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高質量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
一、數字經濟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數字經濟通過優化農業生產流程,實現了農業生產智能化、自動化,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例如,無人機、自動駕駛拖拉機等智能農機的應用,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同時,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農業設備的互聯互通,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精準度和效率。此外,數字技術還推動了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減少了資源浪費,進一步提升了生產效率。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數字經濟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了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增值。通過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模式,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在下游,通過拓展銷售渠道、提升農產品品質等方式,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例如,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新型銷售模式,農產品能夠打破地域限制,直接對接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提高了農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此外,數字經濟還推動了農業與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催生了農業旅游、農產品加工等新業態。
提升農業創新能力。數字經濟為農業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農業科研機構和企業能夠更便捷地獲取和分析農業數據,為農業創新提供了精準依據。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也推動了農業技術的跨界融合和創新,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農產品溯源能力,增強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
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數字經濟在農業綠色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通過精準農業技術,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同時,數字技術還推動了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促進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例如,智能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控土壤、水質等環境指標,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助力農民增收與農村治理。數字經濟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徑。通過電商平臺和直播帶貨,農民可以直接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收入。此外,數字技術還推動了農村治理的現代化。例如,通過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了農村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公共服務的精準供給,提升了農村治理水平。
二、數字經濟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是農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石。要加強寬帶網絡、移動網絡等信息化高速公路的建設,確保農業信息的實時傳輸和共享。同時,要加強智能化農業設施的建設,如智能溫室、智能滴灌系統等,提高農業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以商河縣為例,近年來該縣大力推進數字農業建設,通過建設智慧農業園區、推廣智能農機等方式,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未來,商河縣應繼續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深化農業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數據資源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要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深入挖掘和分析農業數據資源,為農業政策制定、投資決策等提供精準依據。同時,要加強農業數據資源的共享和開放,推動農業數據的跨行業、跨領域融合應用。
在商河縣,可以通過建立農業數據共享平臺、推廣智能農業監測系統等方式,提高農業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能力。通過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推廣智能化農業生產模式。智能化農業生產模式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要通過引入無人機、智能灌溉系統、智能飼喂系統等先進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的精準度和效率。同時,要加強智能化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推動農業技術的更新換代。
在商河縣,可以積極推廣智能化農業生產模式,如利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利用智能灌溉系統進行精準灌溉等。通過智能化農業生產模式的推廣,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優化升級農業產業鏈。優化升級農業產業鏈是提升農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要加強農業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與服務業融合。通過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模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通過拓展銷售渠道、提升農產品品質等方式,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通過推動農業與服務業融合,拓展農業多功能性,提高農業附加值。
在商河縣,可以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園區、推廣農業旅游等方式,優化升級農業產業鏈。通過農業產業鏈的優化升級,提高農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新路徑。通過精準農業技術,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例如,利用智能監測系統實時監控土壤、水質等環境指標,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提升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農民是農業數字化轉型的主體。要通過培訓和教育,提升農民的數字素養和技能,使其能夠熟練運用數字技術進行農業生產和經營。例如,商河縣可以開展數字農業培訓班,幫助農民掌握電商運營、智能農機操作等技能。
三、商河縣智慧農業園區建設案例
商河縣重點打造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集農業生產、科技示范、休閑觀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園區內建設有智能溫室、連棟大棚、日光溫室等現代化農業設施,采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精準化管理。園區重點發展花卉、蔬菜、林果等特色產業,打造集生產、加工、銷售、旅游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商河縣智慧農業園區是該縣數字農業建設的重要成果之一。
智慧農業園區的建設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還推動了農業技術的更新換代和農業產業的優化升級。通過園區的示范引領作用,商河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四、結論與建議
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業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廣智能化農業生產模式以及優化升級農業產業鏈等路徑,可以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推動農業產業的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和推廣。同時,要加強對農業數字化轉型的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數字素養和應用能力。
加強產學研合作。要加強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動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通過產學研合作,可以促進農業技術的更新換代和農業產業的優化升級。
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要加強農業數字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提高農業數字化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通過人才培養和引進,可以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將數字經濟與農業綠色發展相結合,推動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提升農民數字素養。通過培訓和教育,提升農民的數字技能,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農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農業農村局;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5年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