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華少君:農業合作社的戴莊模式

[ 作者:華少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07 錄入:實習編輯 ]

戴莊村是江蘇句容的一個村莊,“戴莊模式”農業合作社讓這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聲名鵲起。這種將科技人員、村委會和農民“綁”在一起的合作模式,讓當地農民重新回到了土地上,被日本專家認為是高效、符合中國農村實際的合作社形式。

68歲的趙亞夫是“戴莊模式”的締造者,這位曾經的鎮江市農科所所長被人們評價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農業科研者”。48年來他無私地向農民傳播技術的同時,還努力探索出一條農業規模化之路。

規模化農業之困

戴莊村位于江蘇省句容市最南端,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原來是鎮江茅山革命老區最為貧困的村莊。到2003年,該村年人均純收入僅3400元。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村里的大部分農戶還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傳統農業,不僅效率低下,且無法保證生產標準的統一,無法滿足大市場的需求。村民逐漸意識到,要想致富得走農業規模化的道路。

像中國其他農村一樣,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戴莊村大量的農民涌向城市打工。按道理,人走了,地空了,實現農業規模化也應該相對容易 。

但這一過程在戴莊的實際操作中頗費周折。

句容萬山紅遍農業園的張冬才總經理說:“農民雖然進城了,但并沒有享受市民待遇,很多農民還是只把進城當作短期行為。因此,家中的‘一畝三分地’仍是最后的生存底線,很多人即便讓它荒著,也不會交給集體。而農民進城戶籍仍在農村,政府也找不到收回進城農民土地的法律依據。” 當然,地方政府也想出了應對之策。一些鄉鎮政府出面將土地從農民手中“流轉”過來,然后交由大戶或農業公司經營,而流轉土地的農民在每年拿到補償款的同時,還可以被返聘為農業工人,獲取工資性收入。

但通過土地流轉增加了大戶或農業公司的運作成本,在農業保險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規模大風險也大,因此,在句容的鮮果種植大戶中,普遍沒有擴大規模的欲望。

另一方面,由于沒有約定土地收益的增長機制,農民獲取的土地流轉收益不能得到相應的增長,農民的積極性也不高。由土地流轉引發的矛盾時有出現。 “公司+農戶”是當地政府破解規模障礙的另一法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趙亞夫認為,無論是土地流轉的方法,還是“公司+農戶”的方法,富裕的都只是少數大戶或公司,廣大農民并不是最大受益者。對趙亞夫來說,18次出訪日本農村看到的景象讓他難忘,“日本很多農民比城里人還富裕,我想把好經驗學來”。

“真正的合作社”

據句容市委宣傳部官員許家榮介紹,句容鮮果種植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一些自發松散的合作社組織次第出現,但這些合作還只是技術交流上的協作,其他深層次領域諸如品牌、統一標準、銷售等方面仍然無法組織起來。同時,由于農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無論是組織管理能力,還是對政策法規的解讀與運用,都處于弱勢地位。 2006年2月,趙亞夫在戴莊建立有機農業合作社。建成一個“真正的合作社”,是他的愿望。

戴莊有機農業合作社從成立起,就嚴格按“統一銷售,對內服務,對外經營”的原則運作。并實行社員入股,合作社民辦、民管、民受益,社員大會一人(戶)一票投票決定大事。

許家榮認為將科技人員、村委會和農民“綁”在一起,是戴莊合作社的最大特點。“復合式”合作社在資源整合上,充分發揮了各方優勢,達到了農民、基層組織和科技人員三方共贏的效果。

句容市農科所的技術人員劉偉忠長期駐點戴莊。農民在種養過程中遇到難題可以直接找技術員。劉偉忠說:“農戶的農田就是科技人員的‘試驗田’,這樣不僅縮短了技術轉化過程,而且技術人員直接參與到管理、銷售中,對市場的把握也會更為準確。”

畢業于南京林業大學的魯學謙2006年成了戴莊的村官。剛開始工作時,他還有些疑慮,因為在很多農村地區,村委會干部除了協調村民糾紛外,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但戴莊合作社成立后,村委會與合作社“合二為一”,合作社承擔經濟功能,村委會負責行政職能。合作社借助村委會更容易組織和發動農戶眾,而村委會對政策法規的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都比一般農戶要強,能給合作社爭取政策性支持。村干部提高了自身的影響力,開展工作也就容易了。

農戶仍然是合作社的中堅力量,他們有選舉和罷免合作社領導的權利,也有從合作社分紅的經濟權利。

農戶杜仲志回憶說,2007年秋收恰逢連日陰雨,打亂了合作社秋收秋種安排。在理事會緊急會上,村黨總支書記、合作社理事長李家斌提出了租用收割機收稻、大拖拉機整地的主意,理事們一致同意,并立刻作了分工安排。隨即,合作社領導干在前頭,社員們積極參與,短短8天完成了600多畝有機水稻搶收,接著用5天時間完成了青花菜搶種。

合作社服務意識和良好前景使村民信心大增,入社村民從去2007年的500多戶,達到目前的700多戶,基本實現全村覆蓋。目前,戴莊人均純收入達到6029元,比2003年增加了85%,趕上了句容全市平均水平。

城鄉互動的銷售模式

在趙亞夫看來,合作社最主要的功能,是組織生產和統一銷售。

以前農戶自己搞有機農業時,受產量的限制,吸引不了超市和中介商。結果是花費大力氣種出來的“無公害”蔬菜與普通蔬菜一樣流向農貿市場,甚至因為“無公害”蔬菜長相并不美觀、有蟲斑,出現“無公害”蔬菜競爭不過普通蔬菜的尷尬。也有種養戶選擇主抓銷售,成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結果市場一大,自家精品農業滿足不了,只好去收購普通農產品。于是,魚目混珠之后,無公害、綠色成分越來越少。 此時,趙亞夫發現這幾年農家樂已經到了炙手可熱的地步,而在句容白兔鎮等鮮果發達的鄉鎮,已經出現了城里人下田體驗采摘樂趣的銷售現象,并且這種“觀光型銷售”份額正逐年增加。受到這個啟發,戴莊最終形成自己的銷售模式“戴莊有機農業朋友會”。“朋友會”在觀光型銷售基礎上的進行提升,它不僅包括邀請城里人到戴莊來觀光消費,而且包括農民主動進城拜訪“客戶”。 多年來,趙亞夫一直有一個夢想:在農產品的流通過程中,一定要讓農民和城市消費者的利益最經濟化。因此,直銷一直是趙亞夫夢寐以求的精品農業銷售模式。如今,這種銷售模式正在變成現實。

趙亞夫說,也許在某個周末的早晨,句容市區的小區內,市民們就會碰到帶著草雞、大米、山芋等土產品的戴莊農民,他們西裝革履,介紹著自己的產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中國(中文版)》 2008年07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网站 | 亚洲综合色婷婷7月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 日本精品videos|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