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何建鵬等:關于汝城縣農機化發展形勢的調研

[ 作者:何建鵬?何好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1-08 錄入:吳玲香 ]

一、汝城縣農機化發展現狀

汝城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與廣東、江西兩省接壤,有毗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贛江)之美稱,該縣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山多田少,境內山嶺陡峻,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變化和地域差異比較明顯,屬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2015年全省鄉鎮區劃調整后該縣設14個鄉鎮,其中少數民族鄉鎮3個(即文明瑤族鄉、延壽瑤族鄉、三江口瑤族鄉)。全縣總面積為2401平方公里,總人口達40萬,其中農業人口有34.2萬人,農機作業人員達9.8萬余人,耕地面積29.08萬畝。十二五期間,該縣農機化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各類新型農機迅猛發展壯大,農機合作組織迅速發展。截止201512月底,該縣擁有各類農業機械5.7萬臺套,總動力達46.2萬千瓦。其中農用運輸機械191010.6萬千瓦;種植機械91703.4萬千瓦;農用排灌機械85003. 8萬千瓦;田間管理機械45000.54萬千瓦;收獲機械4760.87萬千瓦;插秧機3260.1235萬千瓦,農產品初加工機械73566.2萬千瓦;畜牧養殖機械30783.1萬千瓦;農田基本建設機械1010.7439萬千瓦;全縣機耕總面積達到32.8千公頃,機插面積8千公頃,機電排灌面積18.4千公頃,植保面積11.2千公頃,機收面積16千公頃,機耕化水平達到56.07%以上;全縣農業機械原值達3.612億元,凈值達3.07億元。

目前,該縣農機化發展凸顯以下幾個特點。

1、國家強農政策拉動,機械總量迅猛增長。十二五期間,該縣爭取國家各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400萬元,農民自籌資金   8000余萬元,加上社會自發購機,全縣農機總的投入超過2億元。目前,全縣農機裝備總動力達46.2萬千瓦,比十一五新增農機總動力17.6萬千瓦,新增各類機具1.6萬余臺套,已注冊登記掛牌的農機專業合作組織4家,是該縣農機發展史上的一個新飛躍,農民對農業生產機械的投入和使用力度明顯增強。

2、示范推廣力度加大,新型機具順勢發展。2008年,該縣水稻機插技術實現了的突破,縣級示范基地輻射帶動效果明顯。近年來,多個鄉鎮設點建立示范推廣基地,水稻育插秧技術得到逐步推廣和應用,機插率達20%。如今該縣聯合收割機受到廣大農民的普遍歡迎和認可,發展勢頭良好,能有力緩解農時農村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全縣農時水稻機收率達60%。目前,該縣農業生產各個領域的機械使用不斷擴展。各類新型高效農業機械裝備得到廣泛推廣和使用,如大中型飼料加工、茶葉修剪等新型綜合機械得到推廣使用。農民的購機取向已從以往的數量型向高科效益型轉變。

3、現代農業需求互動,作業領域日益拓寬。據該縣農機行業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該縣每年農事活動有3.5萬余臺套各類農業機械投入農時作業,其中80%以上的機械參與到機耕、機灌、機插、機收等作業環節,部分條件較好的鄉鎮基本實現了水稻耕、插、收、加工、運輸全程機械化,該縣農機化發展已逐步向果、林、漁、牧等行業服務領域拓展。

二、面臨的形勢及難題

1、行政執法主體的轉變。2015年全省縣市區政府機構改革后,該縣農機管理部門由原來的正科級參公管理機構降格為副科級機構,原有農機行政執法權已劃歸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行政執法主體由原有的主管變向為現有的托管模式,極大了削弱了農機部門的行政職能,影響了日常農機安全巡查和行業管理服務,挫傷了部分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熱情。

2、機具發展趨向于飽和。調研中發現,該縣鄉村農機具發展趨向于飽和,且閑置狀態凸顯,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驅動下,農民購置的各類農業機械日益增多,隨著農業成本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農民告別了田土,大部分鄉村水稻耕種以單季(中稻)為主,農民耕種積極性倍減,由于農時農事作業時間短,大部分機械農時作業后基本處于閑置狀態,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時機已經成熟,也是當前農機化發展的主攻方向。

