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各種信息的傳播速度不斷提高,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農產品“賣難”、“菜賤傷農”等新聞進入到公眾的視野內,不僅令人痛心,也沉重地打擊了部分農民的積極性。而另一邊則是令城市消費者屢屢驚呼的“高菜價”,甚至有人連連感嘆“吃不起”。這種“菜賤傷農”與“高菜價”的矛盾現象的背后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流通環節過多、運輸成本高、收購商囤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錯綜復雜。問題的根本癥結是什么?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在一些農村的調研中發現,有些偏僻閉塞的貧困村的村民開始置備起電腦并在網上賣起了雞蛋、蜂蜜、雜糧等農產品,價格不菲但銷量不錯。隨著對越來越多這類“不務正業”的村民的深入了解,我們也開始在問自己,電子商務能給我國農業帶來多大的變化?其原理是什么?現階段發展農產品電商有什么困難與對策?
電子商務可能是我國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機會
轉變當前的農業發展方式,驅使我國農業提質增效,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以前,在吃不飽的年代,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讓人們“吃飽”,而在今天,這個目標已在逐漸轉變為讓人們“吃好”。“吃好”意味著花費更高,同時也能夠在市場上買到好的產品。但現實是,消費者在選擇農產品時,很難直接辨別其好壞,即使是有著各種認證的農產品,消費者在購買時也會打上幾個問號。因此,還是得從源頭尋找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以便對癥下藥。
眾所周知,農產品要實現其價值,就要流通,進入市場,轉變為商品。在傳統的流通渠道中,存在著流通環節多、信息不對稱、無品牌或品牌效應低等諸多問題,并導致了前面我們所提到的“惡性循環”。而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也開始興起。電子商務是基于信息網絡開展交易的一種交易方式,它極大地拉近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同時極大地擴大了產品的銷售市場,讓生產地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消費地的束縛。正因如此,農產品電商的發展讓農民有更廣闊的銷售市場,并且相對傳統的線下渠道極大地減少流通環節,從而讓農產品銷售渠道變得更為通暢,而這種變化,不僅有利于農民銷售農產品的價格提升,也有利于消費者購買到質量更優質的農產品(當然,這種效果可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市場調整),而且還有利于消費者通過評價等方式驅使生產者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并最終促使“良品驅逐劣品”的良性機制的形成。當然,這個過程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但這種暢通的渠道具備了解決傳統渠道因環節過多而造成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特性。一旦解決(或部分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就能夠實現對不同質量的產品實行區別定價,從而加速農業生產由對數量的追求轉變到對質量的追求,促使農業更良性地發展。
基于上述認識,我們認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可能是我國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機遇。我國農產品電商發展的趨勢從總量上看,尚處于起步階段。根據農業部的統計,2014年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與同期3.3萬億元的農產品物流總額相比,僅為3%。
但從發展速度和整個電子商務發展大環境來看,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從可以獲得數據的阿里零售平臺(淘寶+天貓)來看,在阿里零售平臺上交易的農產品有效GMV(網站成交金額)從2010年的37.35億元迅速增長到2014年的448.6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86.17%。另外,從經營農產品的電商企業以及電商平臺上經營農產品的賣家數量來看,同樣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根據《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僅僅是在阿里零售平臺上經營農產品的賣家,2014年就達到了74.98萬家,較上一年增長60.57%。
另外,從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大趨勢和大環境來看,我國的農產品電商具有良好的發展環境。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截至2014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6.4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47.9%,其中城鎮網民規模為4.70億人,普及率達62.8%,農村網民規模為1.78億人,普及率達28.8%。從增速來看,雖然增速有所減慢,但仍在持續增長,其中2014年增長5.0%。
而從與電子商務相關度較高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和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這兩個指標來看,仍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其中城鎮網絡購物用戶的規模達2.84億人,2010至2014年的五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6.1%,占城鎮網民之比也從2010年的40.8%提高到2014年的60.4%;在農村網民方面,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為0.77億人,復合增長率達32.6%,占農村網民之比也由20.1%提高到43.2%。
在網絡支付方面,城鎮的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2.42億人,2010至2014年的五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5.4%,占城鎮網民之比也從2010年的34.9%提高到2014年的51.4%;農村的網上支付用戶規模為0.63億人,復合增長率達31.2%,占農村網民之比也由16.8%提高到35.2%。
上述數據表明,隨著我國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不僅網民規模持續增大,而且通過網絡進行購物消費的用戶規模也在迅速增大,這為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從各大電商、物流等領域的巨頭紛紛涌向農村,從各類資本紛紛加入農產品電商,尤其是生鮮類農產品電商中的爭奪大戰等現象就可以清楚看出,我國農產品電商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而從發展勢頭來看,眾多電商企業和賣家的紛紛加入,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農民返鄉創業,越來越多投身于農業的新青年新農人忙碌在田間地頭等等諸多新變化都在表明,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已開始呈現出星星之火即將燎原之勢。
