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鄭振滿:鄉村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 作者:鄭振滿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04 錄入:王惠敏 ]

我是農民的孩子,所以,我特別感謝溫鐵軍老師這幾十年的努力!我覺得在現在這個時代,能夠這么關心農民,把農村作為我們的未來,這是非常重要,非??少F的。

溫老師的報告很系統地跟我們討論了農村問題的由來,還有這一百年來鄉村建設的歷程,特別是介紹了他們這些年來的努力。我雖然是做鄉村歷史研究的,但對鄉村的現狀,特別是解決鄉村問題的方案,我們的關注很不夠,所以今天聽溫老師的報告,受到了很多的啟發。

我的總體感覺是,中國的鄉村建設雖然經歷了一百年,但始終是斷斷續續的,在整體上可能真的是失敗的。我不知道說得對不對,不過可以看得出來,溫老師他們通過實踐,不斷深化對鄉村建設的認識,做了很多新的探索,應該說跟20世紀上半期的鄉村建設和新中國初期的鄉村建設很不一樣,整體的脈絡是從自上而下的鄉村治理模式,慢慢地變成自下而上的發動村民自救自治。我更感興趣的是城鄉一體化的思路,幫助農民做合作社,賣綠色產品,發展城市農業。這種城鄉一體化的實驗,在國外很多地方都在做,而且鄉村其實越來越成為城里人的理想家園,很多城里人想住到鄉下去。我很遺憾,還沒有機會參觀溫老師的鄉村建設實驗,對他們的想法、做法還不夠了解。大家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溫老師的書,或者是跟溫老師做志愿者。

在這里,我想談一談我自己對鄉村問題的認識,然后也盡可能的提一點建議,希望跟溫老師可以有更進一步的討論。溫老師剛才也說得很清楚,在現代化的過程里,特別是現在的城市化、工業化模式,不可避免地在掠奪農村,所以農村問題在目前的狀況下基本無解。我們早年讀歷史時就知道,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就是要圈地,把農民趕到城里打工,看起來這幾百年都是這么做的。特別是溫老師剛才提到了,目前全球化的結果,無論任何一個地方發生危機,造成資本過剩,最后都要把危機轉嫁到鄉村去。所以,農民似乎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

在中國,我們看到了最近這幾十年,基本上就是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到城里來,支撐了我們的發展,可成本是他們承受的。農民究竟得到了什么?他們有沒有感受到經濟增長的好處?農村的問題到底是怎么發生的?我覺得,最嚴重的問題是人力資源的外流,特別是人才的外流。前幾年我去福建北部的一個地區考察,那里的市長跟我說,他們每年一火車一火車地把孩子送出去,等到畢業,可能只有不到一汽車的孩子回來。所以說,鄉村人才的流失,就是他們最大的困境,而不僅僅是農民工的問題。這是一條不可回歸的路,鄉村的衰敗是不可避免的。

有一個地方,溫老師可能經常去,就是福建連城的培田村。那是一個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村,現在還有許多老房子,許多祠堂和書院。我原來去做過調研,寫了一本小書。那個村莊為什么好?從明代以來,他們村里人一直出去做生意,他們賺了錢就回家,村里的主要財富是從外面來的,他們的最終歸宿是回歸鄉土??墒乾F在完全不一樣了,他們從民國初年開始就不蓋新房子了,村莊那么漂亮就是因為后來沒有蓋房子。為什么呢?民國以后,他們的孩子出去留學,接受新式教育,之后他們就留在城里,去大學任教,去政府當官,或者去工商業部門,這些人就不回來了??墒侨绻趥鹘y時代,他們是要回家的。現在這個村里有幾個退休的老先生,他們非常關心鄉村的事務。我們去的時候,他們很熱情地過來接待,可是他們也是住在城里,每天起早摸黑,早上趕下來,晚上又回去。他們實際上已經脫離了鄉村生活的脈絡,我們也很難幫他們。

