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鄂爾多斯康巴什區政府信箱粗暴回應公安局民警”的網頁截圖在警界人士中引起熱議。截圖顯示,一位疑似當地公安系統工作人員的網友因單位安排五一期間植樹發出質疑。對此,官方回應到,“康巴什區公安分局的植樹活動是根據區里的統一安排確定的,并且所有公安局領導也參與了植樹活動,公安工作執行的就是‘白加黑’‘5+2’的勤務模式,反映人應該清楚,如果對此有不滿,建議另謀高就。”(5月7日 新華網)
“史上最牛回復”屢見網絡與報端,比如曾有群眾給湖北應城主管市長信箱發了郵件,題為“創建辦網上創建要不得”。結果,信箱給了史上最牛回復:“我辦沒時間跟你閑扯,你有意見到創建辦來面淡。”還比如,有網友在南陽網“書記市長網上留言板”上抱怨該市“交通整治行動”中的一些問題時,當地公安部門竟然在回復帖中稱該網友的行為為“螳臂擋車”,并將“密切關注你的煽動性言論”再“視情處置”。
工作安排受到質疑,便直接粗暴懟回,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直接讓人“另謀高就”的也不算少數,但以往大多是在私底下、現實中、面對面等情況下出現,像報道中這樣通過網絡媒介“高調”爆粗的確實不多,更何況這種情形還是出自政府官方,想來都令人感到驚詫。
官方微博爆粗屢屢出現,從一定程度上說,是官場不良作風的映射,正因為現實中“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官僚作風依舊存在,才導致了工作人員將現實情緒帶到網絡之上。聞過則怒之下,網絡粗口才會隨口而出。這也說明,一些地方的官微只是一個門面,華而不實,容不得批評的聲音。然而,官微畢竟代表的是官方的聲音,莊重性和權威性應該是其必然的要求。
急于撇清自己與粗暴回復有直接關系的政府部門,卻有著無法推卸責任――對于公眾所反映的問題,他們有責任有義務予以回復和解決,如果他們對民意有著足夠的敬畏,如果對老百姓的每一條留言都及時回復并予以解決,那么,“非法入侵”者就不可能有可乘之機。從這個意義上說,恰恰是政府部門對網上民意的無視,導致了粗暴回復的存在。所以,實際上,粗暴回復并不是這一事件的看點,由粗暴回復反映出來的網站成擺設、政府部門無視民意的現象,才是問題的關鍵。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人民檢察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