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農業是西藏的基礎產業和民生產業,是“十三五”期間西藏為實現全面小康的主攻方向。西藏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牧民增收致富,農業產業化要發揮應有作用。
西藏正處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西藏地處祖國的西南邊陲,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條件。近年來,西藏農業奮起直追,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西藏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并不落后于西部地區。“十二五”期間,西藏進一步加大農業投資力度,截至2014年底,西藏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達到74.5%,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57.5%,科技貢獻率44%,農作物良種覆蓋率85%以上;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8.7億元,比2010年增長37.7%。日喀則市江孜縣紅河谷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占地6萬畝,目前土地整理、園區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較快,將成為西藏高標準的糧油、畜禽等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農業經營收入成為西藏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發展農牧業是西藏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2014年,西藏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元,比2010年增長77.8%,連續12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2014年家庭經營收入仍然占總收入的63.2%。日喀則市白朗縣東嘎鎮色唐村2012年成立了蕎麥加工專業合作社,村民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統一種植和開展蕎麥加工,2014年入社社員人均分紅3000多元,同時還能獲得土地流轉收入和在合作社臨時務工收入,當地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但要實現“十三五”農民收入倍增并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目標,不能只依靠發展農牧業和農產品加工業,西藏農民增收必須堅持多條腿走路,加快勞動力轉移,大幅增加勞務收入,拓寬其他增收渠道。
優勢特色產業組織化水平大幅提升。西藏依托優越而特殊的自然環境,圍繞藏藥、青稞、牦牛等特色產業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了明顯優勢。高原之寶公司生產的牛奶、奶粉,銀河科技公司生產的拉薩啤酒以及諾迪康藥業公司生產的藏藥等產品均得到內地市場的認可,部分產品還進入美國、香港等市場。到2014年底,全區共有地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1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8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總產值達23.2億元,農畜產品加工總產值達24億元,產業化經營率達到38.6%。山南地區自2012年以來積極實施“產業、品牌、商標”三推進戰略,圍繞青稞、土豆、藏雞等特色農產品,建設了一批原料生產基地,培育了一批加工龍頭企業、打造了一批特色產業品牌。其中,乃東縣結巴鄉的青稞加工項目,帶動當地農戶種植青稞2.3萬畝,形成“藏地圣田”商標品牌,同時結合周邊旅游資源和光伏產業帶拓展了農業休閑、旅游價值,成為當地產業深度開發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典范。
農民合作社發展潛力很大。在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同時,西藏也立足于本地資源優勢,積極引導種養大戶和能人牽頭組建農民合作社。從2009年開始,西藏每年安排超過5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合作社,2015年又出臺了《西藏自治區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扶持獎勵辦法(試行)》,對發展規范、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合作社加大了項目支持力度。快速發展的農民合作社,在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牧業競爭力、增加農牧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白朗縣蔬菜種植合作社把全縣廣大菜農和蔬菜種植戶組織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全縣蔬菜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和產業整體效益。該合作社已發展社員560余人,服務覆蓋到全縣9個農業鄉鎮,種植的蔬菜大棚達5200多棟,達到戶均1棚以上,種植的蔬菜品種達40多個,人均增收1000多元,占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20%。
推進西藏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點工作
西藏目前正在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但從調研情況看,以下幾個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關于產業布局規劃。由于西藏自然環境和農業資源的比較優勢,當地青稞、馬鈴薯、牦牛、山羊、藏豬、藏雞等高原特色產業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目前已經開發的相關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因此,容易形成產業同質化競爭,實際上已經出現不同地區重復引進相同加工項目的苗頭,勢必產生不正當競爭,導致原料供應緊張。比如日喀則市和山南地區的一些縣同時將青稞種植加工或藏雞養殖作為主導產業,并引進相同的加工項目,要么加工規模小、效益不高,要么因種植面積有限導致原料供不應求。針對西藏種養規模受限制的特殊情況,西藏應當從自治區層面重視產業布局,合理引進加工企業,對種養殖基地建設、加工銷售項目統籌規劃,避免產業同質化和企業無序競爭。
