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每年的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和舉辦農民豐收節,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舉措,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為了更好地辦好農民豐收節活動,需要進一步豐富農民豐收節的內容和形式,推動農民豐收節慶化風成俗,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為塑造和形成新的中華文明貢獻力量。
一、更加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
在農民豐收節慶活動中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增強農民參與豐收節慶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一是要堅持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的雙重功能和價值導向。政府的主導作用體現在發展引領、政策支持、制度規范、環境營造、平臺提供、服務保障等方面,農民的主體作用體現在農民組織健全、農民決策民主、農民意愿自主、農民參與積極等方面,同時要激活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二是要構建“1+N”的豐收節慶活動新格局。“1”是國家層面組織實施的豐收節慶活動,“N”是各級地方層面以及廣大農民群眾自主組織舉辦的豐收節慶活動。三是要建立健全農民組織和其他涉農社會組織。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村委會、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已有農民組織在組織農民參加豐收節慶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適應現代社會轉型發展需要,允許、鼓勵和規范新型綜合性農民組織以及其他涉農社會組織的建立和發展。
二、更加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
在農民豐收節慶活動中,一是要進一步強化全社會對農業基礎地位的認識,凸顯農業在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上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二是要切實改變以GDP指標來衡量和評價農業價值的觀念和做法。我們通過農民豐收節慶活動,要使人們重新認識和評價農業的價值,不能再簡單地以GDP數量和占比來衡量農業的價值,因為農業的多功能價值和極端重要性,無法通過GDP的數據來衡量和體現。三是要超越現代化學農業,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實現質量興農。我們要通過豐收文化的傳播,深化農業供給性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引導人們超越現代化學農業,走現代生態農業之路,鼓勵農民轉變生產方式,推動更多的農民自覺從事生態、有機、綠色農業的生產,成為優質安全農產品的提供者,既保障糧食的數量安全,又保障糧食的質量安全,真正實現質量興農。
三、更加重視鄉村的文明價值
在農民豐收節活動中,要將傳播和體現鄉村價值作為重要內容。一是要展示和挖掘鄉村的文明價值。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特別是隨著城市病的爆發,鄉村獨特而巨大的價值開始為人們所認識、認可和認同。通過舉辦農民豐收節慶活動,充分展示鄉村文明的魅力和價值,既使市民充滿對鄉村的向往,也使農民增強對鄉村的自信。二是要正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健康生態宜居鄉村。必須防止以建設鄉村之名行破壞鄉村之實,決不能簡單地以工業思維建設農業、以城市思維對待鄉村、以市民思維要求農民,堅決制止違背農民意愿的強征農民土地、強拆農民住宅、逼迫農民上樓等嚴重損害農民權益的現象。三是要加強傳統村落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要以鄉村美學的眼光看待鄉村,以鄉村藝術化的心靈建設鄉村,將傳統村落作為鄉村文化印跡、鄉村文化符號加以珍視、保護和利用,作為農民的居住權利和財產權利予以尊重、敬畏和保障。
四、更加彰顯勞動的創造之美
在農民豐收節慶活動中,一是要通過各種形式展現勞動的價值和勞動之美。應大力弘揚勤勞節儉、艱苦創業、精益求精、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二是要通過各種農耕體驗活動,形成全社會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參加勞動的良好氛圍。既讓農民認識到農業勞動的艱辛與光榮,又讓市民體驗到農業勞動的不易與樂趣。三是要深入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加快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真正體現按勞分配的基本原則,重塑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的社會主流思想。
五、更加突出鄉村的地域特色
應充分利用和發揮各地鄉村優秀文化習俗資源的獨特優勢,促進豐收節慶活動與鄉村地域特色有機結合。一是要彰顯鄉村文化習俗的特色。鼓勵和支持全國各地將獨具特色的鄉村風土人情作為重要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農民豐收節慶活動中,充分展示鄉村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的風采,形成具有鄉村區域特色的慶豐收活動品牌。二是要突出鄉村特色產品的特色。在長期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全國各地都有各具特色、品質優良、眾口皆碑的著名農副產品。這些各具特色的農副產品,既是農民豐收節活動展示的重要依托,又是農民豐收節慶活動展銷推介的品牌。三是要突出現代科技創新的特色。農民豐收節慶活動既要立足于歷史文化名村,又要面向科技創新名村,像電商淘寶村、直播網紅村等在現代化進程中崛起的科技創新鄉村,不斷為農民豐收節活動提供新的內容和支撐。
六、更加體現農耕文明的傳承發展
農民豐收節本身蘊含著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的思想資源和人文精神,也承載著在新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和發展的時代使命和光榮職責。一是要傳承發展中華核心思想理念。要將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中華傳統核心思想融入其中,并且發揚光大。二是要傳承發展中華傳統美德。要將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轉化為節慶活動的重要元素,以春風化雨、以文化俗的方式蕩滌污濁、凈化心靈,不斷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準。三是要傳承發展中華人文精神。要將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等光彩奪目的中華人文精神貫徹其中,充分體現出中華人文精神的鮮活生命力和強大感染力。
七、更加堅定現代文明的發展方向
新時代舉辦農民豐收節,既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要大力促進和融入現代文明的發展進程。一是要信仰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之融入到農民豐收節慶活動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也體現了現代人類文明的共同價值,在農民豐收節慶活動的組織、舉辦過程中要充分踐行和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要充分保障和實現農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尊嚴。維護和發展農民權利,是舉辦農民豐收節慶活動的力量源泉,也是舉辦農民豐收節慶活動的重要任務。通過以農民為主體舉辦農民豐收節慶活動,要有利于維護和發展農民的公民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和自治權。三是要尊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積極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農民豐收節慶活動應當堅定市場化改革的方向,發揮市場在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充分尊重農民的自主選擇。同時,在法治中國建設中,要大力加強農民豐收節慶活動相關立法工作,著力將農民豐收節慶活動全面納入法治的軌道,既確保農民豐收慶活動有法可依,又確保農民豐收節慶活動在法治的軌道上規范有序地運行,使農民豐收節慶活動成為法治中國建設中的一道亮麗的法治實踐新風景。
(作者單位: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1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