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巧,領導推薦臨時抽調我去滕州市扶貧辦幫忙,專職做好扶貧領域的集中宣傳報道,報到的這幾天,隨同領導去了有關鎮街,感受一把扶貧工作?;叵肫饛氖锣l鎮“一線”30多年的新聞宣傳思想工作,還真和扶貧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其實,60后的我就是貧困家庭走出來的農村娃,雖經組織推薦參加了函授學習,取得了個省委黨校文秘檔案大專文憑,但實質上只是一個初中未畢業的高小畢業生。從村到管區,從管區到鎮機關,從臨時工到市聘干部,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成為了上班一族,干起了所摯愛“一線”的新聞宣傳工作。當然,這其中應該感謝的是歷屆老領導對俺的培養教育,感謝尊敬的黨組織對俺的關心阿護,更感謝那些素昧平生的各級媒體編輯老師對俺文字的斧正、修改與刊用,是他們扶助成就了我,讓我成功走向了人生前進的道路。特別是前些年,自己撰寫的“貧困學子圓學夢”與個別記憶深刻的系列稿件,引起了社會強烈關注,讓我至今難忘:
說實在的,從事鄉鎮“一線”新聞宣傳三十載,寫過數以千計的新聞稿件,在所從事的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樂此不疲。特別是前些年,以高度的新聞觸覺與敏感,走遍了一直工作在滕州市濱湖鎮的90個行政村落,上山、下湖、去平原;走街、串巷,捉新聞;入鄉村、到農戶、走百家、知農情、細采訪、寫稿件,寫了一篇又一篇具有溫度且又鮮活的“困難學子夢難圓、特困家庭需救助”等方面的社會新聞稿件,并分別見諸報端,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俺以聽民聲、寫民生、贊民風為落腳點,抓住了新聞的焦點與觸角,寫出了情真意切的反映社會最底層的宣傳稿件。用最樸實的語言,動真的情感,鋒利的筆端,撰寫了人間的辛酸冷暖,喚起了社會關注,弘揚了社會大愛,激起了各界扶貧助貧的善舉。 2008年8月,下鄉采訪,偶然聽說濱湖鎮東古民族村一名早年失去雙親的貧困孤兒,高分考取清華大學,卻因學費難圓夢的消息。職業的敏感性讓我不得不第一時間趕到其家中,細采訪、摸情況、聽訴說、搞記錄、拍照片、留回憶,隨即趕寫了一篇題為《童年失雙親,生活靠叔嬸,寒門學子馬欽峰夢圓清華大學》的稿件,先后被省、市多家媒體采用,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市、鎮有關部門、知名企業給予了資金扶持,讓他圓了求學夢。 2009年8月20日,一篇題為《母親早早離世,父親意外患病,依靠低保勉強度日,19歲優秀女孩孫蒙蒙以高分被名牌學校錄取——誰能幫她實現大學夢?》的民生新聞被《滕州日報》采用后,次日就有回應,駐滕企業----騰達不銹鋼公司老總陳正德先生為孫蒙蒙解決了難題,同時,也得到了社會關注。2009年9月9日,一篇題為《‘錄取通知’拿到手,飛來橫禍家不幸,學子難圓求學夢》的稿件被《棗莊日報·魯南晨刊》采用,也同樣引起社會的關注。駐濱新華紙業、地稅分局、交管所等部門、企業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新華紙業胡元增老總當即表態,每年拿出7000元用于補助這位不幸家庭中的學子---王延康。還是2009年8月,一個困難家庭的學子又進入了我的視線,家住濱湖鎮西焦村的青年學子馬兆霞考入山東省濰坊職業學院,她的妹妹同時考入重點中學,面對上有65歲的老爸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媽媽,面對低矮的土房和極度貧困的家境,面對妹妹的求知欲望,她一度選擇了退學。同事告訴我情況后,我迅速趕往其家中,實地采訪形成稿件,正欲發送時,巧遇原滕州市人大代表、七所樓黨支部書記、海港水利工程公司總經理的黃海港,將此稿內容無意間向他表述了一番,未曾想引起了黃書記的傾心關注,他當即表態,此稿不要再發了,馬兆霞的學費有他全部負擔,一定不能讓她退學,直至她順利完成學業。 2010年8月14日一篇題為“家境貧困大學夢難圓·‘寒門學子’王鵬向社會求助”的社會新聞在《棗莊日報·魯南晨刊》上見報后,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8月28日上午十時,兩位好心市民拿著《魯南晨刊》找到貧困學子王鵬的家,在詢問其家庭情況之后,當場為王鵬捐款1.5萬元。