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開學了,這幾天在車站也能見到“反遷徙”一族送孩子回老家。春節前他們把孩子從老家接到西安,短暫的團聚過后,孩子們又要離開父母回老家了。
故事1
“我在西安聯系過學校,但總沒名額”
“快開學了,孩子們在這里沒法上學,只能把他們送回湖北老家。”昨日上午,32歲的王東帶著兩個孩子趕到西安三府灣客運站候車,分別時刻依依不舍。
王東的老家在湖北隕西縣,夫妻倆在西安做小生意,和兩個孩子每年有兩次相聚,一次是暑假,一次是寒假。今年春節前,王東回老家接8歲的大兒子王樂和4歲的小兒子王歡來西安,一家四口開開心心過了個年,年過完了,孩子們又得回老家上學了,“我在西安也聯系過學校,但總沒名額。”王東說,因為長時間沒和孩子相處,小兒子對媽媽還沒親起來。
一年聚兩次,維系父子母子關系全靠打電話,王東說他幾乎天天都給老家打電話。一旁8歲的兒子迅速報出了父親的電話號碼。
故事2
“老人在風陵渡接孩子,我直接外出打工”
昨日上午10時許,三府灣客運站,王濤帶著10歲的兒子王晨宇和8歲的女兒王馨捷上車放行李,這輛車開往山西芮城。年輕的父親和一雙兒女全穿著紅衣服,手拉手走在車站,看上去真是幸福。
可他們面臨的是別離。王濤說,這個春節他們是在媳婦的老家漢中過的,年前他和媳婦從各自打工的城市回到山西老家,接上在那里的一兒一女,再到漢中媳婦家。前幾天媳婦已出發去深圳打工了,他負責將孩子送回山西老家,爺爺奶奶在風陵渡等著接孫子孫女回去,他將孩子交給父母后就直接去外地打工了。談及這一年一度的分離,32歲的王濤不愿多說,只說從孩子4歲起就是這種生活。
故事3
“過幾年老人帶不動孩子了,我們就回來了”
昨日上午11時,西安火車站候車室,32歲的馬女士和丈夫吳先生在候車,這對夫婦將赴寧波打工。馬女士說,從兒子3歲開始,每年都是過完年后,就將兒子留在隴縣老家的爺爺奶奶家,她和丈夫出外打工,現在孩子已經9歲了,元宵節基本沒在一起過過。好的是,她和丈夫在寧波的一個學校食堂打工,暑假和寒假都能回隴縣老家陪孩子一段時間。
馬女士說,她和丈夫在外打工一個月能掙6000多元錢,但如果帶孩子在寧波上學的話,這點錢是無法生活的,只能將孩子留在老家由老人照顧,她和丈夫趁著年輕再掙點錢,“再過幾年,老人年紀太大帶不動孩子了,我們就得回來了。”
背景資料
僅六成農民工子女和父母同住
正月十五之前,各大車站就迎來了外出勞務人員出發的高峰,2月18日、19日、20日三天,三府灣客運站共發送旅客10143名,西安火車站近三日日均客流10萬人。依據客運站及火車站人員常年的經驗,這些出行者中外出勞務人員占比應在五六成。
西安火車站工作人員介紹,從近兩年開始出現了一種新現象,可以稱之為“反遷徙”,就是過年前,有不少老人帶著孫子孫女與在外地打工的子女團聚。針對此現象,火車站特別設立了親情候車室,今年春節前,親情候車室每天接待的“反遷徙”一族有上千人。春節后,又會有不少老人帶孫子孫女回老家生活。
據西安市對灞橋、未央、閻良、雁塔、臨潼、長安、藍田、周至、戶縣9個區(縣)的農民工調查顯示,2015年,農村17歲以下人員主要居住地點在戶籍所在地,占85%,居住在村外鄉內占5.1%,鄉外縣內占5%,縣外省內占4.2%,省外占0.8%。未成年人與父母共同居住的占64.9%;與父親一方居住的占1.9%;與母親一方居住的占13.6%;與(外)祖父母居住的占13.9%;獨自居住的占3.4%,其他如住校的占2.3%。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商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