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英洪:建設生態有機慢生活的美麗健康鄉村

[ 作者:張英洪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6-11 錄入:易永喆 ]

—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柳莊戶村調查

2017年10月9日至14日,我們一行四人到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柳莊戶村開展了駐村調查。

一、基本情況

順義區龍灣屯鎮位于順義區東北部,地處順義、密云、平谷三區交界帶,距北京市區60公里、順義城區30公里。龍灣屯鎮轄有13個村,其中山里辛莊、七連莊、唐洞、龍灣屯、焦莊戶、大北塢、丁甲莊7個為沿山村,柳莊戶、南塢、樹行、張中塢、史中塢、小北塢6個為平原村,全鎮總面積面積5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萬余人。龍灣屯鎮地處半山區,山地面積達3.8萬畝,占順義區山地總面積近三分之二,林木覆蓋率達72%,其中果樹種植及采摘面積近1萬畝,自然資源和紅色旅游資源豐富。 享有“中國地下長城”盛譽的焦莊戶地道戰遺址就座落于該鎮的焦莊戶村,浩然先生曾在這里居住并著有《艷陽天》《金光大道》等著名文學作品。 2017年8月,該鎮被住建部列為第二批276個特色小鎮之一。

柳莊戶村位于順義區東北部龍灣屯鎮東南端,距順義城區25公里,距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僅有5分鐘的車程,東鄰安利隆山莊、櫻桃幽谷以及華北地區最大的民兵訓練基地。村域面積1192畝,其中耕地面積505畝。全村集體總收入465萬多元,現有168戶,常住人口450人,黨員30人,村民代表15人。近年來,柳莊戶村先后榮獲北京市“五個好”村黨組織、首都綠色村莊、首都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北京最美的鄉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等榮譽稱號。柳莊戶村積極發展休閑旅游業,村內有分享收獲有機農場、結合葡萄種植采摘的歐菲堡國際酒莊、傳承火繪葫蘆手工藝的葫蘆藝術莊園等。該村將以順義區“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加大舞彩淺山開發、建設慢生活主題小鎮為契機,著力發展民俗旅游業,打造高質量休閑美麗鄉村。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及體會

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與各級干部座談。10月9日上午10點左右,我們在龍灣屯鎮政府機關第二會議室進行了第一次座談,該鎮黨委副書記路元、組織部長高豐義、柳莊戶村書記柳顯蒼、焦戶莊村書記韓少林、七連莊村書記劉穎君等參加座談。我們4人到柳莊戶村后,又與村書記柳顯蒼、村支委李寶江等人座談交流,進一步了解該村的一些基本情況。10月12日下午,我們與區委研究室張小軍主任等人在龍灣屯鎮政府進行座談。10月13日下午,我們駐村的人員又集中到鎮政府機關第二會議室進行第二次座談,該鎮黨委副書記路元、副鎮長王海龍、鎮政府農業科長董桂霞等參加座談。

二是走村入戶訪民情。10月10日下午,我們在柳莊戶村支委李寶江的帶領下,集中走訪了老黨員柳顯義、困難戶王秀芝、民俗戶張雨霞。老黨員柳顯義生于1949年8月,1986年入黨,1988年任村主任,于2003年辭職,共擔任村主任15年。柳顯義任村主任時,曾動員該村的農民企業家捐款30萬元修建村里的道路。當時柳顯義的工資每年只有4500元。后來他的兩個兒子都考上了大學,為掙孩子的學費,他選擇辭職。困難戶王秀芝(女)今年75歲,前不久摔了一跤,患有關節炎,正拄著拐杖,行動有些不便,她的幾個孩子都有些弱智。她每月有500元的低保收入,其中村里補助200元。民俗戶張雨霞(女)是該村現有的三戶民俗戶之一,我們4人正好住在張雨霞民俗戶里,她家建有12間民俗居住套間。我們入駐時,兼業從事太平洋保險業務的張雨霞已外出日本等地旅游,在我們離開該村的前一天,她回到了家里與我們交流。張雨霞丈夫焦春季在現代汽車三廠上班,有時上夜班。走訪時,我們分別送給走訪戶一袋米、一桶非轉基因油。10月12日上午,我們又集中走訪了村民代表焦仕存夫婦、李宗奎夫婦等。此外,我們還與朱淑平、楊美英、劉淑芝、彭桂榮等村民隨便聊天交流,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