3、機具結構單一不合理。調研中發現,該縣運輸機械較多,但適用于水稻等重要作物關鍵生產環節的農機具較少,且機具結構單一,真正具備高性能高效機械不多。目前,小型農機具多,大中型農機具少,機具配套比例較低,且丘陵、山區與地勢稍平坦地區機具發展不平衡。如大中型拖拉機和小型拖拉機擁有量之比為1:14,機具配套不合理,一臺拖拉機只配一個掛斗或一臺機械只適宜于一項農田作業,且技術性能差,操作起來困難,老化程度嚴重,不能充分發揮其作業機械的主體服務優勢,從而造成農機利用率低,農機效益差,機具配套比例均低于發達地區水平。

4、鄉村機耕道建設滯后。通過深入多個鄉鎮重點村組實地調研發現,該縣各鄉村主干道基本完整,部分鄉村田間機耕道保持著原大集體時的狀況,但變得更狹窄,機耕道的問題最為突出,造成了有機無路行的現實局面,導致農業機械作業轉移困難,難以發揮其作業優勢。從而加大機耕道建設投入將成為該縣當前和今后發展農機化急需解決的重要難題。

三、建議及對策

1、以政策杠桿為驅動,提高農機服務水平。一是要突出服務三農主題。把農民作為主體,緊緊把握糧食生產這條主線,走地方特色農機化發展道路,以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為抓手,以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為重點,通過政策扶持激發廣大農民發展和應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同時發揮政府扶持引導作用,著力解決農民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問題,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要發揮農機作業優勢。確保農時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機耕、機插、機播等作業環節朝著節本增效高科技方向發展;不斷拓寬水稻機收、跨區作業領域,農機社會化經營服務體系需不斷完善,推動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迅速發展,機具質量向高端科技延伸,涵蓋農林牧漁等新領域。三是要突出依法推進、依法監管。在全面落實《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規定的燃油補貼、稅收信貸優惠、建設農機化示范基地、建設機耕道等扶持措施的同時,建立和完善各項配套法規,構建促進農業機械化的保障體系。

2、以興機富民為主線,創新農機發展舉措。一是要突出發展重點環節機械化。采取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等有效方式,找準制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薄弱環節,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在重點區域、重點作物、重點環節的機械化發展上進行突破,以點帶面,穩步推進。二是要提高農機化經營效益。以農機購置和累加補貼降低農業機械的購置成本,爭取地方追加補貼降低薄弱環節農機化的作業成本,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切實加強基層農機推廣隊伍建設,規范農機市場監管,加強農機產品質量回訪、監督、監管服務,維護廣大消費者權益。三是要強化農機安全監管。加強機具保養與維護及操作技術培訓服務,提高農機手技術素質,保障農機產品安全,促進機具的性能指標正常發揮;加強農機安全法規教育和重點部位安全隱患排查,推進平安農機創建;著力抓好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主力軍作用。

3、以推廣示范為重點,提升農機發展水平。一是要著重發展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重點抓好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建設,在全縣14個鄉鎮建立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點,實現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全覆蓋,全面提升水稻機插水平。二是要突出農機科技創新和普及應用。采取技術攻關、試驗、示范等措施,促進基礎性、關鍵性、公益性農業機械的科學研究和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通過政策引導,充分發揮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支持產學研結合,鼓勵根據不同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需求,研究開發先進適用、安全高效的農業機械。三是要發展大中型等新型機械。重點扶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林業科技示范戶,重點推廣大中型挖坑、挖拙機械,引導農民進行機械化植樹造林;引導養殖專業戶購置使用飼料加工等機械,提高養殖效益;在農產品加工生產中,進行機械化優質雜糧加工和土特產分級包裝,提高其經濟效益。四是要突出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按照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和完善適應家庭承包經營和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農業生產經營者共同使用、合作經營農業機械,支持農機大戶發展;積極引導各類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發展,實現規范化運作。

(作者簡介:何建鵬,男,漢族,本科學歷,現任汝城縣農業機械管理局局長;何好生,男,漢族,本科學歷,現任汝城縣農業機械管理局副主任科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亚洲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1 | 中文字幕丝袜四区 |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 |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