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進入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在人均GDP1萬美元的歷史基礎上來討論鄉村振興,在中華文明振興和躍升的前提下來討論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與其他階段的鄉村振興是完全不一樣的。就是說中華文明經過了5000年的傳承,尤其是經過了40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到最近兩年疫情的考驗,中華文明展現出了它獨有的特色,獨有的優勢,因此,在這樣兩個前提下來討論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
一、提升鄉村應用技術水平
因為有這兩個前提,我覺得我們的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必須要注意三個出發點:第一就是我們一定是要運用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來推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這就和原來不一樣。原來的鄉村振興大家只認為是救濟鄉村,把城市過剩的一些生產力或者說低端的生產力送到鄉村;現在就不一樣了,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我覺得應該是運用5G,應用無人飛機,應用各種各樣的先進的裝備和技術來進入鄉村。
我認為在這方面已經破了題,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整個鄉村的應用技術水平其實還不夠高,你要和德國、法國,也包括日本等很多國家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來比較,我們這些小型的裝備還不普及,還運用得很不廣泛。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改善農村的生活條件和生產條件?,F在中央其實已經破了題,包括廁所革命、垃圾分類,也包括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建設。我想脫貧攻堅的整個巨大成功,已經讓鄉村改變了最基本的風貌。但是也要注意像廁所革命、垃圾分類,這樣一些改變我們日常生活方式,包括生產方式的很多技術,現在還缺乏理念,缺乏一些技術支撐體系,這一些方面是需要依據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要求來推動、來促進,來使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具有新的技術格局,發達的生產力水平的格局。
二、注意發現鄉村自身價值
特別應該注意的是一定要尊重農民的意愿,還要特別注意發現我們鄉村自身的價值。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中華文明是一個農耕文明,我們這個農耕文明跟其他國家的農耕文明不一樣,尤其是與歐美國家的農業經濟也不一樣,它持續了5000年,它有幾個非常獨特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我們的村莊客觀上是一個共同體,它有悠久的歷史,它有非常特別的機制體制,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自治共同體。
第二個特點,這樣一個農村村莊的共同體,它有集體經濟的傳統,這個集體經濟正像我們很多專家所闡述的,和一般的城市的集體經濟和其他形式的集體經濟不一樣,這個集體經濟它的股份,不能像其他股份那樣處理處置,它是不好分的,在我看來它是全世界所特有的這樣一種集體經濟。
第三個特點,看整個中國農村,我們民族傳統的耕讀傳家,知識分子并不在田地里邊勞作,大家不會把耕作當做一個負擔,整個家族的傳統是耕讀傳家,一邊學習一邊勞動,就不像其他民族,他們因為經過了奴隸社會,他們把勞動看作一種負擔。我們在這里采蓮有歌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像陶淵明這樣的一些偉大的詩人,他們到田地里去勞作,也覺得悠然自得,是一種喜悅,這是我們民族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
另外,大家也知道因傳統而產生的家國情懷,我們的家和國是聯系著的,像這樣一種傳統,我覺得在鄉村振興的時候特別需要發現,需要尊重,需要挖掘,需要發揚。
三、讓城市與農村進行多樣化對接
新的歷史時期鄉村振興特別需要注意,在城鄉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機制。不僅僅是宏觀政策方面,宏觀政策方面的良性互動機制,中央已經跟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體制性安排,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鄉村建設的關心關懷。
那么在具體環節上,現在的鄉村振興,特別需要注意要推動鄉賢回鄉,要做社會體制性的改善,需要讓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進行多樣化的對接?,F在已經有一些地方開始這樣做了,大的比如說城市之間,省區之間、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之間都有對接,但是細膩的地方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鄉村振興應該注意借鑒國際的經驗和我們中國一些地方的經驗,要注意推進藝術振興鄉村,把大地藝術引入鄉村,把城市里邊最高端的這樣一些藝術,最現代的藝術,把它引進到鄉村,和鄉村結合起來,這樣建設我們的美麗鄉村,建設我們的美麗的中國,形成一種新時期的城鄉良性互動的機制。
這三個出發點其實是要發現并且升華中華文明。因為長期以來,我們有一種理念認為農村自然就是落后的,應該推進城市化,應該把過去的小農都給它消滅了,要用大生產來進入鄉村,將來農村沒有了,農民的出路無疑就是進城。
要知道我們中華文明為什么能傳承5000年,要真正知道我們農村的價值,它傳承5000年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過去中華文明根在鄉村,根在家庭,就是正是在鄉村之中蘊藏著我們的文明之源。
我們不僅是耕讀傳家,也不僅僅是家國情懷,各種各樣的生產生活方式,包括二十四節氣,包括各種各樣的這種農耕習慣、精耕細作的傳統,一直到現在,不管未來的文明如何發展,它這種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也包括生產方式,其實都有巨大的價值。不管將來技術有多么發達,這樣一些理念到現在看還是經得住考驗,還是具有巨大的價值。
在現代的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中要特別注意,真正發現我們鄉村的價值,真正把它挖掘出來,然后形成一種城鄉積極互動的機制,從而全面促進城鄉的整個高度融合,促成我們中華文明的再次躍升。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本文為作者在澎湃新聞主辦的第四屆“責任踐行者”年會上的主旨演講;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3年第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