我想農村問題的解決辦法,最根本的是城里人能不能住到鄉下去。我們現在的城鎮化建設,總是千方百計地把農民趕到城里去住。難道我們只能走這條道路嗎?沒有別的選擇嗎?我這幾年在歐洲、日本訪問,經常會想到這個問題。比如前年我住在德國一個小鎮,那里的大多數人是住在鄉下,但是在城里謀生。所以他們的鄉村是非常完整的,并沒有衰敗。我最近去日本跑了很多地方,拜訪了很多日本朋友,他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還是住在鄉下,在鄉下買塊地,蓋個房子。他們很少有像我們這樣,要住在城里的高樓大廈、高層公寓。我就不明白,像北京交通這么擁擠,空氣這么不好,房價那么貴,大家為什么還是都要擠在北京。我們現在面對的很多問題,就是這樣造成的。如果有一天,我們想明白了,鄉村才是我們的家,我們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大家住在鄉下,除非不得已才住在城里。這樣子,鄉村問題就自然而然解決了,因為大家都把農村當成自己的家。所以,農村的問題其實不單單是農民的問題,也是我們城里人的問題,或者說是全民的問題,是關乎我們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的問題。

當然,現在鄉下不太好住,我們需要解決很多的問題。首先一個是秩序,你住在那里要有安全保證。傳統的農村是有秩序的,但是這一百年來被破壞了。現在有些秩序正在恢復,但很多是不可逆的。我覺得鄉村建設的規劃,關鍵還是要改變觀念。我們傳統鄉村的秩序,是由什么來維持的?是由家族、村社、各種各樣的基金會、慈善組織去維持。很多原來的那些秩序,我們的政府、學者覺得不習慣,想當然地認為那是封建的、落后的,不讓人家繼續保持,于是秩序就沒了。我給大家講一個例子,我媽媽前幾個月去世了,我們回老家去舉辦葬禮。我是最小的孩子,我的哥哥、姐姐,包括我自己,都是常年在外地謀生,對于這個葬禮怎么辦,我們什么都不知道。鄉下的葬禮很復雜,涉及到很多環節,要買很多物品,要請很多儀式專家,要找各種專門搞殯葬的機構??墒窃谖一厝サ牡谝粫r間,我們村里的長輩、堂兄弟全都到場,他們自己討論分工、協作的辦法,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角色。在那幾天,我真正了解了鄉村社會固有的秩序,我從頭到尾都非常感動。在鄉村社會的日常生活里,其實是非常有秩序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這套秩序找回來,把這樣的文化找回來。

另外一個問題是服務。鄉下不能住,就是因為沒有必要的服務。很多人說鄉下的環境很臟,很亂,很多生活問題無法解決。但是,在傳統的鄉村,這些問題都安排得很好?,F在很多服務體系被破壞了,主要還是來自外在的力量。你們把鄉村的資源拿走,但是沒有給他們回報,沒有讓他們過上城里人的生活。我們現在有許多事業單位,包括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科技,等等,這些事業單位都是官辦的,都是優先考慮城里人的,不能滿足鄉村生活的需要,這就造成了很多問題。但是,這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里必需的公共服務,如果這套東西不能下鄉,就無法提供給他們應有的現代生活方式。

第三個是生計的問題,就是鄉下人能不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在這方面,溫老師的影響力比較大,希望你利用你的網絡和資源,幫鄉下人造勢,讓他們可以把產品賣得更好,賺到更多的錢。如果成功了,鄉下人就不是一個靠別人救助的群體,而是本身能夠創造財富,自力更生。

我一直有一個困惑:溫老師特別強調“四無”,感覺是在抵制某種精英的掠奪或者是暴政,但是我想,如果堅守這種“四無”,你們的鄉村建設恐怕不可持續,我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間思想第四輯:亞洲思想運動報告》 臺灣:人間出版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青青青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浪潮 | 污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色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