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農場模式分析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⒓s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形成了一定規模,相關農戶的收入得以提高。由于政策鼓勵,家庭農場未來數量增長迅速。
客觀地說,家庭農場信息化發展水平不一,采用自動化技術進行生產管理的比例很低。可以預計,隨著自動化設備和IoT技術的普及,家庭農場的產值和效益會進一步提高,未來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資本的介入,也將導致農場之間發生聯合或兼并。
基本情況如下:
2013年“家庭農場”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
2013年3月,農業部首次對全國家庭農場發展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家庭農場開始起步,以種養業為主,表現出了較高的專業化和規?;健T谌考彝マr場中,從事種植業的有40.95萬個,占46.7%;從事養殖業的有39.93萬個,占45.5%;從事種養結合的有5.26萬個,占6%;從事其他行業的有1.56萬個,占1.8%。
截至2012年底(下同),全國30個省、區、市(不含西藏,下同)共有符合本次統計調查條件的家庭農場87.7萬個,經營耕地面積達到1.76億畝,占全國承包耕地面積的13.4%。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有勞動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員4.33人,長期雇工1.68人。平均經營規模達到200.2畝,是全國承包農戶平均經營耕地面積7.5畝的近27倍。2012年全國家庭農場經營總收入為1620億元,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為18.47萬元。
二、社區支持農業(CSA)
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最早出現在德國、瑞士和日本,八十年代出現在美國,在日本得到最初的發展。CSA是一種在農場或農場群及其所支持的社區之間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生產者即農場承諾不使用化肥、農藥或生長激素等,按照生產計劃利用自然的生態循環系統進行種植和養殖。
CSA與家庭農村的不同之處在于生產者不限于家庭成員,而更多的是采用企業組織,因而商業程度較高。CSA模式沒有固定的經營“套路”,有些規定消費者在年初就預先支付購買有機農產品的費用;有些則讓消費者成為“股東”,不僅分攤成本,還要承擔自然災害等風險;有些規定“股東”可以投入現金,也可投入勞力。最值得稱道的是,CSA注重環保,提倡健康生產、生活方式:一切農活都是手工操作;禁止使用化肥、農藥以及除草劑、催熟劑等影響莊稼正常生長的化學藥物。
CSA提倡的是生態有機農業生產,目前的生產方式還處于農業1.0時代,基于人工或者只借助小型機器進行有機耕作,大多數農活都需要人去親力親為,勞動強度比較大。這就對農業規模化發展提出了挑戰。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將來對IoT技術需求極大。
相對國外,CSA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發展較快。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智慧農業(000816)趨勢前瞻與產業鏈投資戰略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13年,我國CSA項目已達200多個,分布在全國近20個省市,并呈現出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快速推進的勢頭。
圖表1:中國部分CSA地區分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前瞻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