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在中國江西網的幫助下,萍鄉籍農民工葉紹萍眉間緊鎖了眉頭終于舒展開了,因為他領到了“遲到”了近兩個月的2400元工資。“年關將至,最怕的就是拿不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下的錢,現在可以安心過個好年了”,葉紹萍說道。當日,與葉紹萍一同領到工資的還有49位工友,共計222215元。
時下,雖然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已明顯提高。但惡意欠薪的新聞仍時有發生。特別是,在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一些企業拖欠工資的問題,又開始抬頭。由于力量相差懸殊,加之“獨在異鄉為異客”,沒有明確的雇傭合同,農民工一般都扮演吃虧者的角色。但萍鄉的49位工友無疑是幸運的,在江西網的幫助下,討薪成功,成功的維護了自己的權益。
為農民工異地討薪,看著正義光鮮,背后卻盡是辛勞與苦楚。以本則新聞為例,由于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相關負責人稱“不認識這些農民工”,甚至是“不接待”討薪民工。面對種種不利局面,中江網記者積極奔走,尋找可能解決問題的辦法,積極拜訪勞動主管部門,甚至是借助市長熱線的幫助。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幫助萍鄉工友討薪成功。可以說,49名農民工拿到工資卡那一刻的笑容,凝聚了記者的汗水與辛勞。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大多時候,新聞媒體都是通過“妙手文章”喚起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注,從而幫助農民工擺脫困境。而中國江西網不僅積極通過“傳統”手段幫助農民工,更組織公益團隊深入異地為工友討薪。這種熱心公益關注民生的情懷,將鐵肩擔道義演繹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幫助農民工討薪,只是中國江西網熱心公益的一個縮影。據統計,僅中國江西網萍鄉站四年來,就為市民解決各類生活難題200余起。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江西網已開始“系統化”的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去---中國江西網萍鄉站創辦了萍鄉志愿服務團,有組織、有目的的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比如,普及法律知識,幫助農民工簽訂正規的勞動合同,組織200多名司機將從每單代駕業務中捐出一元錢作為志愿服務公益基金,助力萍鄉公益事業和志愿服務。
“網站助農民工討薪”提高公益事業的閾值。我們希望通過中國江西網的引領與示范,激活更多媒的公益基因,積極幫助弱勢群體奔走,為公益事業加油添力,用媒體的鐵肩擔起社會道義,提高公益事業的閾值。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江西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