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游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笆濉币巹澗V要更是明確指出,將實施鄉村旅游扶貧等重點工程,實現300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隨著鄉村旅游迅猛發展,以鄉村旅游為抓手,整合貧困地區旅游資源,提升貧困區域競爭力的鄉村旅游扶貧模式已成為貧困地區擺脫貧困的新趨勢。
一、羅田鄉村旅游與鄉村旅游扶貧
鄉村旅游是以旅游休假為目的,以鄉村田野為空間,以無人文干擾、無生態破壞為特色的旅游模式。鄉村旅游扶貧是指通過開發貧困地區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通過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實現貧困地區貧困居民的脫貧致富。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325號)明確提出“統籌考慮貧困地區旅游資源情況,在研究編制全國重點旅游區生態旅游發展規劃時,對貧困鄉村旅游發展給予重點支持。到2015年,扶持約2000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約6000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游,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這標志著鄉村旅游扶貧經過3年的試點總結,正式上升為國家扶貧開發戰略。貧困地區是鄉村旅游資源富集區域,更是扶貧重點投入的地區。鄉村旅游貼近農村、貼近農民,是調整農村經濟、農業產業、農民收入結構的重要手段,也是扶貧開發的重要載體。鄉村旅游與當前的精準扶貧可以有機結合,實現資源優勢的融合,是廣大貧困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變革和創新,對于促進貧困地區脫貧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羅田縣經濟發展較快,但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與全國其他的縣市相比,還相對滯后。特別是貧困人口數量相對較多,達到12.1萬,占總人口的20%,每年因病、災致貧、返貧人口達6000人以上。
鄉村旅游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羅田縣近年來工作的重要方向,圍繞“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發展戰略,羅田以環境為基礎,以政府為主導,以文化為背景,以特色為亮點,挖掘民俗風情、農耕文化、民間技藝、特色產業等本土化的資源,著力發展鄉村旅游,實現境內貧困人口的全脫貧。2015年,羅田縣鄉村旅游接待人數達110萬人次,約占旅游總人數40%;旅游綜合收入超過2億元,約占旅游總收入30%;鄉村旅游直接就業人數8萬人,帶動就業人數5萬余人。最典型的羅田九資河鎮圣人堂村,全村4個小組169戶710人,該村本是羅田貧困村,2000年開始在原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上發展鄉村旅游,截止目前發展農家樂120多家,2015年全村共接待游客6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5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9300元。鄉村旅游不僅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創造了就業機會,直接促使地區貧困人口下降,更重要的是產生的間接作用和誘導作用給地區經濟結構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發展旅游業既能將稀缺的旅游資源轉變為經濟效益,實現貧困人口的脫貧,又能促進地區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環境的改善。羅田旅游資源種類豐富、品位較高,憑借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走旅游脫貧的道路,實現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是完全可行的。
二、羅田鄉村旅游扶貧的現狀
(一)鄉村旅游推動羅田經濟脫貧
