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朋友請我幫忙關注、下載、注冊和擴散他們當地的政務微信公眾號、政務app等,還要將相關截屏發給他們。不是本地人,關注有多大意義?我很是費解。經了解,原來上級對他們都下了“硬性”指標任務,必須達到多少關注量、多少注冊量,還要提供相關印證資料。
不管基層在有沒有用,基層干部心里愿不愿意,還是要通過一紙通知,將一些任務強行“攤派”給基層。現實中,有的上級單位總是擺出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態,一幅頤指氣使的樣子,如此安排工作,破壞了氛圍,也令基層干部十分不滿,甚至助長了形式主義歪風。
眾所周知,如果是日常的業務工作,自上而下安排傳達,實屬正常,不足不奇。而實際上,“攤派作風”主要表現在一些可有可無的形式之上,比如關注上級的微信公眾號,下載某些手機APP,等等。而更為可氣的是,分攤給基層的任務量往往超過了基層干部能夠完成的總量,令基層不得不為了完成任務,而另找“外人”幫忙,連親朋好友也一并發動起來完成所謂的關注量。
既然是關注上的東西,自然是面向全體公眾,一切全憑真本事,依靠內容的吸引力,贏得關注量。可是,有的上級部門在建設微信公眾號時,太過盲目樂觀,只憑一腔熱情,就趕時髦建了起來。可建成之后,由于內容更新不及時,或內容沒有吸引力,導致無人關注。不得已之下,一些上級單位便想到了基層,強行要求基層完成“多少關注量”,使一個“自選的動作”,搞成了真真實實的形式主義,令基層干部很受傷。
窺斑見豹,一些地方、某些行業內部,確實存在一些作風問題。沖動的政績觀作祟,導致一些機關單位盲目趕時髦,去追求一些吸引眼球的東西,但后續的管理又跟不上,很容易成為一堆“爛攤子”。試想一下,一個經不起市場檢驗的公眾號,即便強行要求基層干部關注,又真能扭轉被打入“冷宮”的局面嗎?顯然不能。
干工作切勿急功近利,尤其是要投入人財物的地方,必須謹小慎微,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尤其要注意杜絕形式主義作風的形成,不可帶壞了風氣。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市鹽亭縣司法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