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文件指出“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記得住鄉愁”藉此成為我國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想和新要求。
一、鄉愁,美麗鄉村的“素顏照”
1.解讀“鄉愁”
與鄉愁接近的英文有兩種表達方式,“nos-talgia”和“homesickness”。從字面上看,前者nos-talgia是由希臘語詞根“nostos”(在希臘語中代表“返回家鄉”、“差異”之意)和“algos”(在希臘語中代表“疼痛”、“思鄉”之意)組成,常用于英語詩歌中,寓意對返鄉的思念,亦可看作是當下生活環境與家鄉環境差異而讓人產生的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后者“homesickness”在英語中更為通用,可理解為某人遠離家鄉的不適感,這種不適感與對家鄉情感的深度成正比,但會隨著接觸與家鄉相似環境的人或事物得以減緩。
2.鄉愁旅游資源
鄉愁是一種情懷,是一個被詩化的概念,它可能是記憶里的小溪、牛羊滿山坡的綠野或兒時吃過的家鄉菜……尋找鄉愁已成為人們開展鄉村旅游的主要動機。從廣義上講,鄉愁是一種具有持續吸引力的旅游資源。對鄉村而言,鄉愁是最具有“人無我有”特征的特色資源,既抓住了本地居民的思鄉情懷,又為外地游客營造了陌生但好奇的旅游氛圍。從狹義上看,鄉愁既包含建筑形態、村落肌理、傳統服飾、本土植物、鄉村美食等可視的物質形態,又包括傳統節慶、本土語言、宗教信仰等無形的精神形態。可以說,鄉愁作為鄉村資源的重要構成,代表著當地獨有的一種物質與精神形態,展現了當地居民一定時期內最具原真性的生活面貌。
二、鄉愁造就獨特
近幾年,美麗鄉村建設成為考核地方旅游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各類資金和政策簇擁下,我國各地鄉村旅游持續火爆,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視的發展問題。由于缺乏專業規劃和有效監管,“仿古、造古”式的穿衣戴帽、“跟風、模仿”式的快速建設成為扮靚鄉村的常見開發手段。比較典型的案例,一個袁家村火了,在陜西以“美食街”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截至目前達到近60個,同類產品過度飽和,不少鄉村美食街門可羅雀,還未完全開發,便已陷入發展困境。
就美麗鄉村的規劃和建設而言,盲目跟風,無異于“整容失敗”,將會導致鄉村原真性的缺失。并且,由于缺乏專業規劃和對本地資源的特色梳理,挑剔的消費者不會為人造感強的“美麗外衣”長期買單。每一個蘊含當地鄉愁味道的資源都是獨特的,他們是美麗鄉村的靈魂和精髓。依托獨特鄉愁資源形成的旅游產品也勢必將在市場上塑立出“人無我有”的旅游形象。因此,對鄉愁旅游資源的挖掘和運用在鄉村旅游規劃中顯得尤為重要。
三、挖掘鄉愁,扮靚鄉村
1.細致考察,發現小資源的大用處
做好前瞻性的旅游規劃,全盤考慮資源開發、生態保護與旅游經營之間的關系,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第一步。如何凸顯鄉村的本土性和獨特性?這要求旅游規劃團隊在考察當地旅游資源之前就必須做好細致的分工和謀劃。散布在鄉村各個角落的一磚一瓦、小溪旁的一石一草,樹林里的木材花卉、村民們開展工作的農具、漁具等,這些具有鄉愁意義的小資源不僅見證了鄉村發展的變遷史,還承載了鄉村最為真實的生活氣息,是能夠讓外界“窺斑見豹”、了解鄉村原貌的信息載體。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鄉村旅游不再只是著名景點、景區的代名詞,而是強調旅游環境與質量的提升。這些提升往往必須通過善于挖掘和利用鄉愁旅游資源才能實現。
2.靈活運用,重視小節點的大創意
“小、散、豐富”是鄉愁旅游資源的典型特征。相比大景區、大景點在鄉村旅游中濃墨重彩,鄉愁旅游資源好比一串淡雅的絲線,將這些核心旅游項目串聯起來,引人入勝。在旅游規劃中,鄉愁旅游資源可被運用到景觀設計、基礎設施美化、民宿創意、旅游商品等方方面面。其中,尤為體現在鄉村公共活動空間的規劃設計上,如利用本地獨有的石頭、花卉、木材構造的童趣空間;將歷史上民居的細節造型用于路燈、垃圾桶、座椅等基礎設施創意;將當地傳統服飾材料運用到旅游商品包裝上等。一方面,體現了本土性和差異感;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節省成本,事半功倍。
3.產品轉化,運用小資源造就大精品
鄉愁旅游資源的價值最終需要通過產品來體現,因此,如何向旅游產品轉化顯得非常關鍵。相比“濃妝艷抹”的主題樂園型景區,鄉愁產品體系構建往往需要更多創意和技術,更注重本土特色和細節打造。這就要求鄉愁旅游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應盡量延續或使用資源本身代表的歷史符號,再結合目標客源的生活方式、消費偏好、旅居習慣等行為特征,創意出能夠深入人心的精品項目,如本地特產的精品農禮、富有童趣的稻田抓魚、鄉村主題牧場等。這類項目通常有“體量小、數量多、成本少、記憶深”的特點,有助于提高鄉村旅游地的市場辨識度,在市場上樹立良好的聲譽和形象。
綜上,美麗鄉村不僅是建筑、街道的“淺層次”硬性處理,更需體現在鄉村宜居、宜游、宜業的特色細節“深層次”挖掘、保持和優化。鄉愁旅游資源在美麗鄉村中的運用,既是對鄉村面貌的裝扮,也是弘揚和傳承本土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宏偉目標的可行之道。
作者單位:成都來也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王進; 北京來也旅游規劃咨詢有限公司 楊振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旅游報 2017年3月2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