鄉村旅游對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顯而易見。旅游者特別是武漢的游客在羅田的旅游活動,給羅田的貧困人口帶來不菲的收入和廣泛的就業機會,為當地相關生產部門帶來巨大的收益,帶動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產業效益的最大化。產業的升級使得鄉村傳統物產坐地實現極大的升值,游客消費得到刺激,貧困人口收入自然得到提高,真正實現了貧苦群眾的增收致富。近年來,羅田縣委、縣政府將發展鄉村旅游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為主要抓手,收到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目前,全縣共有106處鄉村旅游景點,51處自然山水類景點,28處現代農業類景點,15處人文歷史類景點,12處民俗風情類景點。460家各類現代化休閑體驗式農業旅游企業,規模加工企業(年收入500萬元以上)達到25家,農家樂500家,農莊26家。解決就業農民1.1萬人,帶動農戶3200戶。
1、直接作用
羅田屬于欠發達地區,第一產業比重依然較大,2015年農業生產總值42億,增長6.9%,占GDP總量的37.1%;工業化底子薄,2015年規模工業增加值25.6億元,增長7.9%,占GDP總量的22.6%;第三產業比重比重穩步上升,特別是旅游產業,2015年游客接待人數、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增長20.8%和22.8%。旅游收入在羅田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2010年比重首次超過10%,2012年達到17.8%,2015這一數字達到25%,旅游業逐漸成為促進羅田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梢娐糜螛I的發展在促進羅田經濟發展和人民脫貧致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帶動地區脫貧潛力巨大。
2、間接作用
鄉村旅游的發展,能產生巨大的蝴蝶效應。世界旅游組織認為,每增加一美元的旅游收入,其他相關產業的收入將增加4.3美元。在貧困地區開展旅游業,往往能推動物流運輸、零售等相關產業迅速發展,為其他產業提供可觀收入和大量就業機會。吃、住、行、游、購、娛是鄉村旅游的六大要素,羅田鄉村旅游的發展,使得當地餐飲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郵電通信業和其他社會服務產業帶來豐厚收益和大量就業機會。
3、誘導作用
發展鄉村旅游,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旅游消費增加能刺激經濟活動擴大導致收入、就業機會的增加,并產生誘導作用,這種作用是間接間接的三倍。就羅田來看,相關企業及部門員工幾乎都來自于本地,因此這種影響實質上決定于當地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這意味著旅游發展為本地區居民帶來的收入中相當比例都能在本地轉化為消費,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這說明旅游業的發展在羅田能產生更大的誘導作用。
(二)鄉村旅游優化羅田生態環境
1、喚醒了生態保護意識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能讓政府和貧困者雙雙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自然風貌能吸引大量的游客,他們可以帶來強大的購買力。生態環境越好越有利于脫貧致富,使得貧困居民主人意識覺醒,人們不再肆意向湖泊溝渠排放生活生產污水,不再隨意焚燒垃圾,甚至主動維護農村生態環境,主動配合村委會開展村莊整治。只有優質的鄉村生態,區域和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才有物質保證和環境支持。為了生態的有效保護,羅田從簡單的“加法”開始做起:植樹造林獎勵、退耕還林補貼等政府轉移支付不斷推出,在此刺激下,人工造林達到8.5萬畝,低產經濟林改造9.8萬畝以上,封山育林27.8萬畝;生態公益林完成20萬畝以上,綠化堤路317公里,新增城鎮綠化面積達53萬平方米。
在做“加法”的同時,羅田也不忘做“減法”。2013年8月,羅田“三年禁伐”新政正式宣布:三年內政府禁止下達商品采伐指標,商品木材采伐申請停止審批;北部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和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沿線,實行零容忍的全面禁伐。
近7年來羅田發展規劃、項目評審資料,生態環境的保護始終被擺在最首要的位置。盡管財政財力有限,但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空前,多家納稅重要企業因為高污染問題被關閉。針對鐵砂、黃沙開采,石材開采、木材采伐等破壞生態保護的現象,羅田開展“四大專項”整治行動,始終保持不可逾越的高壓態勢。
2、積累了環保物質基礎