三是深入農場做義工。在與柳莊戶村干部和村民交流中,我們得知該村將土地流轉給分享收獲農場。石嫣、程存旺夫婦創辦的分享收獲有機農場在國內外有機農業界享有一定的聲譽。10月10日上午,我們專門到分享收獲農場與石嫣交流討論,并在該農場做義工。柳莊戶村將30多畝土地流轉給分享收獲農場,包括土地上的10多個蔬菜大棚,分享收獲有機農場每年支付給村里15萬元租金,其中每畝土地每年交1500元流轉費。目前已有800多戶的會員享受該農場的定期宅配,會員價格分每年3000元、8000元兩個等級,有機蔬菜價格分別以每斤17元、15元進行配送。我們參觀完農場后,主動要求在農場勞動,先后分揀花生、摘黃瓜、用鐵鍬翻地等。此外,我們于10月11日下午,到柳莊戶村委會門前的大街上進行園藝修剪。

四是實地考察與調研。 10月11日上午,龍灣屯鎮黨委、政府組織集中考察了該鎮經濟社會發展比較有名的幾處文化旅游景點,主要有位于焦莊戶村的地道戰遺址紀念館、焦莊戶村史館,位于唐洞村的東方鄉土藝術創作研究院、位于山里辛莊村的舞彩淺山濱水國家登山步道登山口、位于柳莊戶村的北京胡蘆藝術莊園、歐菲堡酒莊、柳莊戶村史館。

10月10日上午、10月12日上午,我們在村支委李寶江帶領下,先后兩次考察了由易來福養老服務中心在該村創辦的老年餐廳及相關老年服務項目。柳莊戶村年滿60周歲的老人可以自愿選擇到老年餐廳用餐,一日三餐。60歲以上老人每月交800元生活費,其中個人交600元,村里補貼200元;65歲以上老人個人交400元,村里補貼200元。老人可以到養老服務中心免費享受有關健康養老服務。目前該村有十七、八位老人在老年餐廳用餐。10月13日上午,我們還考察了分享收獲農場租用龍灣屯村的200多畝有機果園。果園的負責人程存旺經理給我們介紹了果園的一些基本情況,目前正在修建高溫大棚,4個高溫大棚每個建筑成本15萬元。在入戶座談中,我們也了解到了煤改電的有關情況,經過市區兩級大力推動,農村煤改電在柳莊戶村已經基本完成。在這方面,政府的補貼力度是相當大的。設備購置費約2萬元,政府補貼90%,村民每戶只需拿10%,約2000左右,加上鋪地暖管的費用,每戶掏4000-5000元即可完成改造。在采暖季,晚9點到早6點用電低谷每度電0.3元,政府給補貼0.2元,村里補貼0.1元,村民們實際不用拿錢就可以實現取暖,和原先的燒煤相比,既干凈衛生還省錢,采暖效果也不錯,我們入戶訪談的村民表示很滿意。

在五天的駐村調研中,我們感到收獲很大,主要有四大方面的體會與收獲:

一是加深了對“三農”的認識理解。一方面我們調研了解到了中央的各項政策在農村的落實情況,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深化了我們對新時期“三農”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在交流中,我們也談到,柳莊戶村是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解剖了柳莊戶村這一只麻雀,中國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中很多問題也都能迎刃而解,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問題,農業發展、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土地流轉問題、農民增收問題、農民權利問題、農民醫療養老問題、新農村建設問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農村社會治理問題、基層黨組織建設問題,農村傳統文化保留和發展問題、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等等,所有關于“三農”的問題,都可以在這里深入研究以找到破解問題的答案。

二是目睹了京郊農村的巨大變化。我們在柳莊戶村明顯感到農村和農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經過十多年來的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農村的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柳莊戶村規范有序,交通便利,村容整潔,大街小巷的道路全部硬化,村民生活明顯改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繼承與弘揚。疏解非首都功能、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已得到普遍認同與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已深入人心,鎮村兩級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農村政治生態與自然生態一樣,正在朝著山青水秀的方向健康發展。