關于產品市場定位。據了解,當前內地企業投資西藏農業關注的首要問題是原料供應,普遍擔憂原料“吃不飽”。西藏有好原料,但供應量不足;有好產品,但產量不高。因此,我們認為西藏農業應當立足于做優做特做精品,充分利用好“西藏生產”這一具有特殊號召力的品牌效應,通過稀缺、優質、高價的營銷策略主攻內地高端市場;同時,充分利用西藏的地緣優勢,借助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和農業走出去發展戰略,打入南亞市場。
關于經營主體市場意識。由于西藏農民缺乏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歷練,參與競爭、承受風險的意識很弱。近年來,雖然新型經營主體成長較快,但是等、靠、要的思想仍然突出。一些地方反映,“農民只相信政府,不相信企業,而企業也等著政府出面解決問題”。我們也發現,一些農業項目,從策劃選址,到建成運行,再到產品營銷,每一個環節企業都是政府扶著走,久而久之企業就形成了政府依賴癥,不會也不愿和農民打交道、和市場打交道。總的來看,當前政府保姆式的扶持方式有其合理性,但從長遠來看,應當通過示范、補貼、貼息等方式引導他們發展農村經濟,重視培育經營主體的市場意識。
關于合理引進內地龍頭企業。近年來,西藏一些地方的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發展較快,不少合作社、龍頭企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帶動能力。比如山南地區乃東縣貢桑禽類養殖專業合作社,不僅帶動全縣及周邊3000多戶農戶從事肉雞養殖,2014年全年實現肉雞出欄103萬只、帶動農戶人均增收5923元,而且已開始到昌都等地區投資禽類養殖。受原料供應和市場容量限制,到西藏投資的龍頭企業并非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而是要引進適合西藏特點和要求的,在技術、資金、營銷渠道、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相應優勢的龍頭企業。要堅持培育當地現有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與適度引進內地龍頭企業相結合,避免盲目引進,避免無序競爭,避免“水土不服”。
關于推進全產業鏈發展。打通農業產業鏈,實現產業布局完整、配套,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要求。西藏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堅持全產業鏈發展的思維和目標,實現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上下游環節相互銜接和補充,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營效率。要按照《西藏自治區農牧業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的要求,圍繞市場需求發展高原特色產業,以消費為導向開展生產,以加工為需求建設基地,合理引進和大力培育配套服務的包裝、倉儲、物流等企業,確保產品產得出、存得住、銷得好,提高農產品增值收益。
促進西藏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建議
要按照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思路,堅持規劃引導、市場化運作、全產業鏈發展、科技創新、多層級聯動的原則,進一步加大對西藏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支持力度。
適度引進龍頭企業。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引導內地龍頭企業赴西藏投資,或者與西藏合作社、企業通過產銷對接、項目合作、增資擴股等形式,在產品加工、基地建設,特別是技術對接、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社。按照“邊發展、邊規范”的思路,支持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力爭“十三五”期間每村建成一個合作社,培育50個以上國家合作社示范社,把合作社打造成西藏農牧業發展的重要主體。組織合作社專家赴西藏開展實地調研和對接,指導合作社建設,并在民主管理、財務制度、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輔導和培訓,促進合作社規范發展。
加快人才培養。加強對西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亟需人才的培訓。結合現有培訓計劃,加大對西藏龍頭企業負責人、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家庭農場主、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帶頭人的培訓力度,幫助他們了解、掌握國家有關政策,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培養帶頭人。建立援建單位對口技術人才培養機制,援建單位要通過技術合作、勞務輸出等方式培養西藏緊缺技術人才。
暢通信息渠道。通過新聞發布會、招商洽談活動、對口支援平臺等多種形式,宣傳投資西藏農業的優惠政策,推介西藏特色農業資源,引導內地企業投資開發。建議西藏研究建立內地產品需求和投資需求信息收集分析與發布機制,避免信息不對稱,提高產業投資和產品營銷的針對性。
加強品牌建設。定位高端消費群體,走少而精的發展路線,大力支持高原特色農產品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支持專業村鎮積極申報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交易會、推介會等形式,展示展銷西藏高原特色農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知名度,加快拓展內地市場。
支持物流發展。運輸條件不便、運輸成本高,是西藏優勢特色農產品進入內地和南亞地區的主要障礙。建議國家將西藏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在財政、稅收、用地政策上予以支持。建議西藏研究出臺農畜產品出藏運費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強化政策扶持。繼續加大對西藏農民合作社項目資金轉移支付力度,在合作社國家示范社評定中,對西藏特殊情況予以傾斜,推動當地合作社提升規范化發展水平。支持當地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議西藏加大企業投資貸款貼息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作者單位: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農業部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總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