旅游產業的高收益產生了強大的吸虹效應,使資本從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到旅游業和相關產業上來,同時鄉村旅游的發展也深刻影響著一、二產業的內部構成,高產值、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生態種植業,生態養殖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業飛速發展。2011年羅田確立了“生態立縣”的發展理念,從2011年到2016年,累計關停污染小企業100多家,可年均減少原煤消耗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3億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18億立方米,減少污水排放近75萬噸。同時,大量的勞動力也被解放出來,參與到旅游業及相關產業中。
鄉村旅游迅猛發展不僅直接使貧困居民獲得獲得經濟上的利益,同時也為改善羅田生態環境提供了可靠的經濟支撐??茖W的旅游開發,有利于維持當地生態系統平衡,生態環境的改善反過來又為深層次的旅游開發提供了物質保證,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循環模式。
3、改善了居民人居環境
發展鄉村旅游驅使地方政府采取行政手段有效的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行政規定,控制“三廢排放”對旅游景區的影響、加強對景區周邊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等;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向對地區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企業和個人征收稅費,用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人居環境的建設。
羅田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說實話財力并不寬裕,但在事關生態保護的民生工程上,羅田毫不介意大手筆投入:先后投資1億多元,在城東建成一個總庫容70萬立方米、日處理規模120噸的垃圾處理場,在城北、城東建成三座日處理規模1.85萬噸的污水處理站,在城南經濟開發區建成一個日處理規模2.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有效地解決了縣城污染問題。無論資金有多困難,環保的投入不能少;無論招商的力度有多大,環保的門檻不能降。多個招商引資項目都因為選址位于縣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被否決。7年來,全縣共否決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破壞生態資源的項目30多個,有效地保護了羅田的青山綠水。
(三)鄉村旅游實現羅田文化更新
文化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范疇,廣義的文化涵蓋了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思想觀念、道德水平、風俗習慣、生產生活技能和受教育水平等多個方面。羅田要實現脫貧,僅僅關注經濟上的脫貧是不夠的,從長遠來看,只有文化上脫貧,才能保證經濟上的脫貧非曇花一現。先進的文化能推動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羅田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本地區文化的更新和發展。
1、思想觀念更新
羅田地處內陸腹地,山巒起伏溝壑縱橫,自古以來羅田人民勤勞質樸、刀耕火種,缺乏和外界的有效溝通,小富即安思想濃厚。革命戰爭時期,數以萬計的羅田人民投入到革命當中,然而本地區貧窮落后的局面一直未得根除,這與本地居民安于貧困、死守故土的傳統觀念息息相關,大多數羅田人并不愿意放棄埋有先祖的故土。因此,要實現羅田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貧困人口的永遠摘掉貧困的帽子,生存觀念的改變極為重要。
2000年以來,羅田鄉村旅游迅猛發展,京廣高鐵、滬蓉高速、武英高速等快速交通動脈的相繼建成,當地的貧困人口越來越多的接觸到來自外地的游客,同時也走出大山,看外邊世界也更便利。本地居民開始認識到和外部地區的發展差異,安于貧困,不以貧困為恥甚至反以為榮的落后觀念開始發生改變。一部分人開始外出務工,近至武漢,遠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甚至是東北、新疆。2015年,羅田在外務工人員達到20萬人以上。貧困居民逐漸認識到貧困帶來的危害,地方政府過去那種等、靠、要的發展觀也開始發生改變,不再以“國定貧困縣”的頭銜為榮譽和獲取利益的資本。
2、居民素質更新
隨著本地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大量的國內外的游客涌入,大批農民坐地實現工作性質的改變,成為現時代的旅游服務人員。這種轉變帶來的不僅僅是可觀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更新了羅田人多年來對教育的看法,對文化的渴求。羅田教育事業取得空前的發展。羅田一中、羅田理工中專等學校不斷更新歷史最好成績。截至2010年,羅田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5%,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為98.3%,三類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在90%以上。與此對應,文盲率持續降低。
