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侯鵬等:內生型農村合作金融的經驗借鑒

[ 作者:侯鵬?趙翠萍?張良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21 錄入:王惠敏 ]

——以日本為例

【摘 要】以農村合作金融促進農業轉型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普遍國際經驗。本文從歷史視角厘清了日本內生型農村合作金融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和運作機理。在分析日本農村合作金融內生型基本特征基礎上提出,中國現階段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應從4個方面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拓寬農村合作金融服務廣度、提高農戶的農村合作金融參與度、引導農村合作金融提供差異化服務、給予農村合作金融相對獨立性。

【關鍵詞】合作金融;內生型;經驗借鑒;日本;借鑒

在小農業生產者占相當比重的背景下,通過整合各類涉農資源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成為緩解農業轉型資金困境的現實選擇。實踐當中,自第一家農村信用合作組織于1847年在德國誕生以來,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德國、美國、法國、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農業部門的要素配置結構,為其農業發展和轉型提供了充裕的資本供給。當前,中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粗放農業向集約農業轉變的緊要期,資本也成為促成農業發展模式轉變的關鍵要素。但是,農業部門卻面臨嚴峻的資本約束,一方面,商業金融資本缺乏進入農業的強烈動機,政策性金融機構難以覆蓋全部農業經營主體;另一方面,農業既有要素配置和農戶自身資本存量難以滿足農業轉型的巨大資金需求。本文從歷史視角厘清了日本內生型農村合作金融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和運作機理,在分析日本農村合作金融內生型基本特征基礎上,提出了值得中國借鑒的經驗。

1、日本農村合作金融的特征

1947年頒布實施的《農業協同組合法》為標志,農業協同組合(簡稱農協)在日本全國范圍內成立,并成為日本現代農村合作金融的開端。日本農村合作金融是內嵌于農協的一個子系統,既依附于農協,同時也是其內部具有獨立融資功能的一個部門[1]。日本農村合作金融的內生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依托農協的組織基礎決定的。

1.1服務范圍涉及農業全產業鏈

農業產業鏈較長,且農業生產面臨自然和市場的雙重經營風險,因此整體來說,農業生產諸環節均面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日本農村合作金融與農協的緊密聯系使其可以通過整合農協內部資源和政府各項惠農舉措,繼而以合作金融為媒介向社員提供農業全產業鏈服務,包括指導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農用物資購買以及農業保險和信貸等業務,提高農業生產的科學性和農民收入的穩定性,增強貸款社員按時償還貸款的預期,形成了農村合作金融持續運營的基礎。

1.2農業生產者參與的廣泛性

農業生產者的參與度是評價農村合作金融實施效果的重要參考因素,日本農協和農村合作金融優先向其社員提供各項服務。在日本,95%以上的農業生產者都加入了農協,從社員基數上保證了農協和農村合作金融的穩定并可以從中受惠。截至2014年年底,日本全國性農協聯合會、都道府縣農協聯合會、基層綜合農協剩余數量分別為18個、207個和708[2],農業生產者的廣泛參與構成了日本內生型農村合作金融的顯著特征。

1.3差異靈活的多元化服務

農村合作金融同樣面臨生存和發展的競爭壓力,提供差異化的金融信貸服務是其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日本農村合作金融堅持需求追隨型的發展戰略[1],根據農協掌握的社員財務狀況及其農業生產投資計劃主動向社員提供幫助,在辦理社員借貸手續過程中,依據社員家庭情況、資金需求特點、農業生產的細分屬類及其所處階段來靈活決定是否貸款以及貸款數額,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后向社員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

1.4相對獨立的層級化機構設置

日本農村合作金融共分為3個層級,即市町村、都道府縣和全國一級的信用農業協同聯合會,3個層級自下而上依次入股生成,堅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市場原則,基層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直接面向社員開展信貸等金融服務,層級之間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上級對下級有管理和服務的責任并在必要時給予其物質支持[6],日本農村合作金融的層級化和相對獨立性是維持其整體運營安全的重要保障。

2、日本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歷程

日本農村合作金融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40年代,隨后依次經歷了萌芽期、戰爭管制期和戰后發展期3個時期,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生產資本投入不足的難題,為日本農業發展和轉型提供了必要的資本要素。