當王鵬問他們貴姓以及家住哪里時,他們只是鼓勵王鵬要好好學習,裝有1.5萬元信封上印有“棗莊礦業集團付村煤業有限公司”字樣,這是知道兩位好心人的唯一線索。同時,還收到在新城上班的一位熱心市民捐款500元,市慈善總會捐款4000元。在王鵬上大學的四年間,市慈善總會每月為其發放生活補貼260元,還有許多社會上的好心人紛紛打來電話詢問王鵬的學費情況,當得知王鵬學費湊齊時,他們心里都十分高興。 2010年4月20日筆者下村開展工作時,聽濱湖鎮金馬山村黨支部書記董洪常說起該村岳福花一人撐起六口之家的事,出于職業的敏感,遂趕到她家采訪。岳?;?,這位普通的農家婦女,面對著上有年近七十的公公、婆婆,下有年幼的兩個兒子,加上躺在床上的植物人丈夫,她的家庭負擔與個人處境可想而知。2005年6月29日,她的丈夫董洪文在當地購買了兩份一家大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岳?;ū鞠朐摫kU能減輕一些家庭負擔,但沒想到的是,她三番五次地到保險公司去申請索賠,卻沒有兌現,讓她非常傷心。面對家庭與社會的壓力,她感到身心疲憊。好在有鎮、村兩級組織和好心村民竭力相助,才讓她渡過了一道又一道的難關。村民們自發捐了5000多元錢送到她家,鎮政府民政部門給她的家庭辦理了低保,她由衷的感謝社會這個大家庭給了她這個小家生存的希望。此稿在滕州日報2010年10月26日見報后,很快就有了回應,她辦的人壽保險也得到了足額理賠。 聽同事說,在鎮財政所報銷發票把關嚴,每一筆支出都要經過財政所所長的稽核與審批,報銷單據不符合報賬要求的,一律說明原因,拒絕報銷。由此,筆者想到了一個自認為比較好的稿件標題——《“摳代表”龍厚明》。為寫好這一稿件,記錄好身邊的人和事,俺五次三番去單位、細采訪,和他的同事座談,了解到該同志認真的工作態度,寫出了他身為市、鎮兩級人大代表、財政所所長、鎮紀委委員融一身的部門負責人的點滴事跡,說實在的,俺的確被該同志在自身平凡的崗位上,展現自我、用行動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所感動。于是乎便以“當家理財必須摳、對待工作要細摳、扶貧解困絕不摳”為文章的小標題詳細記錄了一位“一線”財政所長的點滴事跡。先后被《人民代表報》、《鄉鎮論壇雜志》、《科技信息報》、《棗莊日報》等多家媒體采用。 2012年10月筆者針對滕州市濱湖鎮黨委、政府積極推進道路管網工程的做法深表欣慰。于是便以山東省滕州市濱湖鎮邱村老黨員邱貞杰老人發自肺腑的一句話:“俺今年七十八歲了,在俺快入土前,出門還能走上這么好的水泥路,俺知足了?!睘橛深^,寫了一篇《路修到百姓家》的稿件。先后被國家級媒體《鄉鎮論壇》、《棗莊日報》、《滕州日報》等媒體采用。
說實話,還有好幾個被媒體采用的“貧困學子圓夢”的稿件,不再一一列舉。每每聽說貧困家境中的孩子考上大學時,我都倍感欣喜,原因很簡單,我也是貧苦家庭走出來的農村娃,家境的貧困讓我未上初中就中途綴學,是組織與社會大家庭成就了我,是努力自學成就了我,是忘我工作、奮發向上成就了我。小時候就常聽老人們這樣說:窮并不可怕,有人不為窮,十年河西轉河東,只要努力就能過上好日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考上了大學,就意味著人生的轉機,愿他們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刻苦學習,增長才干;步入社會,德才兼備;飲水思源,勇往直前;早日脫貧,強己富民。雖然俺是“草根”一族,但俺自認為俺寫的許多來自于農村“一線”的各種稿件都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也就是說和我寫每一篇稿件的用意與標題一樣,這些稿件來自于農村最底層,寫起來有用不完的句子,而且每一篇稿件都具有一定的溫度,鮮活、生動、感人。思來想去,從事基層“一線”新聞宣傳報道三十載,有付出、有收獲、有心酸、有甘甜,那真是應驗了俺常說的那句話:工作著并快樂著,付出著并收獲著。
寫到這,俺覺得與扶貧工作結緣,是一件行德積善的好事,俺會積極配合,繼續走基層,訪“一線”,沉到村,入農戶,關注弱勢群體,弘揚社會正能,把上下的聲音傳輸好,把脫貧的故事講解好,把攻堅的英雄撰寫好,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宣傳好!
(作者單位:山東省滕州市扶貧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