在旅游業的影響下,更開放的羅田的居民不僅在文化知識上獲得長足進步,同時也體現在運用生產技能的進步。過去依靠一頭牛、一竿犁的落后生產方式逐漸被機械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所取代。貧困居民開始思考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幾千年以來以農業為主的羅天人不再整齊劃一種植水稻和小麥,而是有選擇的從事經濟作物的種植并利用有利條件開展養殖業和新型種植采摘園。特別是農村貧困入口開始關注旅游業發展對農產品市場的影響,在保證本地區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廣泛開展板栗、茶葉、天麻以及中草藥種植業,經過農產品加工廠的深加工,生產出外觀精美,內涵豐富,具有高附加值的農業產品,受到國內外游客的歡迎,使之成為本地旅游消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精神面貌更新
羅田發展起步晚,基礎薄弱,常年的貧困滯后了貧困人口的自身發展。除了經濟上的貧困,精神上的貧困更嚴重。許多貧困村“春等救濟糧,冬等冬令物”的觀念還存在,部分貧困居民群眾存在嚴重的不思勞作、貪圖享樂,總期待不勞而獲的懶惰思想。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外來游客逐漸增多,本地與外地兩種不同文化發生交流,本地區作為一個相對弱小的社群,遇到一個經濟文化上都更為強大的社群,產生不同程度的主動或被動的妥協,不可避免的吸收外來的價值觀,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外部文化中的先進精華被吸收,諸如勤勞致富、自食其力等觀念,被本地居民廣泛接受。貧困居民開始思考如何運用自己的勞動提高生活品質。
此外,羅田的紅色旅游宣傳與建設,在當地也產生了巨大的愛國主義效應,羅田勝利鎮是大別山區紅色文化的發源地,通過近年來勝利鎮紅色文化的挖掘和重塑,羅田人民更加深刻領會到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進一步將個人的發展和家鄉的脫貧致富乃至祖國的全面小康聯系起來;同時學習革命先烈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質,形成艱苦樸素和團結奮斗的優良作風,鍛煉意志,陶冶情操,全面提升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
三、優化羅田鄉村旅游扶貧的對策
(一)加強鄉村旅游扶貧頂層設計
1、編制羅田旅游發展總體規劃
組織專業力量,研究編制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規劃要以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綱要為參考,明確旅游業在改善本地貧困狀況、提升老區人民生活水平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別提出近期、中期、遠期的旅游發展目標,規劃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不能盲目求大的開發,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旅游脫貧不能以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來換取;二是要協調發展,區域內部要相互聯動,區域和武漢城市圈之間也要有效對接和融合;三是前瞻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要結合自身客觀實際,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合理規劃旅游產業的發展,實現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統一;四是要注重社會成本和綜合效益,不能只顧GDP和財政收入、要落實中央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始終將貧困居民的根本利益擺在第一位,實現全面脫貧、生態平衡、經濟發展。
2、編制羅田旅游扶貧及相關產業規劃
