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從國務院扶貧辦(以下簡稱扶貧辦)獲悉,2016年各級各部門加大問題查處力度,紀檢監察部門處理了1.95萬人,檢察院系統處理了1892人,審計發現的問題處理了153人次。財政部、扶貧辦集中檢查,各地處理了1231人。(法制日報7月15日)
如果說“天上掉餡餅”是異想天開不可能的事。那么,隨著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加大,審計署新近發布的158個貧困縣扶貧審計結果顯示,有105個縣的11.3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信息不準確或未及時更新,有的已置辦高檔轎車、商品房等未及時退出,個別村干部在建檔立卡中優親厚友;因日常監管不到位,發生騙取套取、違規使用、借機牟利等問題3.81億元來看,這個“餡餅”還真就砸下來了。灰姑娘一夜之間變成了高貴的公主,動扶貧“奶酪”,騙取套取借機牟利被處理達到1.95萬人。筆者以為,扶貧“奶酪”緣何總讓一些貪腐者欲罷不能?
魚貪餌而上鉤,人貪利而落陷。無疑,既然是“奶酪”,想必味道也就十分的鮮美,口感令人欲罷不能。在調查中還發現,當前,雖然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深入實施、扶貧資金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縣等新形勢下,但資金撥付慢、使用違紀違規等老問題還未得到徹底解決,資金滯留延壓、基層接不住等新問題又逐步顯現,扶貧資金監管形勢依然嚴峻。由此可見,建設好脫貧攻堅項目庫,制定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方案,加快推進縣級扶貧開發資金項目整合管理平臺建設,保證資金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精準使用,加大對“動奶酪”者的嚴懲不貸還任重而道遠。
崽賣爺田心不疼。其實,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的扶貧領域突出問題中,有86%涉及鄉村干部,而這些問題主要涵蓋扶貧、衛生、低保、危房、建設、養老保險等各類民生資金用途上。可以想見,扶貧“奶酪”就算味美,而并非不能防范于未然。關鍵是該怎樣完善項目資金公告公示制度;該如何公開扶貧政策、工作措施、資金項目安排和扶貧成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透明度;該如何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強化日常監督考核工作;該如何健全扶貧信息數據管理,提高資金項目信息化監管水平等等如是,不能流于形式。否則,以見錢眼開來考驗“定力”,只會無濟于事。
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執行關鍵在人。扶貧工作牽涉千家萬戶,關系著黨的惠民政策能否恩澤到每一位貧困群眾,所以須得有“繡花功夫”。得推進村級反腐的制度化建設,讓紀檢力量下沉到鄉村;得把權力牢牢束縛在制度籠子里,從根本上扭轉基層干部的法治觀、權力觀;得對扶貧重點項目實行拉網式排查,堅決堵塞漏洞;得規范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改革報賬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得健全完善公示公開制度;得強化對“奶酪”覬覦者的專項整治,對貪污、侵占、挪用扶貧資金行為“零容忍”。總之一點,沒有可乘之機,就算張開“血盆大口”,“奶酪”也會相對安全。
窺一斑而見全豹。一公則萬事通,一私則萬事衰。脫貧攻堅是架構和諧社會的必要保障。這項工作的深遠影響不言自明,扶貧資金能否真正用到的貧困人口身上,扶貧政策是否落到真貧的根子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管理水平工作能力。相信,只要監督部門能上下齊心、拿出真功夫、實施精細化管理,就會以真抓實干為扶貧“奶酪”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