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我國“大國小農”的國情決定小農戶既是中國式現代化巨大的人口規模,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短腿。中國式現代化的艱巨挑戰是必須破解人口規模巨大的小農戶現代化難題和小農戶實現共同富裕的難題這一雙重難題。因此,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客觀上要求把小農戶納入國家現代化框架中。加快推進小農戶的現代化,才能為全面現代化補齊短板并提供堅強的主體力量和物質基礎,中國全面現代化強國復興夢才能真正實現。
一、小農戶能否現代化的理論探索
我國目前還有2.6億小農戶,這是農業農村部門的統計,有5億多人生活在農村。即使到2030年年,我國仍將有1.7億戶左右的小農戶,2050年就是我們實現全面現代化的時候,還有1億左右的小農戶。小農戶盡管是“小人物”,但他是中國式現代化里的“大問題”,可以這樣說,沒有小農戶的現代化,那全面現代化就不能實現,只有小農戶實現了全面現代化,我們才能實現全面現代化。
關于小農戶現代化的理論,當前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小農戶現代化消亡論。經典馬克思主義,根據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認為小農戶不適應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必定在現代化進程中消亡。因此,我國聯產承包制前期的許多有關小農戶的研究,都是持小農戶的消亡論,研究小農戶的集體現代化問題,對小農戶獨立現代化關懷很少。二是小農戶現代化共生論。認為小農戶與現代化不是對立的,小農戶能夠與現代農業主體和諧共生。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研究者認為小農戶小農戶不會立即消亡,我國官方也看到這一點,認為小農戶立即消亡不符合現實,于是提出了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現代化的小農戶共生論,但是,小農戶是否能獨立實現現代化,共生論沒有做出明確的回答。但大家傾向于小農戶在新型主體的帶動下實施現代化。
二、小農戶現代化的中國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的人口眾多特征和共同富裕特征,歸根到底都是“大國小農”的本質表現,只有讓幾乎占全國人口一半的小農實現現代化,中國全面現代化的實現才有可能。小農戶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要求,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更是我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要求。
(一)現實邏輯: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小農戶必須加速成為現代化主體。我們要實現全面現代化,如果小農戶不現代化,全面現代化是空喊口號。全面現代化還必須要小農戶來給我們提供物質基礎和支撐,所以這也是小農戶必須要現代化的理由。最后,小農戶自身發展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主體素質條件,當前的小農戶再也不是以前的傳統小農,小農戶從科技、從自身文化、從自身能力等也具備了現代化的要素和能力,所以小農戶自身對現代化也具備了主體的可能性。
(二)歷史邏輯:中國革命勝利不能沒有小農的參與,現代化更不能沒有小農戶。歷史大家都懂,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實際上因為共產黨聯合了農民,我們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所以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了。小農戶在革命、改革開放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特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中間,小農戶做的貢獻起了決定性作用。實際上勝利以后,以前的一些革命老區、邊區和蘇區,小農戶的現代化程度是最低的,所以從歷史邏輯上來說,我們不能忘記小農戶,當前應該把小農戶的現代化擺在重要的位置上。
(三)政策邏輯。黨的二十大提出鄉村振興的時候,就提出了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即使要優先發展,優先發展誰?“小農戶”就是優先發展最重要的主體。小農戶是當前農民的絕大多數,小農戶占中國鄉村目前98%的經營主體,經營著全國農業70%的農用地,鄉村振興是誰的鄉村振興,振興什么?為了誰?回答這一系列問題都離不開小農戶。
三、構建小農戶獨立現代化的保障體系
小農興則鄉村興,鄉村興則國家強?,F代小農戶的強勢發展,已經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根本的力量,小農戶的小農業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鄉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加速小農戶現代化,強化農業農村發展的小農戶主體,進而夯實我國全面現代化的主體基礎。
1.完善頂層設計做好小農戶現代化的制度安排。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制度優勢,做好制度的頂層設計。形成全面現代化建設中小農戶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制度體系,切實支持小農戶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工農互補原則,把小農戶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城鄉融合帶動小農戶現代化的堅強合力。做好小農戶現代化的宣傳和幫扶工作,形成小農戶現代化發展的社會共識,構建小農戶優先發展的社會幫扶促進機制。
2.構建優先支持小農戶發展的扶持保護制度。構建小農戶優先投入的剛性財政體制,國家農業投入資金必須有到小農戶的明確比例,財政對農業企業和公司的投入須以帶動小農戶為前提;構建小農戶優先的稅收優惠體系,對小農戶的生產經營有明確的稅收免除;構建小農戶優先的土地使用制度,確保小農戶現代化發展的用地需求,強化小農戶的土地權利保護;構建小農戶優先的金融發展制度,國家有條件為小農戶貸款提供相應的利息補貼和貸款保險,提升小農戶的信用能力;構建小農戶優先的市場政策,推進市場公平,確保小農戶生產經營的良好市場環境。
3.創新小農戶現代化的生產經營體系。加大科學技術對小農戶的支持力度,強化科技應用的簡易化、傻瓜化,讓小農戶簡便使用現代物質裝備進行生產,用通俗易懂的現代科學技術指導小農戶生產經營活動,加速推進小農戶生產條件現代化,不斷優化小農戶的生態環境,構建小農戶抵御自然災害和風險的生產環境,增強小農戶生產發展的穩定性。通過社會化服務規?;七M小農戶生產規?;l展,引導單個小農戶成為規模化的群體并提升小農戶的經營效益,構建適合小農戶現代化的生產服務體系,主要在完善生產設施建設、提升小農戶的生產能力和生產環境質量上著力。引導和鼓勵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小農戶開展代耕代種代收服務,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和肥料統配統施服務,推進社會化集中育苗育秧、灌溉排水,為小農戶提供貯藏保鮮等經營性社會化服務。建立支持小農戶精細生產的政策支持體系,引導小農戶做好做優做大“土特產”文章,引導小農戶把“一畝三分地”做成高效優質農業,鼓勵小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兼業發展多種經營增收。
4.強化全產業鏈對小農戶的聯接帶動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創新三權分置的社會化經營體系,建設農業發展共享平臺向小農戶開放,提升小農戶的現代化營銷能力。完善小農戶農業全產業鏈參與機制,強化小農戶農產品的供應鏈聯營,推進小農戶進入二、三產業發展,加大建立政府背書的小農戶土特產供應網絡,加強小農戶網絡銷售技術和能力培訓,打造適應小農戶聯絡城鄉的小農戶土特產品電商銷售平臺,構建農業全產業鏈的營銷公用平臺網絡,實現小農戶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化平臺支持。建立支持小農戶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向小農戶精準推廣農業技術,在優良品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檢測檢驗、農資供應和市場營銷等經營環節上,構建小農戶為主體的合作體系。
5.構建適應小農戶現代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完善的風險保障體系,解除其現代化發展的后顧之憂。一方面,要構建小農戶的產業保險體系,小農戶抗風險能力小,要完善小農戶的產業保險體系,構建小農戶的自然風險和政策風險保障體系,消除小農戶現代化發展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要完善鄉村社會保障,加快提高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水平,加大國家對小農戶的社會保障支持力度,實現小農戶社會保障與城市市民均等化。對于相對貧困的小農戶要進行政策傾斜,建立小農戶有效的自然風險和社會風險防范體系和保障體系,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整體提高農業農村風險保障水平。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教授;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5年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