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離任,不僅要審“經濟賬”,如今更要審“生態賬”。2015年江西省新余市在全省率先探索試點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目前已經完成對該市渝水區原區長和市環保局原局長的“生態審計”。(3月21日《人民日報》)
何謂“生態審計”?為何要實行“生態審計”?如何確保“生態審計”實現制度設計的初衷?對于這個新概念,不只是公眾,即使是一部分官員不甚全面深刻的理解。而江西省新余市在探索試點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方面有不少經驗是值得其它地方借鑒的。
從一些地方試行的“生態審計”看,其內容主要包括重大決策是否符合綠色發展理念,自然資源資產保護利用責任目標完成情況,日常業務履職和執法監管是否到位等。審計部門依靠林業、國土、環保、水利等部門業務調查了解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森林、土地、礦產、水利、環境質量方面情況。而生態審計的內容、流程和標準大同小異,只是在實際落實和審計的精準性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盡管實行生態審計對于轉變地方發展模式意義重大,但從現實看,“生態審計”仍處于試點階段,普遍推行絕非在朝夕之間。
但毫無疑問,實行領導干部離任“生態審計”是大勢所趨,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更是踐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標示著唯GDP論英雄的政績觀正在得到糾正,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基調的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績觀正在得到確立和鞏固,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深刻轉型時期的客觀要求。其實,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與會代表熱議最多的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就是綠色發展理念。綠色代表環保、健康、可持續和生態文明,這是整個“十三五”規劃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沒有生態文明,就談不上建設美現中國、實現中國夢。不難發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群眾越來越講究生活的品質,希望生活在碧水藍天的優美環境中。民之所愿,施政所向。實行“生態審計”,既是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需要,又是增加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需要。
“生態審計”詮釋綠色發展理念。實際上,西方發達國家早就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有意將容易制造污染的低端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轉而把發展精力投入到綠色低碳且附加價值極高的高端產業、高新技術、服務業,并在發展中日益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建立完善的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和交易制度體系。毋庸置疑,綠色發展理念將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基調,唯有堅持這個基調,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中國夢從可能從夢想照進現實。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