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道亮:“互聯網+”助力農業跨越式發展

[ 作者:李道亮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07 錄入:實習編輯 ]

 我國是農業大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關鍵時期,互聯網與農業融合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制定并實施“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是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舉。

一、“互聯網+”農業的重大意義

(一)落實“四化同步”的重要抓手。通過農業信息化建設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實施農業領域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增強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的新經濟發展動力。

(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客觀要求。“互聯網+”農業方興未艾,農業物聯網正在改變農業生產方式,農業大數據正在變革農業管理方式。

(三)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突破口。“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本質是實現農業的在線化和數據化,形成“活的”數據資源,促進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四)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標志。在農業產業價值鏈的不同環節之間的協作不斷深化,催生出不同業態、不同模式,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三農”領域的先鋒和典范。

二、“互聯網+”農業的重大作用

(一)“互聯網+”讓農業生產智能化。通過互聯網,能夠實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全程控制,最終可達到合理使用農業資源、提高農業投入品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的目的。

(二)“互聯網+”讓農業經營網絡化。“互聯網+農業經營”的方式顛覆了農產品買難賣難的傳統格局,掀起了一場農產品流通領域的革命。

(三)“互聯網+”讓農業管理精細化。互聯網和農業管理的有效結合,有助于推動農業資源管理;有助于推動種植業等各行業領域的生產調度;有助于推進農業管理現代化。

(四)“互聯網+”讓農業服務便捷化。互聯網時代的新農民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取先進的技術信息,也可以通過大數據掌握最新的農產品地理分布、價格走勢,從而結合自己資源情況自主決策農業生產重點。

(五)“互聯網+”讓農業組織規模化。互聯網把現代農業組織整合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整體,從農民、農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到消費者都被互聯網這個看不見的網絡牢牢抓在了一起。

(六)“互聯網+”讓農民生活便利化。在農村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社會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互聯網改變了傳統農村落后的生活方式。

三、“互聯網+”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互聯網+”農業的認識問題。在“互聯網+”農業方面有兩種認識問題:一是把“互聯網+”農業簡單化、片面化,二是對“互聯網+”農業的特殊性、艱巨性、復雜性和系統性認識不足,結果到處碰壁。

(二)“互聯網+”農業的技術問題。由于我國農業集約化程度低,智能裝備缺乏,這些技術瓶頸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解決。

(三)“互聯網+”農業的支撐體系問題。我國農村還有很多地方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很多地區行業的經營規模小,“互聯網+”缺乏必要的行業支撐。

(四)“互聯網+”農業的商業模式問題。“互聯網+”農業發展有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農戶四大主體,充分調動四大主體積極性的商業模式構建面臨眾多挑戰。

四、推進“互聯網+”農業重大舉措

(一)政府:統籌規劃、寬容創新。一是要頂層設計;二是要寬容創新;三是成立重大工程專項;四是加強關鍵技術研究;五是完善培訓機制。

(二)企業:順勢而為、把握平衡。一是要準確把握互聯網發展趨勢。二是準確把握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平衡。農業信息化產品的研發、應用和推廣一定要圍繞“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展開。

(三)公眾:與時俱進、積極擁抱。一是提高信息素養。二是提高參與意識。要少一分“等、靠、要”思想,多一分“闖、冒、試”勁頭。

(四)通力聯合,提升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抓緊把農村電子商務的配套設施納入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統籌考慮,完善鄉村物流配送體系,催生千萬個各具特色的“淘寶村”遍地開花。

(五)加大農村信息化人才培訓力度、培育“互聯網+”農業主體。要鼓勵大學生村官等成為農村電商創業帶頭人,帶動新型職業農民成為擁有互聯網思維、掌握信息化技術的市場主體。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年09月06日02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性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ⅴ在线观看 | 香蕉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日本第一页 | 性感AV天堂亚洲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