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思:農村社會組織發展需增量提效

[ 作者:劉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8 錄入:實習編輯 ]

——基于全國25個省303個村莊8054位農民的調查與研究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深刻變化,農民組織化成為繁榮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農村民主的一條有效途徑。為此,我們需要了解目前我國農村社會組織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法。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依托“百村觀察”項目平臺,于2015年1月至3月對全國25個省303個村莊8054位農民進行了實證調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國農村社會組織呈現多樣化發展,但在數量上偏少,在規模上偏小,且發展不均衡。進一步發展還存在著社會組織缺乏主體的“空轉”現象,社會組織構架“官化”問題,社會組織活力不足難題,導致社會組織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為此,我們建議, 優化發展環境,培育社會組織生長土壤;健全體制機制,引導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激發內生活力,提升社會組織服務效能。

一、農村社會組織發展現狀

(一)多:農村社會組織發展類型豐富

調查顯示,在全國300個有效村莊樣本中,12.67%的村莊有傳統的宗族組織。在現代社會組織中,成立了文娛組織的村莊占比最高,為47.57%;有30.24%和10.82%的村莊發展了經濟組織、民間社會組織;在政治類的組織中,行政村層面成立監督組織的村莊達75.67%,26.44%村莊成立了協商議事組織。可見,隨著經濟與人們需求的發展,農村社會組織發展逐漸趨向多元化。

(二)少:農村社會組織發展進度有限

在農村社會組織發展上,全國292個有效村莊樣本中,37.63%的村莊沒有現代社會組織。有1個、2個、3個及以上現代組織的村莊占比分別為20.79%、10.75%和30.83%。從具體的數值情況來看,2014年樣本村莊社會組織總量為626個,村均2.14個。其中村均經濟組織、民間社會組織、文化娛樂組織0.52個、0.43個和1.35個。整體而言,目前農村社會組織在數量上仍較少,發展進度較慢。

(三)小:農村社會組織發展規模不足

從社會組織的規模來看,292個樣本村莊共有626個現代社會組織,其會員(或長期活躍)總人數為11180人,平均17.86人。對不同類型組織成員規模具體分析,其中,經濟合作組織會員(或活躍人員)的總數和均數都為最多,為5240人和29.11人;民間社會組織總人數為1365人,平均13.93人;文化娛樂組織對應為4575人和13.15人。數據表明,農村社會組織整體規模偏小,相較而言,經濟合作組織的規模要稍微大一些。

(四)大:農村社會組織發展差異明顯

農村社會組織發展還呈現出不均衡的特征。一方面,各類組織之間發展不均。從上面社會組織發展類型的分析可知,成立文娛組織的村莊占比最高,有民間社會組織的村莊比重最小,且兩者占比相差29.42%。另一方面,不同村莊的社會組織發展也不均衡,尤其體現在不同收入水平村莊之間。整體上,收入水平與現代社會組織的發展呈正相關關系。具體對比上,高收入村莊與低收入村莊成立經濟組織、文化娛樂組織、民間社會組織的占比差分別為9.72%、11.31%和12.33%。

二、農村社會組織發展問題

(一)社會組織出現“空殼化”現象

活躍人員(會員)是社會組織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但調研發現,分別有6.59%、9.80%和5.56%的農村其經濟組織、文娛組織和民間社會組織沒有活躍人員(或會員)。對于有活躍人員的組織,其中經濟合作組織46.15%人數在1至10人;民間社會組織也達到39.22%;文娛組織此占比相對要少,為21.43%。可見,村莊社會組織活躍人員相對較少,且部分村莊社會組織呈現“空轉”狀態。

(二)社會組織運行存在“官方色彩”

社會組織也稱為“民間組織”,與“官方組織”相對應,是社會自主自愿的組織形式。數據卻顯示,因“政府要求”和“村兩委決定”而成立監督組織的村莊占比共達91.63%;因此成立協商議事組織的村莊為45.62%。從組織組成人員來看,分別有5.73%和0.44%村莊監督組織成員由村干部指定和政府指定;13.33%村莊協商議事組織完全由村干部組成。20.51%經濟合作組織主要職能為“執行兩委決策”。由此可見,農村部分社會組織缺乏自主性與規范性,更多的為政府或村兩委的“協助者”。

(三)社會組織活動開展缺乏活力

活動開展與參與是社會組織基本的日常生活。具體來看,37.21%樣本村莊宗族組織未定期舉行活動;5.29%村莊監督組織未開展監督會議;協商議事組織一年村均開展決議會議3.64次;未組織文娛活動的村莊占40.61%,開展文娛活動的村莊總次數172次,由村莊文娛組織舉辦的只占到3.70%。在農民參與上,參與過協商議事組織會議的村民比重為11.52%;村民文化娛樂組織的農民參與率為7.41%,文娛組織活動的參與率為20.07%;加入經濟組織的村民占比更低,僅5.10%。可見,農村社會組織活動少,居民參與率低。