當前發展農產品電商所存在的困難及其對策
從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基礎來看,目前我國在以下幾個關鍵方面還較為薄弱。
(1)倉儲物流
目前,我們的倉儲物流體系還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目前在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的物流成本偏高,二是冷鏈物流體系發展較為滯后。這也是制約中西部較為偏遠、交通較為落后的地區的電子商務,尤其是農產品電商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們知道,一方面,農產品電商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就要確保到消費者手中的農產品的完好性、及時性或新鮮度;另一方面,物流配送成本也不能太高,因為整體而言,農產品的附加值不高,如果物流配送成本過高就會壓縮其市場空間。而倉儲物流的解決,不僅涉及基礎設施及設備的巨額投資,甚至涉及道路建設,單靠個別小生產者是不可能解決的。可喜的是,當前一些物流企業、電商平臺以及地方政府都在積極建設倉儲物流體系,包括冷鏈物流的基礎建設。
倉儲物流是一個行業,一般而言,一個物流企業是否選擇在某個地方上投資建設并開展業務主要是出于其業務上的考慮,即當前或一段時間后是否有利可圖。因此,政府可以在進行綜合考核之后對某些地方的倉儲物流業的發展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以加快改善當地的倉儲物流條件,促進當地農產品電商的發展。
另一方面,依據生鮮農產品的主產地和消費地的供需情況,加快冷鏈物流的布局,引導物流企業積極參與建設,進一步完善冷鏈物流體系。
(2)產品標準
目前,很多農產品都是沒有標準的,尤其是蔬菜水果類。由于缺少標準,對產品的準確描述和分類就不可能實現,優劣也難以區分,加上是在網上進行的銷售,更加大了消費者分辨的難度。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現有的一些認證或者一些地理標志,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監督,逐漸引起了用戶的疑慮,并加劇了消費者對認證的普遍不信任程度。
因此,一方面,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各行各業的行業協會等組織的力量,加快制定各類農產品的標準。另一方面,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等應當加強對各類標準和認證的監管,尤其是現有認證的監督管理,加大對違規認證機構的處罰,使各種認證和標準真正獲得應有的公信力。
(3)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雖然由于近年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重視,各地都在構建自己的農產品追溯體系,但就現有的體系來看,更多只提供一個威懾功能,即在出問題時,能找到相應的責任人。但準確來說,這樣的體系只能算安全追溯體系,還談不上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因為它不具有驅使生產者提高產品質量的動力。也就是說,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不僅具有安全事故責任的追溯功能,還應當為消費者提供辨別其質量的依據,而且必須確保其真實性。
實際上,在這方面已經有不少探索,甚至有不少生產者為了取得消費者的信任,直接在田間地頭安裝了24小時運行的攝像頭,為消費者提供實時的畫面,但從推廣應用效果來看,目前還在起步探索階段。目前已經有不少商家都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并積極投入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研發和試驗推廣。
從政府角度來說,一方面應當樂于看到企業的積極參與,但另一方面,也應當加強與各個企業的聯系及合作,通過聯合各方力量和優勢,加快推出較為可行且相對統一的標準,以促進該行業更有序規范地發展。另外,關于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應當主要由誰來實施、誰來維護、誰來監管、誰來付費等問題,政府方面也應當加大研究。
(4)人才
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少不了人才,農產品電商也是如此。農產品電商的發展主要需要三大類人才,即電商類人才、農業類人才和食品類人才。在電商人才方面,包括美工、運營、推廣、客服等人才,而這類人最好還能對農產品比較了解。除了電商人才外,農業方面的人才可能更加緊缺,尤其是農業技術人才。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以前我們是吃不飽,所以對農業的研究更偏重于病蟲災害防治和產量提升方面。但今天,在確保產量的同時,我們可能更需要提高產品質量方面的農業技術人才。
第三類就是食品方面的人才。眾所周知,初級農產品除非極個別的地理型產品外,很難取得較高的附加值,唯有進行適當加工,甚至深加工之后才能獲得更高的附加值。為此,就需要進行食品方面的研究,包括研發、生產等方面的各種食品類人才。
因此,各地在發展農產品電商時,不僅要加大對電商人才的引進和培訓,更應當加大農業技術人才和食品技術人才的引進培養,并應當充分與協會、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各種組織進行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借助電子商務這股新風促進當地農業的新發展。
此外,關于農業規模化、農業產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村土地流轉等問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這些改革推進的難點在于解決農民生計的問題,如果農業的轉型升級能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創業和就業機會,生計有了著落,則在農業轉型升級發展需要時自然會促進農村土地流轉、農業適度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發展,以及城鎮化的推進。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農產品電子商務是我國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好機會,要抓住這個機會加快發展農產品電商,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企業、農民、城鎮居民等等各方力量的作用。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農產品電商的發展之路將會越走越寬,我國農業也將會更加健康地發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也不再是貧窮的代名詞,如驚弓之鳥般常常談及食品安全的城里人也將會吃上放心優質的食品。
(作者單位:林廣毅,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系;康春鵬,農業部信息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