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治菊 等著《社會性融入 : 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多維度透視》
ISBN978-7-5227-2920-6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定價:89.00元
提高社會融入程度能夠提高流動人口在遷入地定居的意愿,而經濟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影響移民社會融入的關鍵。因此,本書在梳理現有研究文獻與政策體系的基礎上,運用文本分析、案例分析、對比分析、實證調查、定量研究等方法,從心理融入、經濟融入和文化融入三個維度,對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社會融入成效、經驗與問題,以及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社會融入需求、現實困境與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探討,從解決搬遷移民融入意愿、融入能力、融入行動與融入機制出發,就融入中的優化思路與優化路徑進行系統探討。主要內容如下: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有哪些?是如何運轉的?
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社會融入的困境有哪些?
影響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社會融入的心理因素、經濟因素和文化因素是什么?
大數據如何促進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的社會融入?
易地扶貧搬遷移民五層級社會適應(生理適應、心理適應、語言適應、思維適應、文化適應)的路徑有哪些?
社會工作助力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社會融入的邏輯、困境與路徑是什么?
作者簡介
謝治菊教授,重慶合川人,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社會學博士后,英國愛丁堡大學高級研究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現任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廣州市鄉村振興研究會會長、廣東省鄉村振興智庫聯合會會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減貧治理、結對幫扶與鄉村振興。
專家推薦
全書有理論深度、思想高度,有歷史厚度、地域廣度,有社區溫度、成績效度,為深化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尤其是助力落實《關于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胡榮,教育部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院長
內容試讀
作為精準扶貧 “五個一批”工程之一,易地扶貧搬遷是為了解決 “一方水土不能養一方人”的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問題,是實現全民小康的重要舉措。在2020年1月2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兩次提到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并再次強調要加大易地扶貧搬遷的后續扶持力度。截至2020年12月,全國完成了1200萬人的搬遷。
易地扶貧搬遷的相關政策可以追溯到1982年,當時國家出臺了有關工程移民與生態移民的政策文件,這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前期形式;及至2020年,國家出臺了有關農村移民的扶貧政策,并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的試點工作;到2012年,國家發改委在 “十二五”國家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并于2014年出臺有關指導意見,在2016年制定了具體的搬遷方案,并在2020年12月16日出臺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中再次專門提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已形成了一套經過歷史檢驗的比較成熟的政策體系。
上千萬人的動遷,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復雜浩大工程,關乎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深度變革。“是原有生產體系、社會秩序、社會網絡被破壞之后的艱難適應過程”。貧困戶 “搬得出”,只是做好了搬遷的前一部分;只有貧困戶搬遷后能 “穩得住、可致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才算有成效。易地扶貧搬遷農戶而言,社會融入意義更為顯著。社會融入為個體參與新環境生活提供了更多機會,解決了個體在新環境中被動、陌生、排斥、困惑的狀態,驅動其擁有積極、主動、關懷、團結的生活方式。提高社會融入程度能夠增加流動人口在遷入地定居的意愿,而經濟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影響移民社會融入的關鍵。對于一種人口流動狀態,在脫貧攻堅的背景下,被賦予了貧困治理的新意義。本書在梳理現有研究文獻與政策體系的基礎上,運用文本分析、案例分析、對比分析、實證調查、定量研究等方法,從心理融入、經濟融入和文化融入三個維度,對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社會融入成效、經驗與問題,以及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社會融入需求、現實困境與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探討,從解決搬遷移民融入意愿、融入能力、融入行動與融入機制出發,就融入中的優化思路與優化路徑進行系統探討。團隊的刻苦努力與專業素養,共同構筑了本書深厚的學術底蘊與實踐指導的堅實基礎,為讀者開辟了一條深入理解易地扶貧搬遷核心邏輯及社會性融入廣泛現實效應的途徑,其貢獻值得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社會性融入 : 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多維度透視》目錄
第一章 反思性詮釋:搬遷移民社會融入理論建構
一 研究背景與價值
二 核心概念解析
三 研究綜述與評價
四 理論基礎與框架
五 研究內容與特色
六 研究方法與調研情況
第二章 運動式治理:搬遷移民社會融入背景梳理
一 目標: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是如何確定的
二 動員:易地扶貧搬遷人員是如何發動的
三 行動: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是如何落實的
四 評估:易地扶貧搬遷成效是如何評價的
第三章 迭代式空間:搬遷移民社會融入環境變革
一 生計方式轉變:美好生活的遞進
二 交往方式延伸:“他者”的更迭
三 管理方式變化:生活價值的提升
第四章 模糊化認同:搬遷移民社會融入困境調查
一 經濟發展困難:可持續生計保障難
二 心理歸屬感不強:社會關系網絡重塑難
三 管理匹配失衡:常規化治理的困境
第五章 大數據嵌入:搬遷移民社會融入案例分析
一 空間理論:大數據驅動搬遷移民社會融入緣起
二 空間萎縮:大數據驅動搬遷移民社會融入契機
三 空間再造:大數據驅動搬遷移民社會融入案例
四 空間協同:大數據助推搬遷移民社會融入改進
第六章 社會適應:搬遷移民社會融入過程觀察
一 搬遷移民社會適應緣起:一項研究綜述
二 搬遷移民社會適應內容:基于認知五層級的建構
三 搬遷移民社會適應現狀:來自實證調查的數據
四 搬遷移民社會適應案例:分析與反思
五 搬遷移民社會適應改進:探討及展望
第七章 社工介入:搬遷移民社會融入服務改進
一 文獻回顧:社工助力搬遷移民社會融入緣起
二 多維嵌入:社工助力搬遷移民社會融入角色
三 優勢特點:社工助力搬遷移民社會融入案例
四 疊加賦能:社工助力搬遷移民社會融入邏輯
五 情境脫嵌:社工介入搬遷移民社會融入困境
六 賦權增能:社工助力搬遷移民社會融入展望
第八章 志智雙扶:搬遷移民社會融入內力探討
一 疊加賦能:“志智雙扶”個體培育路徑
二 能力建設:“志智雙扶”家庭導引方式
三 家園守護:“志智雙扶”社區協同手段
四 構建安全網:“志智雙扶”社會支持敘事
第九章 空間再生產:搬遷移民社會融入路徑優化
一 生計空間再生產:夯實經濟基礎
二 心理空間再生產:強化社區認同
三 服務空間再生產:重塑社區文化
四 資源空間再生產:加速社區融合
附件1 調查問卷
附件2 訪談提綱
參考文獻
后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