(四)社會組織的功能效度不高

實現組織目標,發揮組織功能是社會組織的“魂”。農村社會組織中,95.67%的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過服務,但有37.04%農民認為作用不大。村莊管理層面來看,16.67%村莊認為經濟合作組織“不利于村集體經濟發展”,還有11.12%村莊表示“不利于村莊穩定”和“妨礙兩委工作”。同時,34.51%農民認為行政村監督組織幫助不大;35.08%農民表示用水協會作用不大。由此可知,不少社會組織運行效果并未達到居民的期待,甚至對村莊管理產生不利影響。

三、推進農村社會組織發展的建議

(一)優化發展環境,培育社會組織生長土壤

首先,進一步提高對發展農村社會組織的思想認識,把加強社會組織建設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建立符合地區實際的制度體系,為社會組織發展明確方向,創造優良環境。

1.加大政策支持,鼓勵多類型農村社會組織發展。降低準入門檻,完善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制度,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鼓勵多類型農村社會組織發展,逐步形成種類齊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農村社會組織服務結構體系。鼓勵農村社會組織通過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在勞動就業、教育培訓、濟貧養老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探索渠道多元化,穩定保障農村社會組織資金來源。積極拓展資金來源渠道,探索建立農村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或發展專項基金,引導慈善資金、社會捐贈資金等有效流入公益性社會組織;同時,通過減免稅收,擴大稅收優惠的種類和范圍,鼓勵企業、個人對公益性社會組織捐贈。此外,根據地方財政收入水平,有計劃的劃撥專項資金,支持農村社會組織發展運營。

3.聚力多措并舉,拓展農村社會組織發展空間。政府要轉變治理理念,調整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與行為邊界。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和購買公共服務制度,把農村社會福利項目的實施和管理、公益性服務項目的經營、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的組織等公共服務,逐步讓渡給社會組織,形成政府與社會組織相互合作、相互補充的合作伙伴關系。與此同時,把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領域,以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的效率和質量。

(二)健全體制機制,引導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1.完善法律法規,引導農村社會組織規范化發展。在廢除或修改某些對社會組織發展不利的法規的同時,根據各類社會組織的特點,制定和完善針對某些具體社會組織的單行法規,為各類社會組織的管理和監督提供法律依據。政府應該在廣泛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有關社會組織的立法,發揮農村社會組織在農村自治、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的獨特作用。

2.加強監督管理,引導農村社會組織有序化發展。一是完善監管體系。進一步理順各種監管關系,民政部門重點承擔與準入登記有關的法律責任,行業主管部門依法承擔相應的行業監管責任,其他部門在職責范圍內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二是強化外部監督。開展公益性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評估工作,積極引進第三方評估機構,探索形成政府主導、第三方評估機構具體實施的評估機制。充分發揮政府主管部門、人大、政協和媒體的監督作用,形成倒逼機制,推動公益性社會組織快速發展。三是健全激勵機制。建立健全表彰獎勵制度,激勵農村社會組織持久健康發展。

(三)激發內生活力,提升社會組織服務效能

1.吸納鄉村精英,加強農村社會組織人力建設。一方面應重視鄉村精英的作用,應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民組織管理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應加強專職人才隊伍建設,基于農村的實際情況重點應放在內源型農村人才的培育和建設上,即主要從內部挖掘加強在職人員的培訓和教育,通過建立固定的社會組織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將大量有實踐經驗但缺乏理論指導的“草根人才”轉換為專業人才;同時制訂農民職業教育與培訓政策,建立健全農民職教體系,大力培育新型的高素質農民。

2.革新傳統思路,強化農村社會組織培育理念。社會組織提供的是差異化、多樣化、個性化的公共服務產品,滿足社會成員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培育農村社會組織的生長,首先要注重社會組織的本土性和內生性,只有符合水土的農村社會組織,才能夠有效服務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其次是要注重農村社會組織的多元化發展。一方面是多元化的社會組織有助于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和同一個人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一業多會的多元發展為民眾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也促進農村社會組織的內部競爭,在優勝劣汰中提升競爭能力。最后當前農村社會組織發展缺乏活力,一個重要原因是行政化強,他治性強,很大程度上缺乏自治活力,為此,在完善的制度環境下增強農村社會組織的自治性顯得異常重要。

3.創新形式方式,提升農村社會組織服務能力。一是針對農村社會組織成員定期開展實用性強的知識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村干部的作用。采用傾斜性制度安排,切實健全組織人員的工資、福利、職稱評定、勞動保障等待遇,推動他們更好地參與農村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二是大力發展民間調解、仲裁機構等農村社會組織,整合社會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沖突,積極探索以群眾自治的方式解決土地承包、拆遷安置、環境保護、醫患糾紛等熱點、難點問題,構建農村社會矛盾化解的公共參與新格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智庫發展平臺 2016年6月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第8页在线亚洲 |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伦乱子亲农村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