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鄉村走出發展的困境,建設美麗鄉村,有賴于經濟的發展、產業的支撐,依靠具有現代意識、同現代接軌的新型職業農民。而從現實層面看,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以留守中老年人為主力的農業勞動力的構成現狀為職業農民培育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培育職業農民,就要想方設法留住年輕人,吸引年輕人務農,讓農業后繼有人。那么,當前為什么年輕人不愿意務農?鄉村怎樣才能留住年輕人?
年輕人不愿意務農,首先應該從經濟和物質層面尋找原因。農業比較效益低是年輕人不愿務農的首要原因。從事農業生產要有投入,農產品生產周期長,農業生產的災難脆弱性等等原因,決定了從事農業具有不可預計的風險性,而當前我國農業保險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還不夠健全,農業風險難以分散規避,這無疑加劇了農業的弱質性和劣勢性,影響到農民務農的積極性,可見,工資性收入才是“真金白銀”,來得穩妥確定,其“旱澇保收”的吸引力肯定遠遠大于“靠天吃飯”。其次應從精神與文化層面尋找原因。面對現代化、工業化的沖擊,鄉村文化作為一種與傳統社會特質相適應的文化模式,已經日漸衰落、頹廢,陷入邊緣化境地,逐漸喪失了對鄉村社會及至年輕人的哺育、滋養和支撐作用。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也應生機勃勃。鄉村的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推進不可能依托留守中老年人開展,主體缺位的制約亟須突破,留住年輕人,鄉村、農業才有活力與希望。
留住年輕人,提高務農人員地位待遇是首要條件。當前要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關制度支撐體系,著力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確保務農人員須獲得與其他職業的就業者同等的經濟收入,以制度性的方式確保務農者待遇與地位的提高,這是鄉村社會發展的剛需,也是吸引年輕人留守土地的關鍵。
留住年輕人,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是必要保障。加快鄉村公路、農田水利、農網改造建設,進一步夯實鄉村基礎設施;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引導扶持農業生產經營大戶,鼓勵創辦家庭農場,鼓勵土地、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家庭農場集中;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促進土地的有序流轉;鼓勵開發鄉村、鄉土、鄉韻潛在價值,促進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出臺一些鼓勵青年返鄉創業的政策,為年輕人自主創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留住年輕人,營造鄉村和諧人居環境是重要支撐。圍繞改水、改廁、改灶,農村垃圾收集、運轉、處理,推進城鄉環境治理和衛生整治行動;補齊鄉村社保、醫療、教育等短板,凸顯鄉村的“性價比”與吸引力;加大鄉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力度,構建新型鄉村共同體,重塑鄉村價值體系,推動并實現鄉村文化的自我更新與發展,用文化涵養人,用文化凝聚人,用文化留住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