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明確指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貫徹落實這一要求,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工作報告中,將“堅決整治和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切實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作為2016年的七項主要任務之一作出部署。
路徑清晰,把壓力傳導到縣鄉、責任壓到基層
“層層傳導壓力,強化責任落實。”全會報告在部署這項任務時,把責任落實放在首位,并對責任主體提出明確要求:省市兩級黨委、紀委要把壓力傳導到縣鄉、責任壓到基層。縣鄉黨委要發揮關鍵作用,縣鄉紀委要把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主要工作任務,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管理監督。
“解決基層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根本在于以上率下,在于層層傳導壓力,落實主體責任、監督責任。”中央紀委有關部門同志解讀全會報告精神時說,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寶貴經驗。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一開始就把黨風廉政建設緊緊抓在手上,從中央做起,堅持領導帶頭、以身作則,為各級黨組織樹立了標桿、作出了示范。“向中央看齊,破解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各級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沒得推,也沒得脫。” 該同志表示,當前,“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省、市兩級黨委、紀委要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把責任落實下去,把任務分解下去,把壓力傳導到縣鄉。這是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關鍵所在。
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省市兩級黨委要抓好縣級黨委,使其發揮關鍵作用。縣黨委書記要強化責任擔當,加強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堅強戰斗堡壘,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各級黨委在扛起主體責任的同時,必須要求下級黨組織和紀檢機構真正扛起各自責任,打通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
縣鄉紀委要深化“三轉”,聚焦聚焦再聚焦,把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主要工作任務,把監督執紀問責做深做細做實。
沒有問責,責任就落實不下去。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樣離不開嚴格責任追究。對失職瀆職的要嚴肅問責,強化震懾效果。
重點突出,加大對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查處力度
全會工作報告對治理基層腐敗問題提出了要求,也明確了重點。
全會指出,加大對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查處力度。重點查處和糾正超標準超范圍向群眾籌資籌勞、攤派費用,違規收繳群眾款物或處罰群眾,克扣群眾財物、拖欠群眾錢款等突出問題;集體“三資”管理、土地征收和惠農等領域強占掠奪、貪污挪用問題。嚴肅處理在辦理涉及群眾事務時吃拿卡要,甚至欺壓群眾的違紀行為。同時強調,嚴肅查處扶貧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揮霍浪費問題,以嚴明的紀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保障。
這些具體而有針對性的要求,來自中央對基層現實問題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應該肯定,基層干部隊伍主流是好的。但是,基層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回避。2015年,一份對河南、云南、杭州等省市的調查數據顯示,群眾對市縣鄉級干部作風滿意度相對較低。
從近年查處的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看,在一些地方、部門、單位,基層干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還易發多發。有的搞“雁過拔毛”,挖空心思虛報冒領、克扣、侵占惠農專項資金,甚至連扶貧的資金都敢動;有的違規處置集體“三資”、侵吞集體資產;有的違紀金額巨大,小官巨貪問題凸顯;有的在救濟、補助上搞優親厚友、吃拿卡要;有的高高在上,漠視群眾疾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有的執法不公,甚至成為家族勢力、黑惡勢力的代言人,橫行鄉里、欺壓百姓。
“這些問題覆蓋面廣,數量大,涉及人口多。基層群眾對反腐敗的訴求非常強烈,對于百姓身邊的腐敗問題要抓緊加以解決。”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表示。
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我們工作的著力點。各地只有貫徹中央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把全會部署任務變為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具體有效的專項行動,才能取得遏制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實際效果。
目標明確,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月1日至12月20日,全國共查處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80516起,處理91550人。31個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在省一級紀委官方網站通報問題13436起,點名道姓曝光19838人。
過去的一年,中央紀委集中督辦、重點督查,各省紀委發揮組織協調作用,開展專項巡察整治,嚴肅查處發生在民生資金、“三資”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的嚴重違紀行為,以及吃拿卡要、與民爭利、欺壓百姓等問題,群眾的獲得感明顯增強。國家統計局2015年在全國22個省區市的民意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1.5%的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效表示很滿意或比較滿意。
貫徹共享發展理念,就是要以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為根本標準,加大對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查處力度。2016年,全會將一些嚴重啃食群眾獲得感的扶貧領域虛報冒領、強占掠奪惠農資金等問題作為重點,加大查處力度,目的就是為了“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正風反腐讓群眾增加了對黨的信心,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心理獲得感。同時也讓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了信心,這是正風反腐帶來的更高層次的獲得感。”
群眾更直接的“獲得感”其實來自于自身生活的改善,來自于自身問題的解決。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就要多圍繞解決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展開,從群眾反映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侵害群眾利益的“小案”著手。正如全會工作部署,“要結合實際,對癥下藥,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要定期梳理問題線索,對反映集中、性質惡劣的,重點督辦、限期辦結。”這字字句句,都沖著群眾真真切切的獲得感而去。
郡縣治,天下安;基層治,百姓安。各級黨委、紀委必須站在黨和國家全局的高度,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始終保持堅強政治定力,堅定不移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堅定不移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讓廣大群眾能看得到、體會得到、享受得到全面從嚴治黨成果,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紀檢監察雜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