三是感受到了干部群眾的熱情友好。鎮黨委有關人員多次與我們座談交流,陪同我們考察調研;柳莊戶村書記柳顯蒼介紹村里有關情況;村支委李寶江陪同我們參加各項調研活動。村民對我們的調研也給予大力支持,我們住在村民家里,村民讓我們有種住在自己家里的溫暖感覺。我們隨時都可以與村民進行毫無心理隔閡的談心交流。

四是深化了對三農的思想交流。我們住在柳莊戶村的4名調研人員在交流討論中,不斷增進了對農業發展、農村改革、農民生活的新認識。在與村民群眾的共同勞動中,既體驗了勞動的艱辛,也享受了勞動的快樂。我們每天都圍繞有關“三農”問題進行熱烈的討論與交流,并對自身的工作經驗、思想觀念、人生追求等方面進行了深層次地檢討與反省,對中國“三農”的發展前景進行思考與展望,特別是對生態有機農業發展、轉基因等問題進行了深度討論與交流。在討論與交流、認識與理解、檢討與反省、思考與展望中,我們在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家國情懷、為人處事等方面,得到了新的啟迪與升華。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我們發現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業發展后勁不足。柳莊戶村的土地均已流轉給外來的新農人和外來企業種植經營。一方面,村里將土地流轉出去后就感到萬事大吉,除了收取土地流轉費外,對于流轉出去的土地種植經營情況則不再關心 。長期以來鄉村兩級干部對農業發展的傳統重視與習慣支持,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另一方面,外來的新農人與外來農業企業,其優勢在于擁有現代經營管理技術 ,但其短板在于農業種植技能缺乏。該村到新農人租賃的農場以及農業企業承包的果園干活的農民,年齡大都在 50-60歲之間,有的在60歲以上。村里的中青年人普遍選擇外出打工,而對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不感興趣。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問題,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大的經濟社會問題。

二是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我們在柳莊戶村里走訪時,看到的都是一些老人,年輕人很少見到。該村168戶,有30多戶閑置農宅院落??側丝?50人中,60歲以上的約90人,占20%。實際在村里居住生活的人口280人左右。農村人口的老齡化問題已日益突出,誰來養老 、如何養老的問題,已無法回避。同時,缺乏年輕人的村莊,也缺乏生機與活力。龍灣屯鎮的其他村莊也同樣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

三是農民增收困難較大。2016年,柳莊戶村農民人均收入18735元。中青年村民進城務工較多,例如村民焦春季,生于1976年,在北京現代汽車順義三廠打工,年收入約4萬元左右。除中青年村民進城務工收入外,該村農民收入來源主要有:村集體分紅(含土地流轉費)每年2200元,有10多名村民到分享收獲農場干活,每天90元;有10多名村民到歐菲堡酒莊有機葡萄干活,每天80元。全村有3戶民俗旅游戶,如2016年7月31日正式開業的張雨霞民俗旅游戶,到2016年12月,民俗旅游收入大約3萬元左右。目前,該村農民收入基本穩定在這樣一個水平上,再增收的難度較大。同時,由于老齡村民人口較多,相應的醫療費用支出也較大。

四是鄉村治理面臨新挑戰。隨著城鎮化、市場化的發展,人口流動和人口老齡化,使鄉村治理面臨最直接的挑戰。隨著大量中青年人口外出務工,村莊的老人和婦女居多,且經常居住生活在村內的人口不到常住人口總數的60%。這對村民自治提出了最直接的挑戰。村民廣泛參與村內公務事務的條件明顯降低,大量的村莊公共事務只能由少數村干部作主。與此同時,進入該村創辦有機農場、農業企業和其他文化旅游產業的外來人口,例如分享收獲有機農場、歐菲堡酒莊、胡蘆藝術莊園等人員,如何參與村莊公共事務的治理,目前還是制度空白。此外,雖然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的政治生態有了明顯改觀,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狀況沒有改變,鎮村干部要接待安排來自市、區兩級各單位各部門名目繁多的調研考察、督促檢查、業務對接等各類人員。我們明顯感到鎮村干部日常的接待應酬事務繁多,忙于迎來送往、奔走于各種會場,難以擠出更多時間來謀劃發展、服務百姓,也難以集中精力圍繞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去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工作方式 。

