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文勝在人民日報發文:發展新質生產力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 作者:陳文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5-31 錄入:王惠敏 ]

rmrb2024053109_00.jpg

《人民日報》2024年5月31日09版

農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在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工作的基礎上,通過開展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用有限資源穩定解決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全體農民擺脫絕對貧困、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三農”工作成就之巨大舉世公認。當前,我國農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著力點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生產力不斷進步,對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領域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演進過程,本質上是農業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提高。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農業領域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在勞動者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能夠熟練運用手機、智能設備等“新農具”的農業勞動者正在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他們越來越多地運用智能化農業裝備,改變著傳統的農業勞動形態,推動農業生產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在勞動資料方面,以無人機、農業機械、現代設施農業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勞動工具快速發展,推動農業生產管理更加智能,使農業勞動資料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農具和簡單的生物材料;生物飼料、生物肥藥、農業疫苗、可降解農膜等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飼料、化肥、農藥、農膜等,在降低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負面影響的同時,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在勞動對象方面,通過生物育種技術對常規動植物品種進行改良和培育,作物種源不斷向高產、優質、耐逆的方向躍升;依托智能裝備開展農業生產,土地等自然資源的約束不斷降低,拓展農業生產空間和技術邊界,催生了新的勞動對象。

  新的勞動者、新的勞動資料、新的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不僅能夠大幅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而且能夠催生農業發展的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不斷完善

  目前,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正在不斷完善。

  數字鄉村戰略深入實施。我國深入把握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提高的大趨勢,大力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加快物聯網、地理信息、智能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深化農業農村大數據創新應用,建立空間化、智能化的新型農村統計信息系統,等等。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堅持城鄉融合,創新城鄉信息化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引導城市網絡、信息、技術和人才等資源向鄉村流動,促進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當前,我國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加快完善。

  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能夠推動整個農業生產過程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拓展發展的空間與可能性。在實踐中,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農產品質量檢測與控制更加精準和高效,極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與農產品質量。特別是智能農業機器人的應用,不僅能準確識別作物病蟲害并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還能精準施肥、除草,顯著優化農業生產過程。

  市場需求更加多元多樣。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農產品消費呈現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特別是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元多樣。牢牢把握這一發展趨勢,我國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優化農產品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這也推動我國農業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全方位拓寬了農業生產空間領域。

  圍繞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加快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面向未來,要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提升農業生產的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當前可在以下幾方面著力。

  一是圍繞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強科技創新,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選育推廣生產急需的自主優良品種,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從根本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二是加快綠色適用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推廣應用,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推廣應用新型肥料,推進綠肥種植和秸稈多樣化還田,減少化肥用量,實現農業生產、農村建設、鄉村生活生態良性循環。三是聚焦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補齊產業鏈短板,鍛造產業鏈長板,促進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提升整個農業產業鏈的價值。四是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能力為核心,加大各類農村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力度,加快培養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五是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黨的農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同時,立足國情農情特點、農業產業特性和鄉村地域特征,堅持先立后破、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鄉村發現轉自:《人民日報》2024年5月31日09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最精品精久久综合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亚洲最大的AV在线影院 | 久久99国产精品婷婷99 |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