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權力”加潛規則,滋生“微腐敗”。看著不起眼,卻像蟻穴潰堤一樣,威脅執政基礎。遏制群眾身邊的“微腐敗”,不容懈怠。(8月4日 人民網)
蟻穴雖小潰大堤,蝗蟲多了吞沃野。對于隱藏在基層的“微腐敗”,決不能掉以輕心,它們很有可能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大禍害,毀掉黨和人民的偉大基業。相比“遠在天邊”的“老虎”,群眾對“近在眼前”嗡嗡亂飛的“蠅貪”痛之更切、恨之更深。為此,筆者認為,要想在治理“微腐敗”上取得好的成效,鞏固已有的成果,就必須將“微權力”裝上“攝像頭”。
給“微權力”裝上“攝像頭”,能夠及時提醒,抓早抓小。“微腐敗”與“大腐敗”其實并不具有天然的界限,它們都有腐敗的共性。而從被查處的案例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并不是每一個大腐敗都是瞬間造就的,他們都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過程,在這其中由于沒有管住自己的私欲,從收一包煙、喝一瓶酒、吃一頓飯……慢慢發展成大貪大腐。試想,如果能夠在他們這些貪欲萌生之初就及時發現、提醒,也許就不會給國家造成那么大的損失;如果在這初期就將權力裝上“攝像頭”,他們或許就不會那么肆無忌憚的違法亂紀。所以,將權力裝上“攝像頭”可以最大限度壓縮腐敗和懶政、怠政的空間。
給微權力裝上“攝像頭”,能夠防止僥幸。現實中,我們會發現一些項目和資金,到了基層就要被各方截留、冒領。其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這種資源在下撥過程中的“流失”,往往并非僅僅發生在村干部這一個環節,而是自上至下形成了一個“雁過拔毛”式的資源下沉鏈條。這種現實生態中,顯然就構成了一種“利益均沾”的慣性,村干部層級的“微腐敗”不過是最后一道程序。由此,不但一些村干部變得“肆無忌憚”,上級部門的治理積極性更是難高估。所以說,要治理“微腐敗”,首先還得從“上面”的權力運行監督破題,扭住權力不放松,為基層“微權力”量身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攝像頭”,讓他們的權力時刻置于“攝像頭”之下,這樣才能防止干部出于僥幸心理的腐敗。
給微權力裝上“攝像頭”,能夠做到公開公正。“微腐敗”的發生,跟權力約束機制密切相關,是典型的監督缺位。同時,這與很多資源或政策在下沉過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也導致村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意識嚴重不足,令“微腐敗”更加有恃無恐。因此,給微權力裝上“攝像頭”,能夠提高政策、信息的發布與公開力度,增強民眾知情權的保障,壓制“微腐敗”的生存空間。
給微權力裝上“攝像頭”,是治理“微腐敗”的一種方式,要想根除“微腐敗”的生存土壤,還需多方著手,不斷提升領導干部的理想信念,不斷打造制度籠子,不斷強化監督管理,這樣才能真正消滅“微腐敗”,還政治好生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