體看目前我國農村處于第二個階段的中期,即環境治理階段的中期。這一判斷是基于我們對全國農村建設的詳細調查。我們每年會對全國村莊的人居環境進行一次調查。比如目前通路通電房屋安全等基礎設施大部分農村已經完成,少數地區沒有完成。環境治理方面,垃圾治理覆蓋率達到90以上,改廁還不到80%,實現污水治理的村莊僅有30%不到,匯總結果顯示,處于第一個階段的村莊占33%,處于第二階段的村莊占53%,已經進入第三個階段的村莊是14%。中央及國務院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兩個文件,在指導思想部分也都強調了這一判斷,提出以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為底線,即以完成第一階段任務為底線,以鄉村環境治理為重點,即全國大多數村莊應以第二階段任務為重點,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導向,即目前第三階段任務還是導向,只能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這就明確了我們當前的工作重點。
預計第二階段任務的完成還需要10年左右,而全國實現美麗鄉村要到本世紀中葉。
未來中國鄉村趨勢的若干思考
有一個令人思考的現象,前一階段我們從事鄉村建設的同事們干得熱火朝天,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家積極性很高。但最近大家對農村未來反而開始有些擔心和憂慮。雖然國家對鄉村建設的投入日益加大,農村的房子、設施與環境一年比一年好,但卻眼睜睜地看著農村空心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留不住人。許多同事老家種地不能維系生活,種地純收入只數幾百,都去打工了。人口七普顯示,人口向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向頭部城市集中的趨勢在加劇,中西部地區的地級市以下人口凈流出速度也在加快,我國城鄉發展力和吸引力,從人口流動上來看差距在拉大。即使一些發達地區的質量很高的美麗鄉村,其常駐人口也不到20%,且都是老人。像松陽這樣搞得不錯的鄉村,占全國村莊的比例是很小的。當然城鎮化是必然趨勢,但中國鄉村不斷空心化、留不住人的趨勢看不到盡頭。
未來村莊肯定會分化,國際上如此,我國也同樣。靠近城市的村莊不會消失,甚至人口會增加,如珠三角一帶的村莊,當然其功能也會變化。平原的大農業地區的村莊也不會消失,但人口會逐步減少。偏遠山區的村莊,少部分可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業等生存下去,如傳統村落,有文旅資源且必須保護的。更多的村莊空心化程度將日益加劇。在這個分化過程中,長期生存并發展下去的村莊的重要共性之一是,附加價值更高的二三產業進入鄉村。
中國農村衰落的根本原因還是二元體制,優秀資源向城市“單向通行”,向農村許多情況是“禁止通行”,如房屋自由買賣及城市人穩定入鄉、以縣城為中心的二三產業一點集中式布局。農村只有農業、農村只有農民,這是中國特有的局面。在城鄉均衡發展的發達國家,城鄉只是人口產業分布密度上有差異的空間,而不是人口產業性質上有差異的空間。因為他們沒有城鄉兩元制障礙。
松陽模式很成功,在中國也有代表性,通過文化引領振興鄉村,通過發展文旅讓城里人下鄉旅游。但這種城鄉融合局限于一種臨時型的融合,不是長期穩定型的融合。
未來中國鄉村振興的根本舉措是改革,要打破兩元制障礙,讓城鄉發展機會均等化。要讓鄉村地區也有二三產業,要讓在鄉村生活的人也能掙到與在城里差不多的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留不住人的問題。這里涉及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城里人下鄉擇居權問題、縣域規劃和產業布局理念和政策等問題。此外農村規模化經營也應再次提到改革議程上來。目前我國的土地流轉成本相當高,一畝地要支付承包權所有者的農民高達近千元,種糧食是賺不回來的,自然非農化。從我國農村長遠走勢看,從客觀發展規律看,農村一些重大問題改革應加以研究思考。
(作者系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本文系作者在鄉村復興論壇·松陽峰會上的演講。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1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