旅游業關聯帶動產業范圍廣泛,國民經濟中幾乎所有部門都與旅游業直接或間接相關,羅田長期以種植業和制造業作為區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旅游業的發展對促進農業產業化轉型、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具有極大推動作用。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為工業的發展拓寬了市場,大量的游客進入促進工業的生產、特別是游客對本地農產品、加工品的青睞,為工農業的產業轉型提供支持。相關產業規劃必須重視,好的產業規劃可以有效減少旅游漏損,促進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徹底避免陷入低層次、低附加值、低脫貧效應的產業陷阱。因此,應抓住羅田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契機,充分利用旅游業極強的產業帶動性,制定科學、有效的、統一的相關產業發展規劃,為區域的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3、加強旅游部門間的聯合互動
政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在旅游脫貧中的主導作用,成立羅田鄉村旅游脫貧領導小組,統籌全縣12個鄉鎮和各部門的工作。切實貫徹中央和湖北省兩級政府關于促進湖北大別山集中連片開發貧困區全面脫貧致富的各項大政方針政策,拋棄以往的地域隔閡、部門利益隔閡,協同合作,統籌兼顧,優化整合各種旅游資源,集中優勢資源發展脫貧見效快的項目,實現協同合作、優勢互補、同步脫貧。
(二)優化旅游扶貧環境
1、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下一階段工作重點應放在如何健全縣域交通網絡以及如何快速對接全國各大城市。最首要的任務是爭取鐵路通往羅田,打通全國大型城市和羅田之間的交通障礙,一旦在大城市與羅田之間建立起快速交通干道,交通往來將不再依賴武漢作為中轉站,這對于加強羅田與中、東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是提升羅田縣城通往各鄉鎮的交通便捷程度,要加大對縣道和鄉村公路的維護修繕力度。鄉村公路在交通系統中發揮毛細血管作用,直接影響到游客的游覽體驗,其重要性不容小覷。
四組高速交通軸線可以作為區域發展軸。南北走向交通軸線:西部的京港澳高速、京廣客專軸,承擔南北方向游客進出羅田的通道功能;大廣、京九軸,以大廣高速為主,輔以京九鐵路和106國道,可直接將連通和江西的旅客送達羅田腹地。東西走向軸線有:滬漢蓉客專、滬蓉高速軸,東可至上海、南京,西可達成渝、宜昌和武漢,沿線是羅田主要和最大的潛在客源地,戰略地位突出;武英高速軸,武英高速是溧水到武漢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羅田縣城、羅田大河岸至武漢段已建成通車,成為國家級高速公路,武英高速和316國道一起,成為武漢地區游客前往羅田旅游景區的重要通道,未來還將承擔起運輸鄂西北,陜南和皖西地區游客前往本地區的重任。
上述干道以承擔區域外游客進出為主要功能,在區域內部,還有多條省道和縣道等承擔在游客集散地和旅游景區間運輸乘客的任務,特別是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是連接主副中心的最快交通通道,實現了快速羅田縣城到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和薄刀鋒風景區的對接,對實現游客在羅田的高效循環起到關鍵作用。
2、改善旅游服務質量
旅游服務質量是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支撐,重點是著力改善旅游消費軟環境。當前羅田鄉村旅游已自駕游為主,因此要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同時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城鎮,避暑、休閑、寫生目的地建設,積極發展“互聯網+旅游”等。各村鎮要建設成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國特色旅游城鎮和智慧村鎮,實現智能導游、免費WiFi(無線局域網)、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在全縣的全覆蓋。
發展1000戶以上星級農家樂、星級賓館。羅田現有農家樂、賓館只有800家左右,遠遠不能滿足游客快速增長的需求。推進“旅游上山、接待下山”戰略轉移,在核心景區所在地鄉鎮和旅游經濟帶沿線有序發展星級農家樂和星級賓館,對原有農家樂和賓館嚴格按照旅游標準化的要求提檔升級,提升接待和服務水平。
發展10000戶特色旅游民宿。民宿是大趨勢,是現代化鄉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發展鄉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必要條件。各景區、景點周邊和旅游公路沿線可大力民宿產業,政府可有效扶持,可以以村集體為法人統一進行登記,并統一管理。
(三)整合縣域資源
1、整合空間
