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談我的家鄉湖南,從火車上高速公路看兩邊,湖南到處是不能成林的雜草灌木,到處是荒山,到處是栽種的幼樹苗,這些幼樹苗為什么長不高長不大,不能成林。有幸跟林業局的一位專家聊到這個話題,現總結如下。
1.湖南的地質以喀斯特地貌為主,上覆紅壤,土壤主要以石灰巖、紅砂巖等風化形成地表土層,土層極薄,植樹挖個坑就可以看到巖石,雨季生長當然沒問題,但夏秋高溫伏旱時間長,薄土層水份迅速蒸發,樹木失水死亡。大風容易吹倒。
2.紅壤缺磷少鈣,土壤致密不透氣,不利于高大樹木的生長,生長也極其緩慢。
3.湖南地區芒茅蕨灌適應性很強,幼樹苗競爭不過這些植物,冬季開始枯萎,極易引發山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4.農民種樹的積極性不高,不能從林業中獲得收益,也就失去了撫育的動力,只要精心撫育,深挖植樹坑、除草施肥滴灌防火創造有利于樹木生長的條件還是可以成林的,耕地是有收益的,你看看耕地什么樣子就知道農民不會干這些。
5.有雜草灌覆蓋地表,也有很強的生態作用。
6.平原地區的小山丘適合樹木生長,但農民喜歡種南竹種油茶種水果,滿足生態要求林產業又使林農獲得了較高收益,但湖南平原地區面積小山地面積也小。
不適合種樹為什么還年年種呢?
這不是我能回答你的。湖南山丘多耕地少,還有貴州云南,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很難從耕地獲得較大的收益,普遍貧窮,發展城市也要移山造城,城市建設成本比平原地區高了一倍,所以經濟墊底,但可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修路上山,通電上山,灌溉上山,滴灌種茶樹、油茶、牧草、水果這些有很大收益的經濟林草,這些產業也成了扶貧產業,也初具規模。同樣山多耕地少的福建山地經濟就發展的很好。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