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人民日報 5月7日)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情系“三農”,念茲在茲,語重心長。
打好文化產業牌。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生態系統,推動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認清發展的優勢、找準定位、因地制宜、科學籌劃。文化是鄉村的凝聚力、生產力、驅動力,讓文化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的金鑰匙,打開當地特色和文化產業,把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融合,形成產業鏈,不斷美化村莊環境衛生、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打好生態產業牌。“守住好山水、才有好日子”綠色產業、生態農業發展才能推動著農業發展的全面升級。充分利用當地生態優勢、特色產業。做好“精品農業”“體驗農業”發揮農業可再生資源的優勢,將生態旅游成為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形成生態、旅游、觀光、宜居的生態綜合體。
打好人才產業牌。現代農業、更需要有技術、有知識的現代人才,需要領頭羊。務工返鄉人員逐漸增多,但創業成功的人卻不多,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對返鄉農民工,政府要切實落實出臺的返鄉創業政策,搭建創業平臺,根據每一個返鄉農民工外出打工的經歷和家鄉的實際情況,做好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指導和培訓,幫助他們選擇好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和行業。
當然做好產業鏈。成功的產業鏈條是創業成功更需要后續保障,要把輸血提升為造血才能保障產業持續發展,積極構建城市反哺農村的“綠色通道”,為返鄉創業、投資、辦企業、興產業提供“一站式”直通服務,引導他們積極助力家鄉建設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讓更多的人在家門口有活干,掙到錢,并實現自身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戰略,制定規劃要高起點、高站位,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要找出了新著力點,要把靠山吃產、靠水吃水的舊理念轉變成生態發展新理念,為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作者單位:北川縣禹里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