湖北羅田旅游資源豐富,但要將資源稟賦優勢轉化為旅游市場上的強勢,需要串聯旅游資源,實現游客從集散地到旅游景區的移動,在區域內實現同類資源的強強整合以及不同類型產品的優勢互補。大眾旅游的明顯特征是從景區、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當前,羅田可以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目標,依托空間打造“一百工程”。
“一”縣城。鳳山鎮是羅田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居于羅田的幾何中心,社會經濟文化綜合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因此,可將鳳山作為區域旅游脫貧中心,將其打造成為極具特色的旅游縣城。通過此點帶動全區域的鄉村旅游發展,帶動羅田脫貧。鳳山鎮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融入旅游思維,促進基礎配套設施從保障型向功服務型轉變,實現基礎配套設施和旅游接待的統一,使鳳山鎮真正建成政治、經濟、文化、旅游中心。
“兩”中心。建設縣城一級游客中心、河西畈游客集散中心。依托縣新客運站為一級游客中心,主要承擔進入羅田的游客,完善一級游客中心就餐、住宿、購物、服務、娛樂等功能;依托北部核心景區建成河西畈游客集散中心,主要承擔到天堂寨、天堂湖、九資河、薄刀峰等景區的游客集散、分流、餐飲、住宿、購物、娛樂、服務等功能。
“三”畫廊。著力打造大別山百里生態畫廊、百里風情畫廊、百里鄉村畫廊三條軸線。將三條線路按照“景觀+風貌+民居+產業+節點+休閑+度假+旅游+服務”等多功能進行包裝打造,重點是依托三條線路的產業、文化、民俗打造吸引點,帶動沿線產業、旅游、購物、民宿、農家樂、農副產品銷售和其它旅游服務,真正建成貫穿縣域全境的三條黃金旅游經濟帶。
“四”名鎮。著力打造九資河、三里畈、勝利、大河岸等四個全省旅游名鎮。九資河著力打造鳩鶿文化小鎮,勝利著力打造紅色文化小鎮,三里畈著力打造溫泉風情小鎮,大河岸著力打造名人文化小鎮。通過名鎮建設,促進其它產業向旅游產業全面融合,帶動農家樂、旅游購物、旅游服務等業態的轉型發展。
“五”游線。打造中部休閑游、東部體驗游、西部風情游、南部鄉村游、北部生態游等五條精品游線。圍繞五條精品游線發展旅游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激活旅游潛能、帶動區域經濟。中部休閑游線:以縣城半小時旅游經濟圈為半徑,主打城市休閑慢生活品牌,加快建設塔山公園、撥云尖公園、萬歲公園,完成縣城功能配套設施,輻射北豐河、石源河流域;東部體驗游線:以“羅九”公路沿線鄉鎮、村、景點為依托,主打民居、紅葉、田園、民俗、古鎮等品牌,輻射進士河、馬岔河、東安河、雞鳴河、羅家畈等流域;西部風情游線:以“羅勝”公路沿線鄉鎮、村、景點為依托,主打沙海、水臼、文化、紅色等品牌,輻射河大線(河鋪至大地坳)、勝松線(勝利至松子關)等流域;南部鄉村游線:以“318”國道沿線鄉鎮、村、景點為依托,主打觀光農業、生態農莊、有機食品等品牌,輻射石橋鋪、白蓮、觀音山、古廟河、七道河、大崎等流域;北部生態游線:以與安徽交界的天堂寨、薄刀峰、黃獅寨、青苔關等核心景區為依托,主打生態和文化品牌,輻射三省腦、松子關、小寨、香爐觀等流域。
“六”營地。打造田園、紅葉、沙灘、采摘、花卉、濱水等六個精品自駕游或房車營地。羅九線謝家鋪田園營地、徐鳳沖紅葉營地;羅勝線平湖沙灘營地、河鋪采摘營地;318線駱駝坳花卉營地、白蓮濱水營地。每個營地配套停車場、廁所、商店、帳篷區以及供電、供水、餐飲等服務功能。
“七”產業:以“旅游+”帶動七大傳統產業升級。即九資河板栗、中藥材;三里畈甜柿、水果、黑山羊;鳳山鎮蔬菜、花卉。以觀光、體驗、研學等產品為實現形式,帶動相關產業種植、加工和商貿。建立七個產業示范園:高廟村板栗公園,塹子石村甜柿公園,九資河藥材種植園,錦秀林木黑山羊養殖園,三里畈瑞元水果種植園,蔬菜村蔬菜種植園,十里荷塘花卉種植園。
“八”文化:重點挖掘地質文化、生態文化、古遺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國醫文化、名人文化等八大文化資源,打造文化旅游產業鏈。成立羅田大別山文化研究協會,對八大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加大產業深化力度,著力推進地質博物館、植物標本館、歷史文化館和民俗體驗園、萬密齋醫藥產業園、文化演藝中心建設,實現文化與旅游的高度融合。
“九”項目。重點實施天堂古寨、主峰索道、探奇狩獵、古寨杜鵑、高天漂流、世紀水臼、濕地樂園、金沙海岸、大別放歌等九大旅游引爆項目。旅游需要引爆點吸引眼球。著力推進天堂寨千年古寨、大別山主峰索道,黃獅寨遠古古杜鵑群落,薄刀峰海拔最高避暑漂流,河鋪4億年冰河季水臼群,天堂湖濕地公園水上游樂,平湖萬畝金沙灘,以及大別山放歌的包裝等項目落地,引爆旅游市場。
“十”景區。著重打造十個精品景區。天堂寨(含筆架山、青苔關)、薄刀峰(含黃獅寨)、三里畈溫泉、天堂湖、鳩茲文化旅游區(含三勝廣場、明代古村落、三省腦)、九資河紅葉旅游區(含圣人堂、徐鳳沖、河西畈)、燕兒谷(含十里荷塘)、進士河漂流、大霧山(含潘家垸梯田古村落)、勝利紅色旅游區。打造兩個5A級景區:天堂寨(與安徽天堂寨區域合作)、薄刀峰(含黃獅寨、三里畈溫泉);打造3個4A級景區:天堂湖、勝利紅色旅游區、燕兒谷生態旅游區;打造4個3A級景區:鳩茲文化旅游區、九資河紅葉旅游區、進士河漂流景區、大霧山桐花谷景區。
