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理解中國國家治理進程的重要維度。從歷史上看,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一個以“一家一戶”為基本治理單元的超大規模國家,“家戶”在中國國家演進和治理實踐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并形成具有深遠影響的家戶制傳統。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國家治理進程,不妨重新審視作為基本治理單元的家戶及其制度形態,并在微觀家戶與宏觀國家之間建立有效聯結,以此探尋國家治理的善治之道。
家戶制概念的源流與闡釋
家戶制,意指以家戶為單位的社會組織制度,是包含家戶經濟、社會、文化和權力關系在內的一系列行為規范的制度集合。從起源上看,家戶制是在中國早期政治社會演化進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中,隨著世卿世祿制的廢棄和宗族制的解體,個體小家庭逐步獨立,并成為中國社會的基本組織形式。與此同時,戰國時期各國征戰不已,為掌握人口和財源,各諸侯國逐步建立起嚴格的戶口登記制度,并在秦漢以后通過“編戶齊民”制度固定下來。在這一過程中,作為社會屬性的“家”與作為政治屬性的“戶”實現了合流,家戶制由此形成。
歷史地看,“一家一戶”是中國人政治社會生活的基本組織形態,并形成諸多制度特征。首先,以家戶為單位的組織方式。長期以來,中國是以家戶為單位來組織經濟社會生活的。作為基本的經濟單位,個體以家戶為單位組織生產、消費和分配,形成“同居共財”的家戶經濟形態。同時,家戶的經濟屬性又決定了其社會屬性,表現為家戶具有贍養、祭祀、教育等一系列社會職能。其次,以家長為主導的關系模式。傳統中國是一個倫理社會,建構倫理社會的基礎是血緣關系,家戶則是血緣關系最為原初的載體。倫理關系界定了每個人在家戶中的位置,以此確保家戶單位的長期穩定和延續。其中,倫理關系特別強調家長在家戶單位中的支配性地位,家長治理由此成為家戶生活的重要特征。再者,以家戶為中心的意識觀念。在個人和家戶關系上,人們形成了普遍性的“家戶本位”觀念,并以家戶利益作為衡量個人行為合理性和正當性的依據。此時,個體并非作為獨立社會主體而存在,而是作為家戶的一分子而存在,家戶由此超越個人而具有實體意義。最后,以戶籍為標識的國家責任。在界定國家責任時,傳統中國是以戶籍制度為基礎的。戶籍制并非一般意義上的人口信息制度,而是確立國家責任的重要機制,成為制士處民、征收貢賦、規定祿食、興發力役、組織軍旅的基本依據。對于每一個家戶單位而言,只有承擔一定的國家責任,才能獲得相應的國民身份和權利。可以說,正是“戶”的政治社會含義,使得“家戶”不同于作為社會性概念的“家庭”,成為一個政治性概念。
家戶制傳統與歷史上的中國國家治理
在政治學話語中,國家是一個歷史范疇的概念,并受到基礎性社會制度的深刻影響,不同的基礎性社會制度造就不同的國家形態。從歷史上看,中國的基礎性社會制度是家戶制,并由此形塑了傳統中國特有的國家結構與形態。一是橫向上的“集家為國”。在家戶制基礎上,社會個體以家戶為單位構成獨立的經濟社會實體,并在政治身份上趨于平等化。由此,數量眾多的小農家庭聚居一地,繁衍生息,并以血緣關系為基礎構建起社會生活共同體。若干個小農家庭組成村莊,眾多村莊進而形成“集家為國”的國家形態。二是縱向上的“大國小農”。國家是由人口、地域和政權形成的政治共同體。在人口與地域關系上,傳統中國通過家戶制組織人口,形成了數量龐大的家戶單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中國是一個擁有廣袤國土的“大一統”國家,由此呈現出“大國小農”的縱向結構特征。
家戶制不僅塑造了傳統中國的國家形態,也對國家治理實踐產生重要影響。家戶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背景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并伴隨“編戶齊民”制度而成熟定型。從過程來看,“編戶齊民”包括“分家”和“立戶”兩個過程。所謂“分家”,也即分家析產,將分封制下的宗族大家庭拆分為個體小家庭。所謂“立戶”,即以家庭為單位將所有民眾編制為戶籍人口,使之負責納稅、賦役、完成官府任務。“編戶齊民”徹底改變了分封制下以宗族集團為基本政治社會單位的政治模式,轉而以個體家庭作為國家治理和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在這一過程中,國家政權得以直接面對廣土眾民,每個家戶都成為可以清晰核定的賦稅和勞役征收單位,從而大大增強了國家的資源汲取能力和軍事動員能力。國家對民眾社會生活的控制和支配程度大大增強,也為傳統中國的國家治理提供了基礎性秩序。
家戶制的現代延續與國家治理轉型
當下,家戶仍是我國最基本的社會組織,承擔著生育、撫育、消費、贍養等眾多社會功能。盡管當前個體化意識不斷增強,但個人對于家庭的依賴關系依舊強大。特別是在現代化進程中,社會個體對于情感歸屬的訴求不斷增加,家戶的情感聯結功能不斷凸顯。由此,通過強化和健全家戶社會功能,能夠為個體成員提供有效的社會支持,也能夠紓解國家的治理壓力,形成良性的“家—國”協同關系。
在長期歷史演進中,家戶制也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積淀,能夠為當代中國國家治理提供治理資源。例如,中國歷史上很早就形成了“家和”文化,主張“家和萬事興”,倡導家戶生活的和睦有序。在家戶治理實踐中,中國也形成了極為豐富的治家經驗和傳統,尤以家規家訓最具代表性。傳統家規家訓是歷史上家戶治理的文化結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國家治理實踐中,應當充分吸收傳統家規家訓中的有益內容,引導人們形成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的社會風尚。同時,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家規家訓有機融合,提煉和訂立符合現代價值的家規家訓和治家格言,賦予傳統家規家訓新的意義和內涵,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與國家治理研究院教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師范大學分中心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2025年1月3日 第11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