2.1萌芽期(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

幕府統治下,日本佃農面臨著地主的殘酷壓榨和剝削,因而不得不向地主借入高利貸以維持正常的農業生產和生活開支,承受了較大的破產風險。1843年,二宮尊德在小田原市創辦了小田原報徳社,為不同農業生產者在原料采購、產品銷售和資金融通等農業生產環節開展互助與合作提供幫助,減輕了地主對佃農的盤剝。在19世紀60年代末開展的明治維新過程中,日本圍繞土地制度進行了改革,如廢除原有土地政策,允許土地買賣,實施新的地稅政策,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為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1881年,農商務省成立大日本農會,目的在于為日本農業發展和農村振興提供幫助和指導。1895年,成立全國農事會,進一步加強對全國農業合作生產的指導和發揮農業合作組織在農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1899年,頒布《耕地調整法》和《農會法》,規范了農業合作組織包括生產資料購買、資金借貸等在內的各項業務。1900年,頒布《產業組合法》,在農民自發成立各種農業團體(如農業討論會、種子交換)的基礎上,政府主導成立了農業產業組合,通過農業產業組合向農戶提供貸款和發放補貼。1919年和1922年,分別制定了《開墾幫助法》和《新農協法》,鼓勵農業合作組織對農戶進行資金援助和生產幫扶,以緩解國內經濟危機和自然災害(關東大地震)對農業生產的破壞[7]1923年,頒布《農林中央金庫法》并組建日本農林中央金庫,負責對農業合作組織進行金融業務培訓和指導農業合作金融組織對農業生產者提供信貸支持。

2.2戰爭管制期(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末)

日本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推行戰時經濟統制,以滿足戰爭對各類物資的要求和維持國內社會的基本穩定。1932年和1938年,頒布《米谷統制法》《農業團體統制試案》和《產業組合擴充五年計劃》,開始有計劃地對農產品進行產銷調控以及強化對各類農業合作組織的控制。1943年,頒布《農業團體法》,成立了新的農林中央金庫,同時將農業產業組合與農會及其他產業相關的組合進行合并,統稱為農業會,最大限度地保障戰時農產品物質供應。這一時期,由于正常的農業生產秩序被打亂以及政府對農業效益的壓制,農業合作組織內部各項職能難以有效發揮,資金不足逐漸成為日本農業發展的一個限制性因素和農業生產者必須面對的難題。

2.3戰后發展期(20世紀40年代末至今)

戰后日本國內出現了以糧食短缺為核心的社會危機,恢復農業生產成為政府面對的首要任務。由于戰時對農業生產者和農業合作組織的管制導致農業生產面臨著嚴重的資金投入不足,解決資金短缺成為恢復農業生產的關鍵。1947年,頒布《農業協同組合法》并引導成立了農業協同組合(簡稱農協),農協內設置獨立運作的金融部門負責對農業生產者提供信貸支持。同年10月,頒布《農業合作金融法》,對農村合作金融進行規范和指導[8]1961年,頒布《農協合并助成法》,逐漸取締和合并經營不善的農協以促進農協規模化經營,更好地發揮農協金融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同年,根據《農業基本法》完善了農業信貸保險制度,降低了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信貸風險。此后,針對農村合作金融出現的新情況,日本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合作金融進行約束和規范,如《金融體系健全法》(1996年)、《關于農林中央金庫與信用生產合作社聯社合并的法律》(1997年)和《關于合作性金融機構優先出資的法律》(2001年)等[9]2002年,頒布《日本農業合作銀行基本方針法》,規定由農業合作銀行統一協調基層農協、信農聯和農林中央金庫的涉農金融服務。近年來,面對社會資本大量進入、非農民準社員數量劇增、農協金融化以及國際農產品競爭壓力等國內外新問題,20145月,日本政府在規制改革會議上發表了《關于農業改革的意見》,開始對農協及依托農協運營的合作金融進行改革,以更好地適應日本農業和農村的新形勢。

3、日本農村合作金融的運作機理

3.1農村合作金融的基礎信貸流程

日本農村合作金融模式中,合作金融既是農協的一個子系統,同時作為農協內部獨立運營的金融部門存在。農村合作金融自上而下分為農林中央金庫(農林中金)或全國信用農業協同聯合會(簡稱全信聯)、都道府縣信用農業協同聯合會(信農聯)和基層農協3個層級[10]。農村合作金融系統中,基層農協直接與農戶建立借貸關系,優先向農協社員提供資金借貸服務,幫助社員渡過資金困境,且不以營利為目的[6]。基層農協與其社員間的信貸程序比較簡單,社員申請生產或生活貸款需提交規定的貸款申請和相關證明材料即可,基層農協對申請貸款情況進行匯總并逐級上報,由農林中央金庫負責審核決定和資金發放(貸款資金經信農聯轉移至基層農協)。由于基層農協對社員建立了比較完善、全面的個人征信體系,降低了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使得社員在缺少實物擔保證明的情況下可以憑借自身信用申請信用貸款,以滿足社員的生產生活需要。此外,信農聯和農林中央金庫可遵照章程和法律規定對其他農業法人提供直接融資服務[1](圖1)。