“百”景點。打造100個新農村、美麗鄉村、民俗文化村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圍繞12個鄉鎮旅游和文化資源有特色的村,推進“鎮特村品”建設,實現全縣景區景點項目的一線串珠,形成全域旅游大布局。各鄉鎮結合精準扶貧、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等項目,每年力爭打造1—2個旅游示范點,建成一個、開放一個,帶動相關產業跟進、轉型、延伸、發展。
2、整合市場
當前羅田鄉村旅游的消費主體來自武漢,寧武高鐵沿線城市的游客次之。但隨著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多,大眾旅游時代即將來臨,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會選擇到羅田享受天然的“氧吧”,沐浴鄉村田園的陽光。在旅游市場方面,必在鞏固武漢市場的同時,把周邊縣市區的一日游、自駕游作為旅游爭奪市場的重點。
隨著京廣高鐵的全線開通,以及年底即將投入運營的萬利鐵路,將實現本地區與全國所有一線城市和成都、重慶等一部分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連接,這部分城市的旅游者將有條件選擇速度更快、舒適度更高的交通工具前往本地區,他們既有較高的收入水平,又具備強烈出游欲望,這部分有效需求將成為湖北羅田提高在全國范圍旅游影響力的關鍵。
在入境客源方面,目前入境人數規模還有限。可強化對港澳臺游客的旅游市場推介,主動宣傳本地的生態文化游、度假休閑游、紅色文化體驗游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產品,在拓展非中國籍游客方面,則可考慮在更大范圍內實行資源整合,如可與湖北省內與其他旅游景區組團宣傳,作為湖北旅游品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考慮和河南、安徽兩省共同整合塑造大別山旅游品牌,共享市場資源,避免陷入孤立和惡性競爭。
3、打造品牌
羅田核心景物豐富,鄉村旅游資源得天獨厚,隨著基礎設施和配套奢華四的不斷完善,秀美的大別山自然風光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將成為稀缺資源,吸引國內外游客踏踵而至。但要真正叫響羅田“天下大別山,美景在羅天”的旅游品牌,必須要做好品牌營銷,提升羅田鄉村游知名度。
信息時代,網絡營銷不可忽視,特別是在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新興社交工具的有效利用尤為重要,相關部門要盡快建立羅田旅游信息網,羅田旅游微信公布公眾號,以此為平臺宣傳本地旅游,介紹旅游資源,推銷旅游產品,提供齊全優質的相關服務。同時要在國內各大門戶網站、社交平臺展示本地旅游產品,吸引潛在客源的注意。
傳統媒體和戶外廣告的宣傳工作也要同步展開。羅田宣傳影像應該在省域內最具有影響力的報紙、電視臺出版和播出。同時,戶外廣告亦可成為宣傳本地旅游品牌的有效手段,可以選擇在武漢天河機場、武漢火車站、汽車站等人流密集地設立羅田旅游接待處,向廣大游客推介品牌,還可以在其他省市公交和城際班車的車體印刷內容翔實、視覺沖擊強的廣告,在高速公路、鐵路沿線樹立大型戶外廣告牌。
總之,要無孔不入地立體宣傳羅田大別山旅游品牌,在潛移默化中使“天下大別山,美景在羅田”品牌深入人心,誘發人們到訪的欲望。
參考文獻:
[1]卜曉梅.山西省和順縣旅游扶貧開發研究【D】.沖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09
[2]吳倩,孫鶴,王丹.旅游扶貧背景下云南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10)
[3]趙立韋,楊瑚,張亮晶.精準扶貧背景下甘肅省旅游扶貧模式研究—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為例【J】.商業經濟,2006(5)
[4]袁智慧.海南省旅游業發展與農民收入問題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院,2014
[5]劉晗.淺議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與未來趨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4):37-38
[6]高舜禮.旅游扶貧開發的經驗、問題和對策【J】.旅游學刊,1997(4):23-27
[7]劉化雨.貴州民族貧困地區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2):26-28
[8]楊丹.芻議旅游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旅游縱覽月刊,2016(4)
[9]馬澤逸.河北省燕山-太行山區鄉村旅游扶貧開發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1)
作者單位:中共羅田縣委黨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