我們的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把建設生態有機慢生活的美麗健康鄉村作為發展目標。龍灣屯鎮的自然條件、紅色文化資源條件優越。柳莊戶村也已經成為北京市美麗鄉村和中國最美休閑鄉村。順義區“十三五”規劃提出將位于山區的北石槽鎮、張鎮、木林鎮、龍灣屯鎮、大孫各莊鎮定位為特色鎮,打造都市慢生活區,其中龍灣屯鎮的規劃發展目標為建設成為生態休閑特色鎮、都市慢生活區。這個規劃目標契合實際,符合生態文明發展要求。我們的建議是,要緊緊圍繞生態、有機、慢生活、美麗、健康這幾個關鍵詞,對龍灣屯鎮和柳莊戶村的發展目標作進一步的完善、落實與提升。在生態方面,就是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大論斷,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將柳莊戶村和龍灣屯鎮建設成為生態文明村鎮。在有機方面,就是要利用現有的分享收獲有機農場等優勢,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努力實現有機農業的全覆蓋,杜絕和禁止轉基因作物及其食品。在慢生活方面,要借鑒國際慢城的建設經驗,對接國際慢城建設的認證標準,著力將龍灣屯鎮建設成為國際慢城。自2010年至今,我國先后有江蘇省南京高淳區椏溪鎮、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山東省曲阜市"九仙山-石門山"片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福利鎮、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玉壺鎮、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旌陽鎮6個鎮獲得認證的國際慢城。這些國際慢城建設的經驗值得借鑒。在美麗方面,就是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綠色發展,在新的起點上建設美麗小鎮、美麗鄉村。在健康方面,就是要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把生產、消費生態有機安全的農產品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倡導和引領生態有機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拒絕轉基因作物和轉基因食品。要提升民俗旅游戶和其他餐飲業的食料安全品質, 實現從吃飽向吃好、吃出健康的大轉變,建設健康鄉村。

二是進一步明確定位,把發展生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主攻方向。包括柳莊戶村在內的龍灣屯鎮作為郊區平原和淺山區交界的一個鎮,屬于生態涵養區的范圍。在座談中,我們也了解到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已經有了很多好的思路和想法。在推動鎮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建議鎮黨委、政府還是要進一步明確區域功能定位,通過明確定位和科學規劃來指引未來發展。結合鎮里的資源稟賦和實際條件,鎮域內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建議以生態有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為主,適度承接中心區疏解的首都功能。要適應首都市民消費升級的需要和對真正安全放心有機食品的需求,以發展生態有機休閑農業為契機,在鎮域范圍內全面推廣有機種植和有機養殖農業,鮮明提出打造“中國有機農業第一鎮”的目標,引領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環境改善。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是進一步強化責任,把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作為重要任務。圍繞增進居民福祉,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繼續推進和落實農村各項改革。凡是不利于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都要下決心改革與破除。要做好第二輪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有關具體工作,保障承包農戶的權益。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既要保障農民集體享有的集體所有權,也要保障承包農戶享有的承包權,還要保障新農人、農業企業、合作社等新興經營主體流轉土地后的經營權。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規范分紅辦法,保障農民的集體收益分配權,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要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對宅基地和住房的各項權利。

四是進一步提高站位,把努力提高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作為根本要求。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京郊農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有物質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既有社會公平正義的需要,也有自然環境優美的需要,既有對自身基本權利保障的需要,也有對各級領導干部清正廉潔的需要。新時代的鄉村建設,既要著力建設好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態環境,又要著力建設好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要適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提高鄉村治理水平,重點是要圍繞維護和發展村民的人權、產權、治權,不斷完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不斷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村治理能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鄉村延續和全覆蓋,使鄉村基層黨員干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讓鄉村居民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政治環境中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

   (作者系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 | 在线看片日韩无线免费 | 欧美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尤物在线精品国产 | 在线视频国产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