1 農村合作金融貸款流程

侯鵬等:內生型農村合作金融的經驗借鑒(圖1)


3.2農村合作金融的信貸風險保障

農業生產面臨著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以及金融機構與貸款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決定了申請貸款的農業生產者存在較強的隱性違約風險,信貸擔保和風險保障機制是強化貸款申請人償貸意識和降低金融機構貸款損失預期的重要保障。

日本農業信貸風險保障體系(圖2)主要由保證和保險兩部分構成,前者包括農業信用基金協會(以下簡稱基金協會)、受托金融機構等其他主體,基金協會由地方政府和農協共同出資設立,為符合條件的貸款申請人提供代償貸款擔保;后者由農林漁業信用基金(依據1987年頒布的《農林漁業信用基金法》成立,以下簡稱信用基金)和全國農協保證中心組成,其中信用基金由中央政府和農林中金等出資設立,對基金協會擔保的債務提供保險;全國農協保證中心由基金協會、信農聯和農林中金等共同出資設立,對基金協會的擔保債務提供再保證。農業經營者需在申請貸款前向基金協會提交委托擔保申請,基金協會審核同意后向貸款申請人收取其擬申請貸款總額4%左右的保證費并為貸款申請人提供代償貸款擔保,在貸款申請人喪失償貸能力時代替償還貸款。受理貸款申請人擔保申請后,基金協會可根據擔保風險大小向信用基金投保,當貸款申請人喪失償貸能力時,信用基金向基金協會支付貸款總額的70%作為代償資金(基金協會收回債權后,需向信用基金繳納回收資金的70%)。


2 日本農業信貸風險保障體系

侯鵬等:內生型農村合作金融的經驗借鑒(圖2)


4、日本農村合作金融的啟示

4.1拓寬農村合作金融服務的廣度

農業生產周期長、環節多,對勞動力和資本要素有較高的要求。日本農村合作金融內嵌于農協使其得以借助農協向社員提供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全方位生產和金融服務,減弱了農業生產的盲目性,有利于社員農業投資回報的穩定和貸款的及時回收。中國農村合作金融發展過程中,應嘗試整合相關農業科研、農產品運銷和加工企業以及相關金融機構等涉農資源,指導農戶開展農業生產并提供各類涉農服務,降低農戶與市場博弈的經濟風險,從根本上實現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強農富農的目標。

4.2提高農戶參加農村合作金融的參與度

農業生產者參與農村合作金融的比例是衡量農村合作金融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動員農業生產者廣泛參與農村合作金融是日本農村合作金融成功的重要經驗。農業生產者既是農村合作金融的服務對象,也是農村合作金融事業的主體。中國應積極宣傳發展農村合作金融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逐步引導農戶認識和接受農村合作金融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的關鍵作用,探索將分散的農業服務項目和承接主體集中起來,為農戶提供生產和金融服務,增加農戶參與農村合作金融的基數。

4.3引導農村合作金融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農村合作金融同樣面臨激烈的外部市場競爭,其金融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農村合作金融的生存和發展。日本發展農村合作金融堅持需求導向的原則,堅持做到為社員量身定制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樹立了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社員心中的良好形象,增強了社員的歸屬感和凝聚意識。中國在發展農村合作金融過程中,應樹立憂患和危機意識,認識到與農戶間相互依存的關系,賦予基層合作金融開展業務時一定的靈活性,設置多樣化、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服務質量。

4.4給予農村合作金融相對獨立性

相對獨立性是經濟社會中各市場主體并行發展的重要保障。日本每一單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都是相對獨立的市場主體,遵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經濟原則,上下級不存在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實現了農村合作金融體系整體的穩定。中國在發展農村合作金融過程中,應合理限制同級農村合作金融間橫向的資金借貸,降低其相互間的拆借風險,同時規定高一級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對下級在業務上負有幫助和指導的義務,把握好農村合作金融各層級間的相對獨立性和上級對下級的指導義務,確保農村合作金融體系整體的安全。

參考文獻: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世界農業》 2016(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国产欧美三级在线 |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